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商鞅之死 自立為王的逢澤之會

衛鞅的來訪在很大程度上打亂了魏惠王的部署。

按照魏惠王的本意,召集諸侯會盟,一是抬高自己的身價,二是「以西謀秦」,想發動大家都來與秦國為敵,共同揮兵西進,搶佔秦國的土地,將秦國打回「老、少、邊、窮」的原形,甚至從地圖上抹去。

衛鞅一來,便對魏惠王說:「寡君聽說您要舉行諸侯會盟,共同朝覲周天子,特派下臣前來表示祝賀。寡君特別交代下臣問一下,秦國雖然偏小,但也是周朝的諸侯,這種尊崇王室的大好事,為什麼不知會他也來參加?」話說得委婉,實際上是在告訴魏惠王,你心裡打什麼主意,秦孝公全知道。

魏惠王也是江湖老手了,馬上說:「寡人不只是沒邀請秦國,也沒有邀請齊、楚、趙、燕、韓等國。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魏國是個小國,勢單力薄,雖然有尊王之心,卻也知道自己的斤兩,不敢對大國發號施令。寡人這樣回答,不知道秦伯是否滿意?」

周朝的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三晉雖然是後起之秀,卻都被封為侯爵。而秦國雖然早就立國,卻一直是伯爵,是以魏惠王稱秦孝公為秦伯。

衛鞅說:「您謙虛了。魏國沃野千里,物產豐富,帶甲三十六萬,北克邯鄲,西圍定陽,分明是天下第一強國。」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聽到衛鞅這樣說,魏惠王不覺微微一笑,面露得意之色。

「但是,令下臣感到疑惑不解的是,以魏國之強而召集諸侯會盟,為什麼只請宋、衛、魯、鄒這樣的小國?這些國家誠然便於驅使,卻不足以支撐您的王圖霸業。」

衛鞅說到「王圖霸業」四個字,偷偷地看了魏惠王一眼,只見他兩眼放光,一副躊躇滿志的神情,顯然已經被打動了。他趕緊趁熱打鐵,繼續說道:「依下臣之見,您不如向北爭取燕國,向東討伐齊國,則趙國必然死心塌地跟從你;向西爭取秦國,向南討伐楚國,則韓國也會聽從您的指揮。您以伐齊、楚之心來順應天下之志,則王圖霸業已現。您大可以穿上王服,登上王位,以王者之尊率領天下諸侯圖謀齊、楚。」

「王者之尊?」魏惠王打了一個激靈。誰都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個「王」指的是周天子。雖然自周平王東遷以來,群雄並起,早就沒有人將周天子放在眼裡,但是諸侯再大,也只是諸侯,最多到周天子那裡討個方伯(霸主)的稱號,用以號令天下,還沒有人敢將這個「王」字加在自己身上。當然,楚國是個例外,它一開始就自認是化外之國,還在山旮旯里茹毛飲血的時候就自封為王,中原各國打心眼裡是看不起的,也是不承認的。現在衛鞅提出魏惠王也可以稱王,魏惠王激動之餘,不禁又打了一個問號:這樣做,行得通嗎?

衛鞅看出了魏惠王心裡的猶豫,不緊不慢地說了一句:「下臣出訪之前,寡君明確表示,您若稱王,秦國願意擁戴。寡君雖然不能親自赴會,但是一定會派公子代表他參加,以示尊重。」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也許記得,東漢末年,天下三分已成定局之際,孫權曾經派人給曹操送去一封信,勸他稱帝。曹操大笑,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

意思是,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爐上烤啊!

魏惠王卻沒有曹操的智慧,他完全被秦孝公的誠意打動了,樂滋滋地接受了衛鞅的建議。

他就沒想想,秦孝公能對他安什麼好心嗎?

不久之後,由魏國召集的諸侯大會在逢澤(今河南省開封)召開。宋、魯、衛、鄒等國諸侯參加了會盟。秦孝公沒有食言,派公子少官前來祝賀。

就在這次的會盟上,魏惠王「廣公宮,制丹衣,旌建九牌,從七星之旖」,也就是擴建宮室,製作王服,豎立天子的儀仗,過足了當天子的癮。

同時他也犯下了即位以來第三個大錯。

第一個大錯:不聽公叔痤的建議,既不重用衛鞅,又沒有殺掉衛鞅,以至於其為秦國所用,成為魏國最大的威脅。

第二個大錯:誤以為孫臏里通齊國,判處其刖刑,結果孫臏果真為齊國所用,在桂陵大敗龐涓。

這第三個大錯,是最為嚴重的一個:中了衛鞅的嫁禍之計,妄自尊大,自立為王,成為天下人的公敵。

逢澤之會的消息傳開,第一個不樂意的就是周顯王。

周顯王在位的年代,因為內部權力鬥爭,王室實際上已經被一分為二,即東周和西周兩個小國,各自為政。饒是如此,周天子在名義上還是天下的共主,所有諸侯從理論上講都是他的臣下。在歷史上,即使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這樣的一代梟雄,立下過蓋世奇功,也不敢挑戰天子的名位,反而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爭當王室第一忠臣。現在這個魏罃,祖上不過是晉國的臣子,當上諸侯也才三代,仗著手頭有些兵甲,竟然妄自稱王,真是太狂了!

作為魏惠王的盟友,韓昭侯也不樂意了。三晉本為兄弟,一同封侯,互相是平等的主體。現在魏國稱王了,韓國豈不是比魏國低了一等,往後這交道還怎麼打?

韓昭侯公開宣稱,不承認魏國的王號。

齊國和楚國,不消說,很樂意看到魏惠王干這種得罪天下人的傻事。而魏惠王接下來的行為,又進一步加重了天下人對他的反感。

公元前342年,他有些迫不及待地發動了對韓國的進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