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烈士暮年 四、劉備稱王

曹操把在漢中的軍隊全部撤了出來,漢中再次易手,這塊戰略要地在曹操手裡前後還不到三年。

曹操到長安後,考慮到漢中已失,其左翼的武都郡必然難保。他擔心的是劉備與武都郡氐人部落首領聯合起來,以氐人為先鋒進攻關中,那樣一來整個雍州的安全都將受到威脅,為此他召來雍州刺史張既商議對策。

張既建議,可以把武都郡的氐人遷到天水和關中一帶居住,事先告訴他們先遷出來的有重賞,到時大家都會爭先恐後出來。曹操採納了這個建議,先後從武都郡遷出五萬餘戶氐人,讓他們居住在扶風郡、天水郡等地。

據《三國志楊阜傳》記載,曹操擔心武都郡百姓戀土不願遠遷,多虧武都郡太守楊阜深得民望,當地百姓自願隨遷(百姓襁負而隨之)。楊阜把郡政府搬到到槐里(今陝西興平)辦公,他為政清廉,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敬愛。

雍州刺史部雖然名義上是曹操的勢力範圍,但內部並不平靜,各地的割據勢力很多,其中武威郡的顏俊、張掖郡的和鸞、酒泉郡的黃華、西平郡的演等勢力較大,他們自稱將軍,互相攻擊。

這時,顏俊突然向曹操表示效忠並請求幫助,他願意把母親及兒子送到鄴縣為人質。曹操問張既如何處置,張既說:「顏俊這些人稱王稱霸,傲慢狂悖,出爾反爾,缺乏信用。在當前局勢下,可以挑動他們互斗(宜兩存而斗之),坐收漁翁之利。」

曹操再次採納張既的建議,暗中推動這些割據勢力之間互斗。只用了一年多就收到了效果,在內鬥中和鸞殺了顏俊,自己又被武威郡人王所殺。張既長期在西部任職,對這裡的情況很熟悉,在他的努力下,曹魏在雍州暫時沒有大的威脅,但是漢中郡的右翼,問題卻比較嚴重。

漢中郡的右翼是房陵郡、西城郡和上庸郡,這是曹操上次征張魯後新設的,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陝西省安康、商洛以及與此相鄰的鄂西、川北等地,房陵郡的太守名叫蒯祺,他出身於荊州蒯氏家族,原來在劉表手下任職,劉琮投降曹操後蒯祺隨之投降,曹操任命他為房陵郡太守。

蒯祺還有一個特殊身份:諸葛亮的姐夫。諸葛亮有兩個姐姐,其中一個嫁到了蒯家,丈夫就是蒯祺。

劉備佔領漢中後,任命孟達為宜都郡太守,命令他進攻房陵郡。孟達一鼓作氣拿下了房陵郡,順便把蒯祺給殺了。

或許孟達事先不知道蒯祺跟諸葛亮的關係,所以把蒯祺殺了;或許孟達知道蒯祺的身份,但覺得他是敵對陣營,沒有多想就把他殺了。史書沒有記載諸葛亮對此事的反應,但多年以後孟達遇到了麻煩需要諸葛亮伸出援手時,想必孟達才忽然發現他當初殺了這個蒯祺是多麼不合適,這些都是後話。

劉備派養子劉封從漢中出發,沿漢水南下與孟達會合,並領導孟達原來的部隊(統達軍)。劉封此時的職務是副軍中郎將,大概相當於旅長,勉強算個師長,而孟達作為郡太守無論年齡、地位都高於劉封。孟達剛剛攻佔了房陵郡,立了大功,對於劉封這個「太子爺」孟達很不服氣,這為他們日後矛盾暴發埋下了伏筆。

據《三國志劉封傳》記載,孟達攻下房陵郡之後,劉備擔心對他難以控制(先主陰恐達難獨任),這才派劉封與孟達會合。劉備一定會把此去的真正意圖告訴劉封,所以劉封才會一直不把孟達當回事。

劉封指揮孟達攻打上庸郡,上庸郡太守申耽投降。這個申耽是地方實力派,先後名義上歸過劉表和曹操,但他是個土皇帝,獨立性很強。為了籠絡申耽,劉備拜他為征北將軍,兼任上庸郡太守,拜申耽的弟弟申儀為建信將軍,兼任西城郡太守。

這樣,曹操辛苦經營的漢中、房陵、上庸、西城一線全部落入劉備手中,在西線戰場的這一輪爭奪戰中,曹操大敗。

如前所述,在以往劉備直接與曹操的交手中總是負多勝少,漢中之戰是他們最後一次直接指揮的對攻戰,結果劉備贏了,贏得很徹底也很漂亮。

劉備開拓荊州,佔有益州,吞併漢中及上庸三郡,這些都發生在短短几年之中,想當年,劉備只要一聽說曹操來了就會立即逃竄,如今也敢跟曹操硬拚死磕一把,而且還把曹操弄得很狼狽。

