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帕慕克的小說《黑書》

馬悅然

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是喬伊斯小說《尤利西斯》的主角。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爾該算是帕慕克的小說《黑書》的主人公。登場次要的主要人物是卡利普(Galip),他的妻子如夢(Rüya)和如夢的異母兄弟耶拉(Jelal)。除了這三名,還出現很多伊斯坦布爾的居民以及土耳其歷史上重要的真真假假人物。

《黑書》的結構很簡單。年輕的律師卡利普發現美麗的妻子如夢離開了他。如夢的異母兄弟、有名的報紙專欄作家耶拉,同時不見了。猜忌的丈夫在寒冷的冬天,整整一星期穿梭在伊斯坦布爾的街頭小巷找尋兩人的蹤跡。在他尋找的過程中,卡利普通過耶拉幾十年間每天發表的專欄,看到了他重新創造的伊斯坦布爾,一個比實際存在更真實的想像的城市。每天早晨卡利普細心閱讀耶拉的專欄,希望能找到妻子和耶拉失蹤的蛛絲馬跡。他企圖以古代看相的方法解釋魔術的文字和字母在城市和居民的臉上所印的記號。帕慕克在《黑書》中引用古代泛神論派的學說在土耳其引起很熱烈的評論。

帕慕克的《黑書》用兩個角色來敘述一種無上的追求。這兩個角色,「他」(卡利普)和「我」(耶拉),每隔一章出現。「他」所追求的是全面的,無條件的「知己」。

在追求的過程中,「他」既靠自己的想像和慾望,又靠「我」對土耳其,尤其是中世紀的泛神論與奧斯曼歷史的認識。

《黑書》的「他」和「我」都是耳朵、眼睛和心很靈的人物,他們都能接受一般世俗人所不能接受的真理,能欣賞早被遺忘的神秘的真實。在這追求的過程中,可能原來是敵人或者對手的人物,會越來越相似,越來越同化,最終成為一體。

帕慕克的一個特點是他非常會講故事(也許太會講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主張兩種相對的概念:「誰都不能成為自己」,「誰都夢想成為他人」,「誰的生命都存在於別人的夢裡」。可是每個人最怕的就是失落自己的本性。書的倒數第二章,「王子的故事」里,這相對的概念成為一種因果關係:只有能成功地跟所有的他人成為一心同體的人,才能達到對自己本性的認識。

書中的黑暗與雪景加強了伊斯坦布爾的「呼愁感」。值得注意的是,卡利普不像帕慕克其他小說里的主角一樣容易呼愁。或許他充滿了妒忌的心沒有呼愁的餘地吧。

卡利普的妻子如夢愛躺在床上讀偵探小說。因為看慣了那類的小說,她早看穿了兇手是誰。《黑書》也許可以算是一部偵探小說,一部有兇殺案而不指明兇手是誰的偵探小說,而大方的作者讓讀者用自己的推理能力發現兇手。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