正文 第十二章

太陽露出了臉,四周洋溢有別於晚上的活力。一大早天還沒亮時,就在另一地點接受好幾次模擬訓練的SAT後援部隊,悄悄來到學校。從三年D班教室那兒無法看見的舊校舍一樓美術室這邊,正針對最終的計畫,包括後援部隊在內,做最後的商量。

計畫的執行時間,定在早上十一點到正午為止,就在所有電視台播出預錄空拍影像的時段,剛好一小時。在這一小時內,要把事件整個解決掉。

位於基地的代理班長大平,透過特別對策總部,數次徵詢警視廳能否狙擊(等於射殺)嫌犯。但答案一直都是「不行」。上頭的原則一直沒變,既要求優先考慮保護人質性命,又希望警官能不顧危險,沖入現場,活捉全副武裝的嫌犯。雖然隱約讓人覺得不合理與矛盾,但即將到來的時限可不管這些,照樣逼近。再不採取行動,警方很可能受到輿論的嚴厲指責。決定命運的瞬間毫不留情,正一分一秒到來。

教室里的八名學生徹夜未眠,一直坐在椅子上。亞矢子也自始至終沒露出想睡覺的神情,雙眼在淺褐色護目鏡深處發著光,持續盯著監視屏幕看,好像永遠看不膩。她的毅力與執著心,真是令人折服。偶爾,她也會放下盤著的雙臂,把手指關節折得咔咔作響,似乎要藉此安定心神、自我控制。

太陽西沉又東升的這段時間裡,由於沒有新的進展,電視的特別報道節目整晚都反覆播放著相同的畫面。但為延續臨場感,仍不斷穿插播報和事件相關的訊息,包括嫌犯亞矢子的為人,事件發生至此的過程彙整,犯罪動機的預測與對嫌犯所持武器的推估,有關私立寶岩高中的內幕,亞矢子在NHK實況敘述自己女兒的死亡事件、她所追究的三名飆車族(雖然在NHK的實況轉播當時,不得已,把這三人的本名與大頭照公開了,但現在照片的眼部當然都加了馬賽克處理,或以橫線蓋住。姓名也不予公布,只以少年A、B、C稱之),以及來自事件相關地點或熱鬧市區的現場連線等等,最後連被害學生的私事都變成報道內容。隨著天色漸亮,節目的主要內容,又變成探討警方何時展開與嫌犯的直接攻防。精神心理學家、社會心理學家、教育評論家、軍事評論家、電視台專屬評論家……他們把觀眾過去已聽過無數次的紙上空談,再度搬上檯面,像是在尋求自我慰藉一樣。

春天的陽光刺眼地照耀大地,穩實、明亮、暖和、燦爛,就連新校舍一樓的水泥地上,凄慘地被丟在那兒一整夜的九名學生與一名老師的屍體,也受到陽光一視同仁。只有時間似乎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徑自照著自己的規則持續前行。從夜晚到白天,學校上方的六架採訪用直升機,像畫出一個大圓一樣,順時針緩緩地盤旋著。它們通常先空拍一圈後,才在固定地點逗留。過了一段時間,隨著燃料用盡(也可能只是假裝沒油),空中的直升機全部飛回來換班,由另一批資深攝影師帶著屏幕與錄放機搭上直升機,準備執行計畫。各直升機在拍攝上,都花了不少心思,以避免畫面拍攝的角度與大小出現太大的差異。他們儘可能不去拍到地面上的遺體,但必須帶到操場上的休旅車與周邊的警備狀況……拍攝中同時接受警方指示的各機攝影師,也會相互聯絡,盡量交替拍出幾近相同的畫面:為此,從天一亮,他們就一直維持超慢速,到了預計開始錄像的上午九點四十九分後也一樣。

開始錄影——各電視台也跟著確認了上午九點五十分那一刻、也就是要用於重新播放的最一開始的畫面,這是為了確定自家的直升機在九點五十分時從空中往下拍的位置,好讓畫面在從即時畫面切換到錄影畫面的瞬間,前後能夠銜接起來。

三名飆車族的行蹤依然不明。雖然大家都沒明說,但是走在東京都內最繁華的大街上,每個人的眼睛都會忍不住盯著擦身而過的年輕男子,想看看是否就是電視上或違法網頁中講的那三個人。

後援的十五名SAT成員在小田切的指揮下,穿過連接新舊校舍的通道,在新校舍的樓梯附近進入待命狀態。在這之前,他們已與先發部隊會合。身為狙擊手的黑田也在其中。根據大平的規劃,在走廊或樓梯的各重要據點設置了聯絡專員。考慮到可能不小心引爆爆炸物,大平仍嚴格遵照弦間的想法,不在新校舍內使用無線電。

位於基地的大平面前擺了七台屏幕。他一面觀看六家電視台的現場畫面,一面等待著時機到來。決定攻堅時,特別對策總部的總指揮佐久間會打專線電話通知。剩下的那台屏幕,是用來觀看負責監視的潮田用攝影機拍出來的影像。目前畫面中的特寫,是透過窗戶所能看到的D班樣子。大平的旁邊是負責所有設備的關。在體育館裡一夜擔心到天明的人質家屬們,現在則由土屋接替小田切,負責一切事宜。

