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

殿內牆壁上怎樣嵌砌了巴古斯戰勝印度人戰役之圖案

一開始①,畫面上出現若干在焚燒中的城鎮堡壘、田園樹林,還有一些毫無理智的瘋狂婦女正在惡狠狠地把牛羊活活地殺死,吃它們的肉②。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到巴古斯進入印度時是怎樣燒殺劫奪的。

儘管如此,印度人並沒有重視,他們不屑於出來對付他。他們聽信了探子的彙報,說巴古斯軍隊里根本沒有戰士,只有一個弱不經風的小老頭,經常醉醺醺的,他身邊都是些野人,連衣服也不穿,蹦蹦跳跳,跟小羊似的頭上有角、屁股上有尾巴。此外,便是一大堆酒氣衝天的女人。因此,他們決定讓這些人過去,不用武力對付他們,就彷彿戰勝這些人反而是他們的恥辱,不是光榮;是羞恥,是侮辱,而不是光彩和榮譽似的。

巴古斯在印度人的蔑視下,日有進展,到處放火,因為火和雷是巴古斯從父親那裡傳下來的武器。在生到世上以前,他就早已嘗過朱庇特的雷了(他母親賽美列以及他母親的房子都是被火燒毀的③)。到處流著血,因為血是自然而然地在和平日子裡製造、在戰爭時灑出的。薩摩斯島上叫作Panaima④的田地就是個證據,Panaima 意思就是「到處是血」。亞馬孫人從厄菲索斯人的國家裡逃跑的時候,巴古斯就在這裡趕上了她們,使她們流血致死,因此地上灑滿了鮮血。從這裡,今後你們可以明白,比亞里士多德勒斯在《疑問篇》里解釋的還要清楚,為什麼古時人們常常說:「戰時莫食亦莫種薄荷」了①。原因是(在交戰時一般是毫無顧惜地互相攻打的),受了傷的人,如果他這一天接觸過或者吃過薄荷,別人就不可能、或者說很難為他止住流血②。

接著,壁畫上是這樣表現巴古斯走向戰場的。他坐在一輛華麗的戰車上,由三對套在一起的小豹子拉著。他的臉,跟小孩的臉一樣,標誌著愛喝酒的人是從不會老的,紅紅的象一個小天使,下巴上連一根鬍鬚也沒有。頭上有尖角,還戴著一頂葡萄枝葉編做的花環和一頂紫紅色絲綢的尖帽。腳上穿的是金色皮靴。

跟他在一起的沒有一個男人,全部衛隊和武力都是些「巴薩里德」、「艾勒伊德」、「厄伊亞德」、「艾多尼德」、「特里忒利德」、「奧吉吉亞」、「米瑪羅娜」、「美那德」、「提亞德」、「巴基德」③、一些毫無理智和瘋狂兇惡的女人,她們腰裡束著活的蛇和長蟲,個個披頭散髮,頭上束著葡萄葉,身上披著鹿皮,手裡拿著短斧、長錘、戟、鉞,樣子跟松果差不多,另外還有輕便的小盾牌,一動就響,所以在需要時就拿它當鼙鼓使喚。她們的數目一共是七萬九千二百二十七名。

① 第三十九章與第四十章之大部分均譯自魯西安的《巴古斯》,其餘部分引自歐里庇得斯,普魯塔克,奧維德,普林尼烏斯等人的作品。

② 見歐里庇得斯《巴古斯祭司》第七三五至七四二行。

③ 見歐里庇得斯《巴古斯祭司》第一至九行。

④ 一五六四年版本上是Paneca,按Paneca 彷彿是指一種介殼,見普魯塔克《希臘問題》第五十六章。

① 薄荷性寒,亞理士多德在《疑問篇》第二十卷第二章里說薄荷能降低體溫,減少生殖分泌,所以會使人喪失勇氣。

② 希波克拉鐵斯在《忌食篇》第二卷里說薄荷能使血液稀薄,易於流通。

③ 此處一系列的名字都是指的巴古斯的祭司。

帶頭的先鋒是西勒奴斯,他是巴古斯的心腹,過去在不少場合表現過他的急智和勇敢。這是一個搖搖晃晃的小老頭,彎腰曲背、腦滿腸肥、兩隻厚大的耳朵、一個尖瘦的鼻子、眉毛又粗又硬,跟地里的犁溝差不多。騎著一頭大卵泡的公驢,手裡拄著一根拐杖,遇到需要步戰的時候,也可以用它來打仗;此外,身上穿著一件女人的黃色連衫裙。他帶的人都是些年輕的粗漢,跟山羊似的頭上有角,跟野兔似的後面有尾巴,身上不穿衣服,嘴裡不住地唱,兩腿不停地跳,這些人的名字叫提蒂爾①和薩蒂爾。數目一共是八萬五千一百三十三名。

帶領後隊的是潘恩,這是個兇惡殘暴的傢伙。他的下身象一隻公山羊,腿上毛茸茸的,頭上朝天長著又直又硬的犄角。臉紅紅的,彷彿在往外噴火,鬍子很長。他膽大、剽悍、天不怕地不怕,動不動就發火。左手拿一根笛子,右手拿一條彎曲的棍子。他帶領的都是些類似薩蒂爾、赫米潘恩②、愛基潘恩、西爾文斯、法圖斯③、拉米亞④、拉萊斯⑤、法爾法代⑥和呂貪⑦的人物,數目一共是七萬八千一百一十四名。

他們的口令是:「哎噢唉」⑧。

① 「提蒂爾」:多利多人對薩蒂爾的稱呼。

② 赫米潘恩:類似愛基潘恩之半人半羊神。

③ 法圖斯:羅馬神話中山林之神弗奴斯之別號,形象如潘恩和薩蒂爾。

④ 拉米亞:寓言中的魔怪。

⑤ 拉萊斯:羅馬神話中田農之神。

⑥ 法爾法代:羅馬神話中瘋狂之神。

⑦ 呂貪:鬼怪。

⑧ 「哎噢唉」原文evohé是從希臘文來的,意思是:「勇敢起來。」巴古斯的祭司在禱文中常有「孩子們,勇敢起來!」用的就是evohé或evo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