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合縱與連橫的新一輪博弈 連橫大勢初具規模

秦惠王和張儀的反應很快,公元前315年,秦國剛剛結束對蜀國的戰爭,就發動了對韓國的進攻。

韓國的新任相國公孫衍率軍與秦軍大戰於濁澤,形勢十分緊張。然而由田氏父子控制的齊、魏兩國卻在作壁上觀,絲毫沒有要發兵相救的意思。

韓國大臣公仲朋,歷來主張與秦國親近。他向韓宣王建議:「秦軍打來了,咱們的盟國都當作沒看見。單以韓國的力量,無論如何不是秦國的對手。依下臣之見,秦國去年攻略巴蜀,意在楚國;今歲攻韓,同樣也是為了楚國。大王不如通過張儀向秦國求和,送給秦國一座大城,與秦國一起伐楚,此乃以一失而換二利的好事。」

所謂一失,就是失去一座大城。二利,一則秦不攻韓,戰禍可消;二則與秦攻楚,有利可圖。

韓宣王對此表示贊同,於是命公仲朋負責與秦國談判,而且一再叮囑:「要謹慎,千萬不要走漏了消息!」

可這消息偏偏就讓楚懷王知道了。

楚懷王覺得此事非同小可。秦國已經獲得了巴蜀,佔據了上游之利,如果再得韓國之助,則對楚國構成兩面威脅,可不是鬧著玩的。

他立刻宣陳軫進宮商量。

陳軫是誰?本書第七章末尾說過,五國相王的時候,楚國令尹昭陽率軍攻魏,又想移師攻齊,陳軫從中勸諫,避免了一場「畫蛇添足」的戰爭。

據《史記》記載,陳軫也是遊說之士,和張儀同時進入秦國,曾經受到秦惠王的重用。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張儀一直將陳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多次在秦惠王面前說陳軫的壞話。

有一次,張儀對秦惠王說:「陳軫常去楚國出差,可是楚國不見得對秦國更加友好,而只是對陳軫更加厚待。這傢伙,該不會是拿著秦國的機密獲取楚國的財寶吧!而且我聽說,他正在私下準備離開秦國到楚國去,恐怕是要畏罪潛逃。」

秦惠王將信將疑,把陳軫召來問道:「有人說您常把秦國的機密泄漏給楚國,而且想投奔楚國,有這回事嗎?」

陳軫很乾脆地回答:「有啊。」

秦惠王顯然沒有料到他那麼主動承認,怔怔地說道:「看來張儀說的是真話嘍!」

果然是張儀!陳軫心裡冷笑了一聲,說:「這事不單是張儀知道,連咸陽大街上的張三李四王二麻子都知道。但這事不能說明我不忠,只能說明我太優秀。」

「啊?」

「如果一個奴婢,被主人拉出去賣,還沒去巷子口就被鄰居買走了,您覺得是什麼原因?回答不上來?沒關係,我告訴您,就是因為她太優秀了,名聲在外,人們都爭著買她。」

秦惠王不禁點點頭,似乎明白了點什麼。

陳軫又說:「有個楚國人,他有兩個妾。他不在家的時候,有人勾引年長的那位,遭到大罵;勾引年輕的那位,年輕的就表示願意。後來那個楚國人死了,有人問那個勾引的人願意娶哪個,您認為他會怎麼回答?」

秦惠王想了想說:「年長的那個。」

「對了!」陳軫說,「勾引別人老婆的時候,當然希望女人風騷放蕩,可是到自己娶老婆的時候,又希望女人保守貞潔。楚王也不是傻瓜,如果我常把秦國的秘密泄露給楚國,您認為他會重用我嗎?」

秦惠王恍然大悟,趕緊向陳軫賠禮道歉,而且將張儀大罵了一通。可是,經過這件事後,陳軫對秦惠王的態度也變了。等到秦惠王任命張儀當了相國,陳軫便真的離開秦國,投靠了楚國,從此受命於楚王,來往齊、楚之間辦理外交事務。

公元322年,張儀相魏,曾經派人以魏惠王的名義到楚國去邀請陳軫,許諾委以重任,想引誘陳軫到魏國來就範。陳軫差點上當,幸好其子看出了端倪,極力勸阻,陳軫才沒有自投羅網。

