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變局裡的那些人 流浪部隊的奮鬥

馬家渡大戰失利,岳飛被迫撤軍在鐘山駐紮。

一系列訓練下來,這些學員個個練就了非凡的武藝,戰場殺敵便多了一分勝算。

南撤的路上,下起了雪。天幕低沉,前後左右一片白茫茫、灰乎乎。

形勢比計畫變化快,剛到建康府句容縣(今江蘇句容縣)地界,就聽到了趙構已經從臨安跑路的消息。

「怎麼辦?」岳飛拔劍四顧,心茫然。

恰好,同在馬家渡被打散了的劉經和扈成兩支隊伍也流落到了句容。

幾個人一碰頭,交換了意見,最後一致同意南下廣德軍(今安徽廣德縣),蓄精養銳,以觀時變。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從建康府到廣德軍的路上,一派蕭條景象,說不盡的荒蕪肅殺。

岳飛等人和金兵六度交手,「六戰皆捷」,斬首一千二百一十六級,擒女真、漠兒王權等二十四人。

到了廣德軍的鐘村,又有消息傳來,說趙構出海逃亡,生死不明。

當他覺察到了將士這種苗頭,立刻召集全軍進行整訓。

岳飛手下也有將士躍躍欲試,想以戚方為榜樣,在亂世中佔山頭、喝酒吃肉爽一把。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岳飛雖然出身農家,但父親的正直俠義、母親的知禮識義,使他自小就有了忠奸之辨、正義與邪惡之分;而遇上了劉韐、張所、宗澤等亦師亦友的長輩、上級,更是潛移默化地塑造了他忠義愛國的勇氣和氣節,再加上他本身又喜讀《春秋》一類言大義的史書,使他沒有像張俊、劉光世之流那樣胡亂地生長,終成一代楷模。

當年誰說岳家軍,紀律森嚴孰與鄰。

師過家家皆按堵,功成處處可鐫珉。

威名千古更無敵,詞論數行俱絕塵。

擬取中原報明主,亦勞餘刃到黃巾。

在會議上,他拔刀在自己的左肩上插了一刀,「灑血厲眾」道:「同胞們,戰友們,現在國難當頭,正是我們捨生取義、慷慨赴死的時候,咱們保家衛國,可青史留名。如果咱們趁亂為盜,苟活偷生,到頭來不過枉活一世,遺臭萬年!大家想想,建康是江左形勝之地,就算胡虜暫時盜據,也不足以立國!只要我們發奮起來,萬眾一心,就一定能把胡虜驅逐出境,今日之事,有死無二,擅離者,斬!」(先臣灑血厲眾曰:「我輩荷園厚恩,當以忠義報國,立功名,書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為虜,潰而為盜,偷生苟活,身死名滅,豈計之得耶!建康,江左形勝之地,使胡虜盜據,何以立國!今日之事,有死無二,輒出此門者斬!」)眾將士大為感慨,軍心慢慢穩定了下來。

不久,劉經和岳飛的隊伍合併在了一起。

岳雲少小有乃父遺風,喜習武藝,《鄂國金佗稡編》卷九《諸子遺事》稱其「手握兩鐵椎,重八十斤」,每次打仗,都是一馬當先,衝鋒在前。

岳飛將這些人按照之前的行伍兵籍集合起來,鼓勵他們說:「團結就是力量,咱們本來就是最富戰鬥力的隊伍,現在又團結在了一起,正是收復中原,建立奇功的大好時機。到那時,咱們身受朝廷封賞,衣錦還鄉,豈不是人間盛事!」

大家熱烈鼓掌,一起歡呼道:「從今以後,惟岳統制之命是從!」

兵馬屯駐鍾村,軍中「糧食罄匱」,岳飛只得「資糧於敵」,以戰養戰,不斷向金人發動襲擊,靠獲取戰利品給士兵提供衣食。

聽說金人進犯溧陽縣,岳飛和劉經帶領了一千人,趁夜向他們發動襲擊,短短兩個時辰不到,斬五百多金兵,生擒金人的同知溧陽縣事、渤海太師李撒八等高級官員數人。

當然,像這樣輝煌的戰果並不是時時都有的。在這段艱苦的日子裡,岳飛以身作則,「與士卒最下者同食」。

很多將士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面有飢色,但岳飛治軍嚴謹,大家畏懼軍中紀律,不敢擾民,「市井鬻販如常時」。

不久,建康失守,杜充降敵,岳飛這支部隊就和組織失去了聯繫,成為了一支孤軍,彷彿又回到了太行山打游擊那段時間。岳飛「孤軍轉戰,且行且擊」,不斷向趙構所在的臨安方向靠攏。

原江淮宣撫司的水軍也從建康潰逃到了宜興,擾掠吏民,聽說岳飛屯軍在側,恐懼莫名,「即命虜捉舟船、盡載老小,若將遁者」。

岳飛親自寫信,派人送去,好言撫慰,招撫了半數人員過來,悉數納為己用。史稱:「江淮宣撫司右軍統制岳飛自廣德軍移屯宜興縣。杜充之敗也,其將士潰去,多行剽掠,獨飛嚴戢所部,不擾居民,士大夫避寇者皆賴以免」,「常之官吏、士民棄其產業趨宜興者萬餘家」。在這裡,岳飛召集到了很多素質極高的將士,這其中有張憲、王貴、姚政、王萬、徐慶,等等。

