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夜宿深山

棟居和橫渡從上野乘上信越線的列車,下午一點鐘左右到了橫川車站。現在雖然已過了賞楓葉的最佳時期,但周圍山上的殘葉依然很美。從這裡去霧積先得乘車去「六角」,然後再走一公里的山路,或是由橫川步行過去,不論哪條路都得從六角步行一公里。

出了站,卻看不到等候拉客的計程車。車站前像條窄窄巴巴的衚衕,一點也沒有鄉村車站應有的那種開闊。這裡家家戶戶的屋頂上都豎著電視天線,這竟成為這個鄉村小鎮獨特的景色。

車站前僅存的一處空地,也被停在那裡的一堆汽車塞得滿滿的,愈發顯得憋氣。

但是,就是在那一堆車中也還是沒有計程車。因為不是節假日,所以下車的只有他們和幾個當地人。他們在附近找到一個出租汽車辦事處,卻原來只有一輛車,而且不巧去了生憎、高崎。

他們打聽出步行去霧積要花4個小時。

「你們是去霧積的啊,要是給旅館打電話,他們會派小巴士來接你們的。」

辦事處的一個男人不僅熱心地告訴他們,還幫他們打了個電話。

「先生們,你們運氣真不錯。他們的小巴士正好拉一批返回的客人下山,再過10分鐘左右就到這兒了。」

兩個刑警聽辦事處的人這麼說,都放下心來,要不然的話,走4小時的山路,真叫人受不了。

沒多久,來了一輛寫有「霧積溫泉」字樣的小巴士,車上下來幾名青年男女。

司機是個中年人,看到他們倆人後,就招呼他們說,「請問,是東京來的橫渡和棟居先生嗎?」

倆人點點頭。

「東京方面已經和我們聯繫過了,我是來接你們的,來請上車吧!」

他一邊說著,一邊接過倆人拎在手裡的小提包。

「東西很輕,我們自己拿好了。」

橫渡覺得很不好意思。在從搜查本部出發前,那須警部說過「車子會到車站來接的」,看來他指的就是這個。

小巴士輕快地行馳著,不久就跑上了與信越線平行的18號國道。又跑了5分鐘,到了一個小小的驛站,那裡的房檐都是既低且深,不時可以看到裝著古老的格子門窗的房屋,這些房屋就像是又重現了江戶時代的驛站。國道的前方,突兀地聳立著一塊崔嵬的岩石。

「這裡是坂本町,聽說以前是妓女住的地方。」

這是靠18號國道才發展起來的典型的驛站。刑警們不禁想入非非,好像驛站的妓女至今還在那些格子窗的後面向他們招著手。

汽車在房屋開始稀少的地方停了下來,上來幾個小學生和一名中年男子。看不出這個人是本地的,還是從城市裡來的。他同司機打招呼的樣子很親熱,但他的穿著打扮卻是一副城裡人的樣子,一隻手還拎著一個皮包。

這裡正好在霧積溫泉旅行社前面,孩子們像是從山裡坐溫泉的巴士去上學的。

棟居饒有興趣地看著這個古老的驛站,剛上車的那位乘客和氣地向他搭腔說:「老房子基本上都改造完了,現在沒多少了。」

經他這麼一說,棟居果然發現在一排排的老式房子中夾雜著不少新房子。由於房子的高度和寬度幾乎都是一樣的,所以,保持了一種古驛站的味道。它的周圍有好幾條路,但一輛車也看不到,道路的兩旁,低矮的屋檐綿延不斷,筆直的白色道路上一個人也沒有。

「這裡的驛站興旺的時候,可熱鬧啦,現在變得冷冷清清。老房子也幾乎沒了,再也沒有過去的景象啰。」

他的話很傷感,看來還是個本地人。或許刑警們感覺街道古老,不是因為那些老式格子門窗,而是由於這座衰敗的小鎮的那種無生氣的寂靜。

那位旅客接著解釋說:「你發現沒有,房屋的寬度都是一樣的。因為這是根據幕府的命令而建立起來的驛站。據說,因為街道兩側的土地有限,除官員住的客房外,其它的所有房子的寬度都是2.7米。這一帶的房子,以前全部是驛館、妓院、澡堂和馬車店。」

