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秦武王之死 秦武王的意外:鼎不能隨便扛

如果說,楚懷王是宜陽之戰中最可笑之人,第二可笑的無疑是那位善於耍小聰明的周赧王。

他借道給秦國,又幫秦國穩住景翠,為秦軍攻克宜陽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還訛詐到了韓國的一座城池。但他很快發現,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作繭自縛。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大搖大擺地進入了雒邑,並且向他提出索要九鼎。

辛辛苦苦打下宜陽,不就是為了這一天么?

有必要介紹一下,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炊具,用青銅打造,有三條腿或四條腿,大的重逾千斤。因為常用來祭祀,所以鼎又是一種祭器,或者稱為禮器,被賦予了某種神聖的意義。

相傳大禹治水成功後,令天下九州進貢金屬,打造了九座寶鼎,鼎身刻以各地圖案,分別代表冀、兗、青、徐、荊、豫、梁、雍、揚九州。此後,九鼎經夏、商、周代代相傳,一直被當作天子權力的象徵。

春秋時期,楚莊王討伐陸渾之戎,陳兵雒邑,曾經派人向王室詢問九鼎的重量,遭到王室的嚴厲批評。「問鼎」從此成為諸侯覬覦王權的代名詞。

楚莊王雄才大略,也僅僅是敢問鼎。秦武王就沒那麼溫文爾雅了,他直接向周赧王提出,九鼎放在周朝已經夠久了,現在天下大亂,繼續存放在雒邑不太安全,不如搬到咸陽去吧!

面對野人一般的秦武王,周赧王那點小聰明顯然不夠用。他眼睜睜地看著秦武王帶著一大群武士進入大廟,對著九鼎指手畫腳,大聲喧嘩,自己卻束手無策,甚至連一句話也不敢說。

周朝大夫顏率,是個足智多謀的人,對秦武王的所作所為感到十分憤慨,偷偷地對周赧王說:「您何不號召天下諸侯討伐秦國?」

周赧王嚇了一跳,趕緊四周看看,確信沒有其他人在場之後,才驚魂未定地說:「你難道沒看見秦國在宜陽城下大敗韓軍,斬首六萬?這個時候有誰敢出面為寡人說話,有誰敢興兵和秦國作對?」

顏率說:「秦國經過宜陽一戰,其實已經精疲力竭。如果齊王肯出面討伐秦國,天下諸侯應該都會跟著響應。畢竟,誰都不想九鼎落在秦王手裡,您說是不是?」

周赧王想了半天,終於答應讓顏率秘密出使齊國。

顏率到了臨淄,對齊宣王說:「秦國實在太不像話了,居然向天子索要九鼎。天子經過慎重考慮,認為與其讓秦國拿走,不如乾脆送給齊國。大王如果有意得到九鼎,就請趕快行動,把秦軍趕走吧,晚了就來不及了!」

齊宣王當然求之不得。他算計了一下,秦國經過宜陽之戰後,元氣大傷。現在派兵進攻駐紮在雒邑的秦軍,又不是入侵秦國本土,齊國的勝算很大。再說了,九鼎的誘惑實在太大,值得他為之冒一次險。於是,齊宣王派將軍陳臣思帶領五萬人馬向西進發,直取雒邑。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齊軍剛出國門,雒邑城內就發生了一件大事。

話說某一天,秦武王帶著手下的三名勇士——任鄙、烏獲、孟說,又來到大廟觀看九鼎。

秦武王突然提出,咱們比試比試吧!

作為一名武人,秦武王經常和手下比試武藝,有時候甚至是真刀真槍地對著干,手下早就習以為常了。

但是這一次,秦武王不是想和他們比試刀槍拳腳,而是比賽舉重。

舉什麼?就是那一溜兒排開的九座大鼎。

任鄙和烏獲一看那些鼎的塊頭,立馬錶示:這事咱幹不了,這鼎也太重了,四名壯漢都不一定扛得動,一個人是肯定不行的,咱就不丟這個人了。

只有孟說這個愣頭青,當即把袖子一捋,說:「你們不來,我來!」紮好馬步,雙手抱定一個青州鼎,氣運丹田,大喝一聲,「起!」只見他臉漲得通紅,雙手肌肉虯起,那鼎卻紋絲不動。

秦武王哈哈大笑,走到梁州鼎旁邊,俯下身子,抱住一條鼎足,低低地哼了一聲,竟然將那鼎徐徐舉起,一直舉過頭頂。

任鄙等人驚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剛想喝彩,只見秦武王凝神貫氣,向前走了一步,接著又走了一步。走到第三步的時候,孟說終於叫出一聲:「好!」任鄙和烏獲也同時叫道:「大王真乃神人也!」

話音未落,那鼎重重地砸倒地上,將大廟的青磚地板砸出一個大洞。再看秦武王時,大腿被壓在鼎下,已經是血流不止,不省人事。

《史記》記載,「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族孟說。」

一代梟雄秦武王,就這樣被砸死了。

而孟說作為秦武王之死的第一責任人,被樗里疾處以死刑,並滅其九族。

這件事後,秦軍匆匆撤離雒邑。至於那九座大鼎,還好好地留在周朝的大廟中。雖然其中有一座已經被砸掉一些經年銅銹,但是經過王室的能工巧匠整飾整飾之後,基本看不出有什麼異樣。

周赧王剛剛鬆了一口氣,緊接著面臨另一個頭疼的問題:秦武王走了,齊宣王又來了。

齊宣王派人向周赧王提出:應您的請求,我已經派出五萬大軍星夜趕赴雒邑勤王,現在雒邑已經平定,您可以兌現諾言,把九鼎送給齊國了吧!

周赧王又急又氣,這都什麼世道啊?秦國人又不是被齊國人打跑的,你啥實際事都沒幹,憑什麼跟我要九鼎啊?早知道,還不如給秦國人帶走呢!

他把顏率找來罵了一通。

顏率說:「您別著急,這事因我而起,我就負責把它處理好。」

顏率第二次來到齊國,對齊宣王說:「多虧了大王主持公道,周朝才得以保全。現在天子願意履行承諾,向大王獻出九鼎,請問您打算讓我們從哪條路送到齊國來?」

齊宣王說:「當然是借道魏國。」

「哎喲!」顏率失聲叫道,「那可不行,魏國君臣想得到九鼎,已經是幾輩子的事了。九鼎入了魏境,就甭想出來。」

齊宣王說:「那就借道楚國唄!」

顏率說:「大王啊!您還不知道楚國人嗎?早在三百年前,楚莊王就問過九鼎的輕重。如果九鼎入了楚境,難道還有的出來?」

齊宣王說:「那你倒是說,該從哪條道運到齊國來?」

顏率說:「其實我們也在為這件事發愁呢!這麼大的鼎,又不是幾個醬醋罈子,隨便揣在懷裡,藏在腋下,拎在手上,就可以帶到齊國來了。當年周武王滅商,可是動用了好幾萬人才把九鼎運到洛邑。大王動用幾萬人不難,可這路的問題,必須妥善解決,否則白費力氣。」

齊宣王算是聽明白了:「你說來說去,其實就是不想給呀!」

顏率說:「不敢!只要您趕緊確定到底走哪條路,咱們就準備運鼎,不含糊。」

齊宣王想了想,揮揮手,讓顏率走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