杜充從東京帶出的東京留守司部隊里很多士兵都是西北人,他們聽說杜充已經渡江投敵,紛紛前來投奔岳飛。

而這些,只緣於馬家渡那場大戰,岳飛見到了兀朮的「拐子馬」戰術,他深深地知道,如果沒有精湛的騎術和過硬的技擊術,根本不可能與金國騎兵相抗衡。

金兵中的「簽軍」到了宜興地界,聽說岳飛大名,「皆相謂曰:『岳爺爺軍也!』爭來降附」。從金營中投降的「簽軍」前前後後約上萬人。

大軍既已安頓好,岳飛多次派人回故鄉尋找家人下落,終於把自己的母親姚氏、長子岳雲、次子岳雷、弟弟岳翻接到了軍中。

岳雲年方十二,軀幹不豐,表面一副弱不禁風的模樣,實際上卻生得銅皮鐵骨,力大無窮軍中號為「羸官人」。清朝袁枚曾題詩讚岳飛及其雲、雷二子,詩云:「不依古法但橫行,自有雲雷繞膝生。」

而岳雲的母親,即岳飛的夫人劉氏,因不堪忍受寂寞,改嫁了,並未在南來的親友團中。後來,岳珂作《鄂國金佗稡編》,有意為長者諱,將岳雲記作是岳飛的養子。

宋人的筆記曾記有這樣一件小事,岳家軍的一名士兵奉令過長江,當時正遇上「風暴禁渡」,渡船為生的艄公誰也不願過江,這名士兵就單獨駕船過江,眾人大驚,一起勸阻,他卻說:「寧為水溺死,不敢違相公令。」然後毅然前行,在驚濤駭浪之中,越去越遠。

在宜興,岳飛對軍隊進行了整合集訓,史稱:「其御軍也,重蒐選,謹訓習,公賞罰,明號令,嚴紀律,同甘苦。」

一時間人心惶惶,「諸將洶洶欲叛」,其中扈成的部將戚方率先叛亂,他鼓動了一夥不安分的士兵,斬殺了扈成,裹脅軍隊叛亂為盜。

岳飛希望在保全民眾,愛護士兵的基礎上組成一支這樣的軍隊:無論面臨絕境,還是深陷重圍,這支軍隊都一往無前,能夠壓倒一切敵人,而不為敵人所屈服,即使戰鬥到最後一刻,也絕不投降,戰鬥到底。

所以,在每堂訓練課上,岳飛都要訓上一段話,將士兵個人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興亡結合起來,鼓勵大家刻苦訓練。

終於,一支讓金兵聞風喪膽的軍隊新鮮出爐了,這就是岳家軍!

岳家軍紀律嚴明,作風優良,當然,最讓岳飛引以為豪的是它的作戰能力。

在反覆操練各種隊形戰法、衝刺砍殺的既定課程之外,岳飛還特別設置了馬上的各種技藝訓練,當然,在完成這些高難度動作的過程中,都要求士兵「被重鎧」。

很快,岳飛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就會在戰場上得到檢驗。

史書記載,有一次,岳雲身披重甲騎馬進行「注坡」訓練,從高山上俯衝下來,到了半山,快速勒馬停駐,因為沖得太急,馬的前足陷入了一個小坑窪里,馬失前蹄,岳雲一個倒頭蔥,身體越過馬頭,狠狠地摔了下來。

岳飛當場斥責道:「難道上陣殺敵,也這樣嗎?」當即下令將他推出去斬首。眾將士大驚,急忙求情,最後打了一百軍棍了事。

正因為如此嚴格的要求,岳雲更加努力練習,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藝。全軍也因此一個比一個刻苦訓練,精熟安習各種技藝,「一皆當百」。

另外,岳飛本人便身懷絕技,他根據自己的多次技擊經驗和實戰心得,分別創造了一套拳法和槍法,親自在教場上傳授,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岳家拳」和「岳家槍」。

南宋嘉定年間的武狀元、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華岳曾在他的兵書《翠微先生北征錄》中不無崇拜地說:「臣聞呈試有四門馬槍,揀指有馬上單槍。岳飛教荊襄之兵,有稽槍射。」他認為:「自近代,善馬射者不善馬槍,所以海隊只選馬槍一十八條、正副旗頭六名,其餘皆系弓箭。立為定製,不容增減。蓋新刺馬軍、新補馬校不練教習,不熟弓馬,兩手挾弓猶恐不能施放,更責以馬槍兼人之能,則彼安能獨辦?要之,一隊皆系老舊馬軍,則令各稽小槍,而不拘以十八人之數;皆系新招生疏之人,則令專事弓箭,而不拘以正副旗頭之額。庶不強人以短,而反害其所長。是謂槍制。」對岳飛的馬上槍擊之技佩服得五體投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