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遺響千年 一、巨星隕落

關羽死後,曹軍各部陸續回到原來的防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徐晃回師宛縣,途中路過摩陂,曹操親自迎出七里,置酒大會,他親自為徐晃舉杯勸酒(舉卮酒勸晃)。

曹操說:「樊城、襄陽得以保全,全仗將軍之功呀!」

曹操還發布命令:「敵人圍溝塹、鹿角十重,徐晃將軍獲得全勝,攻陷賊營,多斬首虜,我帶兵三十餘年,也聽說古代有善用兵的,但沒有聽說能長驅直入直接殺入敵營的。樊城、襄陽之戰,勝過當年的莒縣、即墨,徐晃將軍的功勞,也超過了孫武、穰苴。」

曹操還特意下令表彰桓階,任命他為尚書。

這時,由居巢趕來增援的張遼所部到達荊州,荊州戰事已經結束,曹操命張遼率部也趕到摩陂。張遼快到時,曹操乘輦出營迎接。

還有一部分參加荊州會戰的人馬陸續趕到,摩陂一下子成了曹操的大軍營(時諸軍皆集)。曹操不停地出來到各營慰問,有很多新加入曹營的將士還從來沒有見過魏王,在曹操慰問的時候都爭著一睹他的風采,只有徐晃所部軍營整齊,將士原地不動,曹操讚歎道:「徐將軍有周亞夫的風範呀!」

那些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多年的將士,此時再見到魏王時,發現他突然老了,行動已經開始遲緩,目光也不像先前那麼犀利有神,經過連續不斷地打擊和日夜操勞,他們的魏王已經徹底成了個老頭子。

過了年,曹操就六十六歲了,在那個時代這已屬於高齡。

經過幾次征戰和叛亂,曹操在南陽郡和南郡北部原來的勢力範圍已經變得滿目瘡痍,民生凋敝,很難在短時期內恢複生機,曹操想把這一帶的老百姓以及在漢水兩岸屯田的軍士遷到內地去。

司馬懿認為這樣做不妥,他說:「荊楚地區向來局勢不穩,關羽剛剛戰敗,那些想作惡的人正在觀望,如果把那些一般的百姓全遷走,既傷了百姓的心,也使這一地區的局勢更難收拾,原來逃走現在想回來的人也不敢回來了。」曹操認為有理,於是停止了遷移計畫,逃到外地的人陸續回來了不少。

為了表彰孫權討伐關羽的功勞,曹操上表獻帝拜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任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派校尉梁寓回拜,並給曹操送來一封信,說自己將順從天意向曹操稱臣(上書稱臣於操,稱說天命)。

孫權雖然得了荊州,但也自知惹了大禍,為了應對劉備即將發起的報復行動,他在曹操面前不得不把姿態再放低些。

曹操把孫權的信給大家看,說:「這小子是想讓我坐到火爐上烤呀(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

但是,侍中陳群、尚書桓階等許多人都認為:「漢祚已終,也不是今天才開始的。殿下功德巍巍,天下矚望,所以孫權都自願稱臣。此天人之應,異氣齊聲,殿下應該正大位,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呀?」

夏侯等人也說:「天下人都知道漢室壽命已盡,異代方起。自古以來,能除民害為百姓所歸的,即是天下的主人(即民主也)。殿下從戎三十多年,功德著於黎庶,為天下所歸,應天順民,不要再猶豫了!」

可是,曹操卻說:「如果上天真有此意,我也只願當周文王。」

曹操一生多次提到周文王,看來他對周文王的功業及品德很景仰。周文王名叫姬昌,是商代貴族,他遵從先人之法,繼承祖先的業績,禮賢下士,日益強盛。當時殷紂王執政,殘虐無道,他害怕姬昌,把他囚禁起來。但是姬昌設法重獲自由,之後勵精圖志,發展自己的力量,為討伐商紂王做準備。後來姬昌死了,他的兒子姬發繼位,也就是周武王,最後完成了父親周文王討伐商紂的遺願。

曹操明確地告訴大家,他在世時不想稱帝,如果曹氏有代替劉氏承祚天下的那一天,也是在他兒孫輩手裡完成。

這一段內容出自《魏氏春秋》,對於曹操如此直白地談論王朝輪替,甚至把劉漢比作殷紂王,歷來倒沒有太多非議,這時因為漢朝這座大廈歷經三四百年,如今確實已經飄搖不堪了,誰都會認為曹氏替代劉氏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