這件事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張儀對陳軫是頗為忌憚的。無論是作為同僚還是作為敵人,他都不希望看到陳軫這樣一個人存在。

如果把張儀在這世上的敵人排個隊,排在前三位的必定是蘇秦、公孫衍和陳軫。

公元前315年,當楚懷王把當前的形勢介紹給陳軫聽,陳軫捋了捋下巴下面幾根稀疏的鬍鬚思索了片刻,慢條斯理地說道:「秦國想攻打楚國,蓄謀已久了。現在又將得到韓國的一座大城,很快就要與韓國一道揮師南下,其威脅不可小覷。您聽我一句話,馬上命令全國警戒,動員所有的武裝力量,把戰車都擺到道路上來……」

話未說完,楚懷王心急火燎地打斷道:「先生的意思,是要寡人全力一戰嗎?」他心裡想,如果是那樣,還要你來出個鳥主意,讓將軍們準備就是了!

「非也!」陳軫頗為不屑地看了楚懷王一眼,「做好這些工作之後,派使者到各國去放風,宣稱楚國要全力救援韓國。特別是對韓國,一定要多派人手、多帶錢財去做工作,務必使韓王相信您的誠意。這樣的話,韓國至少不好意思充當進攻楚國的先鋒,楚國面臨的危險就小多了。更大的可能是,韓國聽信了我們,認為我們必定發兵相救,不再向秦國求和,而是死扛到底,我們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楚懷王聽了,先是一愣,繼而「嘿嘿」地笑起來,連說「你壞,你壞」,同意了陳軫的建議。

於是楚國全國動員,將戰車擺滿了夏路(從楚國方城通往中原的大路),擺出一副北上救韓的架勢。

與此同時,楚懷王的親信使臣來到韓國首都新鄭,對韓宣王說:「楚國雖小,但已經做好準備與韓國共存亡,請韓國也全力以赴,共同抗擊殘暴的秦國。」

戰國時期開出的眾多空頭支票之中,楚懷王的這張最讓人感到踏實——畢竟,楚國的軍隊已經整裝待發,太像那麼回事了!不由得韓宣王不信。

楚國的使臣離開後,韓宣王趕緊讓公仲朋停止活動。

公仲朋大吃一驚,對韓宣王說:「侵略我們的是秦國,欺騙我們的是楚國。因為楚王的一句空話,就輕率地決定與秦國抗爭到底,恐怕被天下諸侯嘲笑。再說,楚國和韓國又不是兄弟之國,互相之間也沒有攻守同盟。肯定是楚國覺察到秦國的動向,才說要出兵救援韓國。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一定是陳軫的計謀。而且,大王已經派人向秦國表露過求和之心,楚國一鼓動,您又改變主意。秦王本來志在楚國,現在感覺受了韓國的欺騙,必然將全部怒火都撒到韓國身上。請您一定要考慮清楚再作決定。」

韓宣王說:「你別再說了,我意已決。」命令加派人馬,支援公孫衍抗戰。

公元前314年,秦軍發動了一場攻勢,在岸門(今河南省許昌)大敗韓軍,斬首一萬,打得公孫衍棄甲而逃。與此同時,秦將樗里疾麾兵攻魏,再度攻取了魏國的焦(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南)和曲沃(今山西省聞喜縣西)。而傳說中的楚國大軍,仍然停留在夏路上,絲毫沒有北上的動向。

韓宣王撐不住了,趕緊派人向秦惠王求和,並將太子韓倉送到咸陽去當人質。

公元前313年,魏襄王和秦惠王在臨晉相會。按照秦惠王的意思,魏襄王立親秦的公子魏政為太子,趕走了田文這個徒有其名的外來和尚,還是讓田需當了相國。

同年,秦軍伐趙,攻取藺城(今山西省離石),俘虜趙將趙莊。

至此,三晉兩降一敗,秦國控制了魏、韓,踢開了趙國,成功地在關東(函谷關和武關以東)地區站穩了腳跟,獲得了進攻中原的前進基地。當年張儀提出的「以秦、韓與魏之勢伐齊、楚」的連橫戰略構想,正在一步一步得到實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