論地盤和實力以及個人聲望,劉備認為自己比曹操已經不差什麼。曹操撤走後,這一年的七月,劉備在漢中正式稱王,實現了和曹操真正的平起平坐。

曹操是魏王,劉備稱的是漢中王。

和曹操當初稱王一樣,劉備手下也聯名給獻帝上了一份勸進表,這份勸進表由一百二十七位文臣武將共同署名,其中包括:平西將軍都亭侯馬超、左將軍長史兼鎮軍將軍許靖、營司馬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射援、軍師將軍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征虜將軍新亭侯張飛、征西將軍黃忠、鎮遠將軍賴恭、揚武將軍法正、興業將軍李嚴。

以馬超領銜是因為他的影響最大,同時他曾經被朝廷正式任命為徐州刺史,雖然沒有去上任,但資歷在那兒擺著呢。許靖排第二,因為他是個天下知名的大名士,曾經被任命為巴郡太守,是朝廷正式承認的官員。這份勸進表從罵董卓開始,接著罵曹操,說他們竊取國家權柄,殺害皇后太子,禍害天下百姓。而劉備正是撥亂反正的那個人,他曾經跟董承合謀誅殺曹操,雖然沒成功,但一直心系朝廷,希望有朝一日保護天子重返洛陽(克寧舊都)。自從在漢中擊破曹操,海內英雄望風蟻附,但是劉備至今只是個左將軍,名望不顯,不利於捍衛朝廷(而爵號不顯,九錫未加,非所以鎮衛社稷)。

所以,大家希望依照舊典,共同推舉劉備為漢中王,同時拜為大司馬,以漢中郡、巴郡、蜀郡、廣漢郡、犍為郡五個郡為封國,其下設官署按照漢初諸侯王的體制執行(所署置依漢初諸侯王故典)。

從大家給劉備所上的名號來看,基本是參照著曹操來進行的。曹操封魏王同時任漢丞相,劉備就以漢中王同時任大司馬,丞相高於司空、司徒等三公,大司馬號稱「上公」,也比東漢的三公高,唯一不同的是,劉備實際控制的地盤較少,不能像曹操一樣用十個郡作封國,他只有五個郡。

劉備設壇場於漢水之南,陳兵列陣,在群臣陪侍下,登壇拜讀了一份寫給獻帝的奏表,之後拜受漢中王的玉璽、綬帶以及王冠,同時交還左將軍、宜城亭侯的印綬。

劉備立兒子劉禪為王太子,以許靖為太傅,任命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任命法正為尚書令,其餘眾人也都各有任命。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沒有提到對諸葛亮的任命。查《三國志諸葛亮傳》,從劉備入成都到後來稱帝,這中間大約有五六年時間,《三國志》對這一時期諸葛亮的記載只有簡單幾句話:「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也就是說,劉備稱漢中王時諸葛亮不僅不在現場,而且在別人都升了官的情況下他的職務仍然沒有變。關羽等人擔任的前、後、左、右所謂「四方」將軍,在軍中地位很高,僅次於大將軍、車騎將軍,與「四征」「四鎮」將軍地位相當,如果把他們看作中將,諸葛亮勉強算是少將。

諸葛亮的主要職責是主持劉備左將軍府的日常工作(署左將軍府事),但劉備成為漢中王后,這個左將軍已經變成了馬超,諸葛亮不可能到馬超府里去辦公,他的正式職務只剩下了軍師將軍這一個。

在劉備此次所任命的職務中最令人矚目莫過於尚書令一職,實際職責是處理漢中王府的日常工作,劉備任命的不是諸葛亮而是法正。不過,法正命不好,剛擔任這個職務不到一年就因病去世了。據《三國志劉巴傳》記載,法正死後接替他出任尚書令的,仍然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巴。所以,直到這時諸葛亮在劉備陣營里的地位仍不顯赫,他的真正崛起,始於劉備稱帝之後,他被劉備任命為丞相,逐漸掌握大權。

劉備在漢中稱王后即返回了成都,對於讓誰來鎮守漢中,大家議論比較多的人選是張飛,就連張飛自己都這麼認為(飛亦以心自許)。畢竟漢中與荊州一樣,如同益州的兩個臂膀,荊州由關羽鎮守,漢中當然應該交給張飛,但是劉備把留守漢中的正式人選公布後,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劉備選的這個人毫無名氣,他的名字叫魏延。

魏延字文長,荊州刺史部南陽郡義陽縣(今河南信陽)人,他跟隨劉備入益州,開始不過是中下級軍官(以部曲隨先主入蜀),但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目前是牙門將軍,雖然升得很快,但在軍中的地位還不算太高。

劉備下令,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兼任漢中郡太守,負責漢中一帶的軍政事務,由於這個任命太出人意料,軍中上下都很驚訝(一軍盡驚)。

劉備臨行前大會群臣,故意在大家面前問魏延:「如今委你重任,你有什麼打算(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魏延氣壯山河地說:「如果曹操傾天下之兵而來,我替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