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魏國崛起 三晉聯軍的駭人實力

魏斯現在可以高枕無憂了,有田子方、段干木為他出謀劃策,有翟璜為他引薦人才,有李悝為他管理內政,有吳起、樂羊為他開拓疆土,有西門豹為他治理河渠,魏氏政權越來越強大,讓天下諸侯莫不羨慕嫉妒恨。

但是魏斯並不就此滿足。當他還是世子的時候,跟隨父親魏駒出征,親歷了水淹晉陽,目睹了這個時代的殘酷,深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了魏氏的未來,他必須更加努力地工作。

當務之急,是利用晉國這一名存實亡的感情紐帶,將趙、韓兩家都團結起來,共同進退。

當時趙氏宗主是趙籍,韓氏宗主是韓虔(韓虎之孫)。

據《韓非子》記載,趙、韓兩家曾經發生衝突,都派人向魏斯請求出兵相助。魏斯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反而將他們請到一起,大談兩家的歷史感情。

晉靈公年代,趙盾大權獨攬,提拔家臣韓厥為司馬,韓氏由此發跡,逐漸進入眾卿的行列,成為晉國的名門望族,實乃趙氏提攜之功。

晉景公年間,趙氏受到迫害,只剩下「趙氏孤兒」趙武一根獨苗,韓厥挺身而出,為保全趙氏家業做了大量工作,也算是知恩圖報。

此後不論時局如何變化,趙、韓兩家一直唇齒相依,互相依存。公元前497年的范氏、中行氏之亂,如果不是韓、魏兩家出手相救,趙氏只怕難逃一劫。公元前453年水淹晉陽,還是韓、魏兩家倒戈一擊,挽救趙氏於危難。

「趙、韓實為兄弟,如果為了一點小事而破壞兩百年的情誼,難道不是太可惜了嗎?」魏斯勸道,「何況現在戰亂紛紛,強敵環伺,我們更應該加強團結,共同抵禦外敵。趙、魏、韓三家,和則同興,不和則同亡,請兩位認真考慮。」

魏斯這番話,可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趙籍和韓虔大受感動。三家因此結盟,推選魏斯為盟主,而且劃定了各自的勢力範圍——趙國向東,將齊、衛作為目標;魏國向西,以秦國為目標;韓國向南,把鄭國當作目標。

戰國時期第一個軍事同盟形成了,天下人將很快看到這個同盟的可怕力量。

公元前405年,齊國權臣、田氏宗主田白(田恆的孫子)去世,其子田和繼承家業。

一直以來對田氏專權感到不滿的公室子弟公孫孫在朝會上公開向田和叫板,被田氏家臣田布殺死。公孫孫的兄弟公孫會逃回自己的領地稟丘(今山東省鄆城),派人向趙氏求援,表示願意將稟丘獻給趙氏。

稟丘和趙氏領地並不相連,中間還隔著衛國和宋國。但是對於急於東擴的趙籍來說,稟丘是一個極好的橋頭堡——一旦佔領稟丘,衛國便被完全置於趙氏的控制之下,齊國也大門洞開,還能直接威懾當時天下的物流中心陶地,為趙氏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趙籍當然不會放棄這個大好機會,馬上派兵越境支援公孫會。

齊、趙兩軍在稟丘城下展開大戰。齊軍守土有責,士氣高漲,趁著趙軍遠道而來立足未穩,打了個漂亮的阻擊戰,迫使趙軍退回境內。

趙籍急了,向魏斯發出求援信。

作為同盟而言,趙籍的這一要求其實很不合理。因為齊軍並沒有入侵趙氏領地,也沒有威脅到趙氏的安全,完全是趙氏想占人家的便宜而不得。如果這樣的事都來找同盟幫忙,那麼兩年前韓國討伐鄭國失利,也可以找魏斯幫忙,魏斯成天滿足兩個同盟的貪慾都忙不過來了。

然而魏斯很爽快地答應了趙籍的要求。他有他的考慮,第一,上次魏氏進攻中山,從趙氏借道,趙氏沒有推託;第二,三晉利益相關,他身為盟主,必須拿出實際行動來使趙、韓兩家信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晉陽之戰後,三晉實際上已經是三個國家,然而一直有實無名,他希望通過這次行動為三晉正名,給「三家分晉」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以魏軍為主力的三晉聯軍很快組成。魏將翟角被任命為聯軍統帥,趙、韓兩家各派兵相助,浩浩蕩蕩開向稟丘。

當時圍攻稟丘的齊軍統帥就是田布。

面對來勢洶洶的三晉聯軍,田布並不覺得壓力大,因為他有兩千乘兵車和五萬名步兵作為後盾。

在中原大地上,戰車一直是戰爭的主角,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武裝力量的重要參數,因此有所謂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的說法。

