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我們怎樣到達神瓶的地方

光明的「燈籠」為我們照著路,引導我們萬分喜悅地到達大家所希望的海島,島上就有神瓶的諭示。

巴奴日一登陸,便翹起一隻腳快活地跳起舞來,一邊向龐大固埃說道:

「經過千辛萬苦,今天總算找到了。」

說罷,又彬彬有禮地向領路的「燈籠」致意,她卻囑咐我們要充滿信心,隨便看見什麼也別害怕。

要到神瓶的大殿去,我們須要穿過一塊寬闊的葡萄地,那裡有各式品種的葡萄,象法勒納①、馬爾瓦西亞②、「賽麝香」、塔比亞③、包納④、米爾沃⑤、奧爾良⑥、畢卡當⑦、阿爾布瓦⑧、古塞⑨、昂如、格拉沃、科西嘉、維龍、內拉克⑩等等。這塊葡萄地,原是古時善心的巴古斯種植的,因為受到神靈的保佑,所以一年四季跟聖勒摩(11)的桔樹一樣,枝葉不落,花果滿樹。領路的華麗的「燈籠」叫我們每人吞吃三粒葡萄,鞋裡鋪上葡萄葉,左手再拿著一根葡萄枝。

走完葡萄地,還要經過一座古代的牌坊,牌坊上精細地雕刻著一個貪杯者的紀念品,一面是一長溜的酒瓶、酒提子、酒嗉子、酒壺、酒罈、酒桶、酒缸、酒瓮、酒罐、古代的酒■等,都掛在一架枝葉茂盛的葡萄上,另一面是成堆的大蒜、香蔥、韭菜、火腿、魚籽、乳餅、熏牛舌、陳乳酪,還有類似糖食的東西,都裹著葡萄葉,非常巧妙地用葡萄藤捆得好好的。此外,還有上百種酒杯,有步行杯①、騎馬杯、小口杯、大口杯、酒盅、酒缸、酒爵、酒樽、酒碗等等飲酒工具。牌坊正面,有一條飾帶,飾帶下面,有兩行詩,詩的字句是:

穿過此處門洞,帶好領路「燈籠」。

龐大固埃說道:「『燈籠』,我們已經有了。而且在整個燈籠國也找不到比我們這一個更好更如意的了。」

走過這座美麗的牌坊,接著便是一座高大的涼棚,上面爬滿了葡萄藤,兩面全是數百種顏色各異的葡萄,就連形狀也不是天生的式樣,而是經過栽培的藝術改造的。顏色分深黃、淡藍、茶褐、天藍、純白、碧綠、烏黑、淡紫,還有雜色的、條子的,形狀有長的、圓的、三角的、四方的、卵形的、① 法勒納:義大利南部地名,古時以產酒出名,曾受到賀拉斯的歌頌。

② 馬爾瓦西亞:希臘拉科尼亞灣半島名,以產酒出名。

③ 塔比亞:義大利近熱那亞地名,以產葡萄著名。

④ 包納:黃金海岸產葡萄區。

⑤ 米爾沃葡萄酒,作者特別欣賞,曾在本書第二部第五章,第三部第五十二章,第四部第四十三章多次提到過。

⑥ 奧爾良葡萄酒,在十六世紀很有名。

⑦ 畢卡當:朗格多克產葡萄區。

⑧ 阿爾布瓦:法國汝拉省產葡萄區。

⑨ 古塞:法國孚日省產葡萄區。

⑩ 內拉克:法國洛特?加隆省地名,以產葡萄酒著名。

① 「步行杯」原文verresàpied 原來指「高腳杯」,因為àpied 一般是「步行」的意思,所以既有「步行杯」,後面便來一個「騎馬杯」。

冠形的、橢圓的,還有長鬍須的、帶毛的等等。涼棚的盡頭爬滿古老的長春藤,枝葉茂盛,果實累累。

我們光輝燦爛的「燈籠」叫我們用葡萄藤各人做一頂阿爾巴尼亞式的帽子戴在頭上,我們立刻全都照辦了。

龐大固埃說道:「古時朱庇特的祭司也不敢這樣從這下面走過①。」

我們明亮的「燈籠」說道:「原因很奧妙。這是因為從下面走過的時候,上面的酒(我指的是葡萄)就彷彿從上面壓制住、制服住頭腦似的,這是說那些祭司以及一切專務敬神的人應該保持頭腦安定,六根清凈,而亂性卻比任何其他情感更容易在酒醉時發作起來。你們也是如此,假使尊嚴的祭司巴布②不看見你們鞋裡鋪滿葡萄葉,她決不會許你們進入神瓶的大殿,因為鞋裡鋪葡萄葉這件事,就根本、徹底和酒醉相反,它明確地指出你們不喜歡酒,而且是不屑一顧的。」

約翰修士說道:「我不是學者,我不喜歡這些。不過在我經本上的《啟示錄》里,我曾看到一件怪事,那就是一個婦人腳踏月亮③。比高曾對我說,這就是為表明她和別的女人種類不同,別的女人都相反地把月亮放在頭上,因此,頭腦總是跟月亮一樣時缺時圓。從這個比喻看來,我容易理解你的話了,『燈籠』夫人,我的朋友。」

① 典故見普魯塔克《羅馬問題》第一一二章。

② 「巴布」原文Babut 是隊希伯萊文Bacbuc 來的,意思是「酒瓶」。

③ 見《新約?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一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