他的話引起了棟居的興趣:「現在這裡的人都從事什麼工作呀?」

大街上除偶爾駛過一兩輛車外,連條狗的影子都看不見,越發讓人覺得像個空鎮。

「現在還不錯,碓冰嶺通了車後,大家都靠這個嶺吃飯了。」

「靠嶺吃飯?」

「就是鐵路。現在鎮上的人基本上都在鐵路上干,有的是在車站工作,有的幹些養路護線的活。」

正說著,巴士已經駛過了坂本。

不久他們離開了國道,從信越線的高架橋下穿了過去。孩子們指著窗外樂不可支地喊:「猴子,猴子!」沿著公路的草木桔黃的山上,有一個黑點,還沒來得及仔細看已經跑遠了。據說這裡經常有一群五六十隻的猴出現。

瀝青路鋪到這裡就斷了,一直很平穩的汽車,一到這裡就馬上開始劇烈顛簸起來。

在汽車右邊出現了一個挺大的水庫。

「那是霧積水庫。」

司機介紹說:這座水庫寬320米,高67米,已經建4年了,預計不久就會完工。水庫還未開始貯水,混凝土結構的大堤居高臨下地俯瞰著乾涸的水庫底,那裡孤零零地散落著一些即將被淹沒的廢棄房屋和灌木叢。

被人征服了的自然總是顯得格格不入。

司機提醒說:「從這又要開始顛了,請大家扶穩點。」

「你們要是來得早點的話,就能看到這裡的楓葉,那可真是漂亮。」司機說話好像是在替自己惋惜。

「現在也很漂亮嘛。」

橫渡從車窗望著外面的山嶺,有些紅葉已經開始殞落了。他們看膩了城裡那些幾何圖形的建築物,來到這個大自然主宰的地方,無論從哪個地方看,都感到耳目一新。這裡沒有深山的景象,但四周被綿延不斷的優美的山丘所環繞,別有一種山峽的風情。

這種恬淡的自然風光對於厭倦了都市生活的人的全身心都是一種撫慰。

巴士沿河潮流而上,山坡上長滿疏疏拉拉灌木叢。

「請問,你在這裡干多長時間了?」

橫渡開始慢條斯理地打聽起來。

「開始我在松井田的紡紗廠工作,因為不景氣,一年前又跑到了這裡。」

「一年前?」

兩個刑警相互點了點頭,明白他不會知道太早以前的事。

「以前這裡不通車嗎?」這次是棟居問。「草帽詩」中說「走在山澗中的路上,風吹走了它。」但前面又說是「從碓冰去霧積的路上」,恐怕不是指這條路。

「通車是昭和45年(1970年)的事。這以前都是從橫川步行過來,那時旅館只有金湯館一家,來溫泉療養的客人一般在此逗留一到兩個月。」

「現在有幾家旅館?」

「只有兩家。實際上是同屬一家。在公路盡頭的那家叫霧積館,是金湯館的分館。」

「分館是什麼時候建的?」

「昭和45年。」

「有開到金湯館的車嗎?」

「沒有,要去的話得沿鬼見愁坡上的山路走30分鐘。」

「要走30分鐘的山路啊!」橫渡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以前要走4個小時呢!現在的遊客,連30分鐘的路也不願意走了,除爬爬山之外都呆在分館裡。」

談話的當兒,汽車開進了深山,山野風光越來越濃。

本來在汽車右邊的小溪,現在轉到了左邊,汽車反覆拐著U字型彎越爬越高。溪流沉到了腳下,那種深山的感覺越來越濃。

不久,就到了一個盆地,盆地周圍環繞著楓樹、橡樹、樺樹、山毛櫸、栗子等雜樹,在它的一角有一幢兩層的紅瓦藍牆的房子,小巴士在它的門口停了下來。下車一看,是一個山谷的谷底,視野狹窄。霧積館不像是家旅館,倒像是宿舍。

一進大門,就見門廳里雜亂地擺放著土特產和沙發。一位中年婦女熱情地迎了出來。

「是橫渡先生和棟居先生吧,我正在等你們呢。」

女招待接過司機手裡的包,就往裡讓他們。棟居見此趕緊說:「我們說不定要去金湯館住呢!」

「我帶你們去金湯館好了。你們先在這兒休息一下吧。這兒離金湯館只有一公里的路程,跟到了那裡也沒什麼兩樣。」

女招待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在前面帶路,把他們讓到了過道盡頭的一間八張榻榻米的和式房間里。

窗外,雞爪楓的枝頭仍有一些紅葉飄搖著。雖是大白天,但說話聲一停,就會感到一種壓迫耳膜般的寂靜。

「我這就給你們端茶。」

女招待把兩個人的皮包往地板上一放,就走進了過道里,打開窗戶,山中的清新氣息迫人肌膚。

「真靜啊!」

「靜得都有些壓迫鼓膜。」

「我們不習慣這麼安靜,反而適應不了。」

「這就是我們每天都處在噪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