早上十點左右,三年D班傳來搬拉與撞擊桌椅的聲音。駐留在三樓樓梯附近的人員都聽到了,聲音持續好一陣子。人在那兒的黑田直覺判斷,是嫌犯要求學生搬動桌椅,堆成擋牆,用來堵住門窗。他也聽到東西搖晃的聲音。黑田將此事通知基地。狀況似乎更加麻煩,黑田不禁皺起眉頭。潮田將監視工作交給機動隊員,和土屋一起前往校門附近。

過了上午十點三十分。後援的十五名SAT隊員,根據先前大平的指示,全數開拔至通往屋頂入口前的樓梯口,由小田切擔任指揮官。另一方面,配置在舊校舍二樓的兩名狙擊手,也小心翼翼地移動位置,到舊校舍屋頂入口前待命。如果要狙殺嫌犯,位置越高越有利。略為生鏽的鐵門開了條細縫,稍稍可以看見門那頭長時間在屋頂水泥地上持續監視D教室的柴田。也就是說,柴田所在的位置,是觀察D班的最佳位置。媒體的一台採訪用直升機,按計畫,緩緩飛離柴田上空。

上午十點五十一分,錄影完畢。直升機上的即時空拍仍持續進行。電視台這邊立刻開始把錄影帶往前倒。最重要的課題即將到來——將即時畫面切換到錄影畫面。還有九分鐘。六台直升機里,也使用帶上去的錄放影機與屏幕,自行試播著錄影畫面的開頭部分。同行的攝影助理在開始的畫面按下暫停,畫面在屏幕上秀了出來;攝影師則必須儘可能調整錄影帶影像,使它接近上午十一點時的畫面。同行的導播則和電視台保持聯絡。各電視台的工作人員之間,也相互報告彼此的狀況。數度交換意見後,大家已經大致掌握住,在將近十一點的時候,應該要在哪一帶飛行。即便如此,各電視台的直升機能否與錄影畫面中的位置一致,也是賭注。各台都接受了警方的指導,學習關於畫面切換時的手法,以儘可能騙過嫌犯的眼睛。以嫌犯手中的監看屏幕等級來說,應該無法同時觀看所有的節目。就在畫面切換的那一刻——嫌犯能看到的,只會是某一家電視台的畫面。

六架直升機估算著時間,充分運用空中逗留等技巧,在巧妙的合作下保持一定的高度飛行。至於最後選定的機身位置,在一番努力下,似乎也挑得還不錯。

上午十點五十九分——三十秒前,錄影帶已經轉到要開始播放的畫面。事前除了向攝影棚里的主持人提過此事,以及知道實情的製作人、導播、幾名副手以外,為避免人多口雜而出錯,其餘的工作人員完全不知情。直升機的位置大致OK。即時畫面與錄影畫面也尚稱吻合。此時所有電視台的空拍畫面,都不是主畫面。有四家電視台正進行攝影棚內的對談,兩台正播放其他畫面,所有空拍畫面都只是畫面一角的子畫面,而且兩台在右上、一台在右下、一台在左上、兩台在左下,故意分散開來。

……五十九分三十秒。各電視台的錄影畫面同時啟動。時間碼從09:49:30:00開始。

……五十九分三十三秒。首先是TBS電視台,在拍完主持人獨自一人的畫面後,悄悄切換為廣告。空拍畫面在主持人右下角佔了一小塊,但此時仍為即時影像。

……五十九分四十七秒。東京電視台以新校舍屋頂的空拍畫面為背景,播齣節目贊助商的廣告。播放廣告時,並沒有空拍畫面出現。幸好嫌犯並未特別要求電視台,連廣告都要搭配空拍畫面。可能是她認為廣告才一兩分鐘的時間,警方不可能做得了什麼;也可能是因為這次的事件轟動全國,特別節目都是原本節目表中所沒有的,因此各台同時播出廣告的情形也減少了。即使五家民營電視台同時進廣告,也還有NHK。嫌犯或許認為這樣子沒什麼問題。

為避免徒增出錯的可能性,警方決定,要其中兩家電視台在廣告播到一半的時候,趁機完成即時與錄影畫面的切換……五十一秒、五十一秒、五十三秒……

……五十九分五十八秒。正在播其他畫面的NHK與富士電視台,其子畫面的即時空拍影像突然出現雜訊,看來像是電波狀況不穩,而非連線中斷。日本電視台與朝日電視台正在播評論節目,對談相當熱烈。來賓各約十人左右。助理導播不時將遠景畫面、數人畫面與一人特寫畫面做切換,畫面切換時,並沒有放上即時空拍的子畫面。這只是一點小瑕疵——看起來似乎是如此。當然,畫面上的來賓可不管這些,彼此激辯的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