縱觀春秋歷史,諸侯之間的戰爭規模,基本上控制在千乘之內。春秋前期著名的城濮大戰,晉國方面出動的兵力為戰車七百乘。到了春秋中後期,戰爭規模不斷擴大,晉國以霸主之尊,能夠動員的極限也不過戰車四千乘,但那也只是為了炫耀武力,沒有真正投入實戰。

一次將兩千乘戰車投入戰鬥,這個規模肯定是空前的。田布將它們排成密集的陣形,向聯軍發動了攻擊,心裡充滿著必勝的信心。

只有最訓練有素的部隊,才能以如此密集的陣形發動戰車衝鋒。任何敢於阻擋它們的人,都會被碾成碎末吧!

何況還有五萬名步兵緊隨其後,只等戰車撕破敵方防線,便跟上去擴大戰果。

突然間,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齊軍戰車離聯軍還有五六百步遠,一陣箭雨迎面撲來,將沖在最前面的幾排戰車射得人仰馬翻,車軲轆亂飛。

田布不知道,韓氏訓練了一支特殊的弩弓部隊,人人「被緊甲,蹠(zhí)強弩,帶利劍」,可以「一人當百」。他們使用的弩弓,是當時極為罕見的腳蹬弩,平射射程可達六百步之外,能夠穿透馬鎧和鐵甲。

齊軍戰車排得那麼密集,正好成為韓軍的活靶子。

田布久經戰陣,雖然大感意外,卻也臨危不亂,一面舉起盾牌遮擋身體,一面猛擊戰鼓,命令後面的戰車不要管前面的傷亡,加快速度沖向敵陣。

弩弓的威力雖然強勁,但是每兩次發射之間,都需要時間重新填裝弩箭,腳蹬弩尤其難伺候,填裝時間是普通弩的三倍。如果齊軍戰車能夠在這個空當間衝到聯軍陣中,仍有很大勝算。

就在這時候,第二批箭雨飛到,又將齊軍的戰車放倒了幾百乘。這是魏軍最引以為豪的武卒用十二石的強弩射出的箭,射程雖然不及韓軍遠,準度卻大大提高,幾乎是箭無虛發。

田布的肩膀上也中了一箭,鮮血直流。他強忍住傷痛,乾脆扔掉盾牌,聲嘶力竭地大喊:「不要停,停下來只有死路一條,繼續向前沖,把晉國人統統殺光!」

話音未落,身後卻騷動起來。他回頭一看,不禁傻了眼,原來是趙將孔青趁著齊軍陣形散亂,率領數千名騎兵從兩脅包抄,突入了車陣。

趙氏自從吞併代地,就大力發展騎兵。當時各國雖然也使用騎兵,但是規模都不大,而且一般與戰車混編,作為戰車的補充力量出現。唯獨趙氏得代地的良馬之利,建立了一支獨立於各軍種之外的騎兵。騎兵的衝擊力不如戰車,靈活性卻大大增加,突入車陣後更顯優勢。只見他們怪嘯著左沖右撞,逢人便刺,逢馬便砍,所到之處,血肉橫飛。

眼看齊軍車陣陷入混亂,正面的魏、韓兩軍不失時機地發動了衝鋒。魏氏的武卒跑在最前面,這些人都是半日負重行百里的鐵人,全副武裝奔跑三五百步,快如閃電,殺起人來也是快刀斬亂麻,乾淨利落。

現在已經不是戰鬥而是屠殺了。齊軍戰車全線崩潰,接著引發了步兵的混亂,聯軍在戰場上肆意追殺齊軍,直到天黑才罷手。

戰鬥的結果,齊將田布戰死,兩千戰車全部成為聯軍戰利品。除此之外,齊軍還留下三萬具屍首。趙軍將這些屍首堆積起來,建了兩座炫耀戰功的「京觀」。

有人向孔青建議:與其炫耀武功,不如將這些屍首歸還給齊國,看他們要不要。如果要的話,可使齊人膽寒;不要的話,齊國百姓將產生怨恨,「上無以使下」,齊國將徹底喪失抵抗力——這就是所謂的「內攻之法」。

孔青採納了這一建議。果然,齊國收到這批屍首,就像拿到三萬顆燙手的山芋,不知道如何處理。正在彷徨之間,聯軍乘勝長驅直入,攻陷齊國西部邊境的要塞平陰(今山東省平陰),進而攻入齊國長城。

這樣一來,臨淄無險可守,便岌岌可危了。

如果聯軍再發動一場攻勢,誰都不認為齊國還能抵擋得住一個月。但就在這時,魏斯卻突然命令聯軍停止進攻,而且主動向齊國伸出了橄欖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