曹操不願意稱帝,不是他覺得自己沒這個實力,也不是他沒有過這樣的想法,而是他覺得自己確實老了。他想把那件事留給子孫去做,這是他的真心話。

曹操在摩陂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後一個新年,隨後下令回師鄴城。

他沒有在許縣停留,卻繞道去了洛陽,正月二十三日,魏王曹操一行抵達洛陽。

幾個月前,他從漢中率大軍回來時也在洛陽作過停留,他在這座城市生活過多年,二十歲走上仕途也是從洛陽開始。多麼美好的歲月呀,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洛陽北部尉,卻讓那時的生命如此充滿激情,也充滿期望。

眼下,洛陽已殘破不堪,經過戰爭的洗禮,尤其是經歷了董卓縱火的摧殘,洛陽幾乎成為廢墟,包括曹家舊宅在內的大部分建築都成為一堆堆瓦礫,但曹操對這裡仍然充滿了感情,據《曹瞞傳》記載,曹操命令有關部門對原洛陽北部尉官署進行了復原,並特彆強調修得比原來還要氣派。

這再一次證明曹操確實老了,只有老人才更留戀和回味自己的過去。

這一次由摩陂來到洛陽,曹操打算在此住一段時間,他下令在洛陽修建宮殿,宮殿的名字都起好了,叫建始殿。但是在施工過程中,卻接連發生了不祥之事。

據《世語》記載,為修建始殿,工匠砍伐濯龍祠里的樹木,但是奇怪的事發生了,樹被刀砍之後卻流出了鮮血(起建始殿,伐濯龍祠而樹出血)。另據《曹瞞傳》記載,曹操命令工程負責人蘇越把一棵梨樹遷走,在挖樹根的時候樹也流出了鮮血。蘇越把情況報告給曹操,曹操親自前去察看,果然見到樹根出血,心裡很厭惡,認為這是不吉之兆。

曹操一下子病倒了。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二十三日,魏王曹操病逝於洛陽,享年六十六歲。

曹操出生於漢桓帝永壽元年(155年),二十歲出仕,三十歲時趕上黃巾起義,在鎮壓黃巾軍的過程中一步步走進歷史舞台。三十五歲時,曹操起兵反抗董卓,經過十年奮戰,成為雄踞一方的諸侯。四十二歲時,曹操迎漢獻帝於許縣,四十六歲時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四十八歲時,曹操遠征烏桓取勝,基本統一了北方,但是第二年即遭遇赤壁之敗。

曹操四十二歲時擔任漢朝司空,五十四歲時擔任漢朝的丞相,五十九歲時進爵為魏公,六十二歲時進爵為魏王。曹操病逝的當年,兒子曹丕代漢稱帝,他被追奉為魏武帝。

曹操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南征北戰中度過,較之西漢初年的劉邦和東漢初年的劉秀,曹操可能都會有生不逢時之嘆。劉邦只用六年就取得了天下,劉秀用的時間更是不到四年,而曹操打了三十多年的仗,直到臨終前還在四處征戰。

曹操一生波瀾壯闊,功業卓著,性格複雜又充滿魅力。他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被稱為那個時代的孫武、吳起,他也是偉大的文學家,被稱為「詩史」和「改造文章的祖師爺」。

晉人張華所著《博物志》認為,曹操是個著名的書法家,可以與同時代大書法家張芝、張昶等相題並論;他還是一個音樂家,能與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桓譚、蔡邕相比;他也是圍棋高手,與當時著名的棋手山道子、王九真、郭凱等不相上下。

他是一個有文治武功,也充滿個人魅力的人,他是那個時代造就的,他用自己豐富的人生輝映了那個時代。

陳壽評價曹操的一生說,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袁紹虎視於四州,強大到無人可敵。曹操依靠智慧和計謀,以武力統一全國。他採用申不害和商鞅的法制、權術,吸取韓信、白起的奇思妙計,設置官職,任用人才,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幹。同時曹操能剋制自己的感情,冷靜思考問題,不計較別人的過錯。

陳壽認為,曹操之所以能總攬朝政大權,完成建國大業,完全在於他的見識和謀略是那個時代第一流的,他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人,是超世的英才(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司馬光對曹操的評價是,曹操最能知人善用,能洞察人的內心。他發掘提拔那些有才能的人,無論他們出身如何卑微。他善於用兵,與敵人對陣,有時看似安閑,然而一旦時機成熟,立即發起霹靂攻擊(決機乘勝,氣勢盈溢)。對於建立功勛的人,他賞賜起來不吝千金,沒有功勞的分毫不與。他執法嚴厲(用法峻急),只要犯罪絕不輕饒,即使痛哭流涕求情,也絕不寬赦。他性情節儉,不好奢華。

司馬光認為,正是由於曹操有以上這些優點,所以他才能芟滅群雄,幾乎統一了中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