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奪嫡之爭 五、花落誰家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曹操進爵魏公,加九錫,開始建立魏公國,這一年曹丕二十七歲,曹植二十二歲。此時曹操仍然沒有宣布繼承人的意思,對曹丕而言,這相當不妙。

就在這一年,曹植被改封為臨侯,曹植之前受封的是平原侯,這個平原指的不是平原郡,而是平原郡下面的平原縣(今山東平原)。曹植改封后,雖然沒有增加食邑,仍然是縣侯,但臨(今山東臨甾)作為古代齊國國都,是青州刺史部的重鎮,不是平原縣所可以比的。建安十八年的這次改封,只涉及曹植一人,背後有沒有其它更深的用意,讓大家不由得要進行一番猜測。

緊接著,第二年曹操遠征孫權,按慣例應該由曹丕留守鄴縣,曹植等兄弟隨征,但這一次曹操決定由曹植留守,曹丕隨征。這一年曹植二十三歲,與曹操擔任頓丘縣令的年齡相仿,曹操臨行前專門告誡了曹植幾句話。

這個信號就更明顯了,這趟隨征,曹丕一定心事重重。

的確,一段時間來曹操對立誰為太子而猶豫不決,按理應該立曹丕,但曹操對他不是特別喜歡,加上他跟司馬懿、陳群這樣的人過從甚密,讓曹操十分警惕。

相比較而言曹操更喜歡曹植,他覺得曹植雖不夠城府,但比較率直,而且才思敏捷,有自己的某些特點。但如果立曹植為世子,對習慣上的嫡長子世襲制是一種突破,各方面對此有何反應曹操不得不考慮。

為此,曹操私下裡徵詢了很多人的意見,聽一聽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但結果仍然分歧嚴重。

據《魏略》記載,丁儀多次在曹操面前稱讚曹植有奇才,當他看出來曹操也有立曹植為太子的意思後,不斷給他出謀劃策(數稱其奇才,太祖既有意欲立植,而儀又共贊之)。

丁也在曹操面前使勁捧曹植:「臨侯天性仁孝,為人坦蕩,而且聰明過人,將來一定能成為傑出人物(發於自然,而聰明智達,其殆庶幾)。他還博學淵識,文章絕倫,當今天下的賢才君子,不問少長,都願意跟隨他甚至為他而死(皆願從其游而為之死),這實在是天佑我大魏,所以才賜給大魏這麼好的接班人!」

經他這一說,曹操頗為心動,他問丁:「我確實很喜歡曹植,這個不用你來說(植,吾愛之,安能若卿言)。我想立他為嗣,你看怎麼樣?」丁自然毫不掩飾地支持曹植,甚至表明自己願意以死來保薦曹植(不避斧鉞之誅,敢不盡言)。

丁儀、丁的這些話對曹操產生了很大影響(太祖深納之)。

邊讓的學生楊俊當過丞相府的處長(丞相掾),又在外地當過太守,他素來善於品識人物,曾經在奴僕之中提攜了王象這樣的人才。曹操當時正為選嗣問題秘密徵求大家的意見(密訪群司),他也問到了楊俊。

據《三國志楊俊傳》記載,楊俊雖然分別講了曹丕和曹植的優點,但沒有明確說誰是繼承人,不過他多次稱讚曹植(俊雖並論文帝、臨長,不適有所據當,然稱臨美),用意顯而易見。

據《魏略》記載,書法家邯鄲淳也支持曹植,邯鄲淳多次在曹操面前誇獎曹植(屢稱植才),引得曹丕很不高興。

還有一個叫孔桂的,原來是關中軍閥楊秋的手下,曾奉楊秋之命拜見曹操。曹操覺得他是個人才,就把他留了下來,任命他為騎都尉,讓他常在自己左右。孔桂跟曹植親近,對曹丕有所怠慢(親附臨而簡於五官將)。

但也有不少是支持曹丕的。據《三國志桓階傳》和《魏書》記載,擔任過丞相府處長(丞相掾)、趙郡太守的桓階就勸曹操不要打破長幼順序,應該立曹丕為太子,桓階不僅秘密勸諫,還多次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時太子未定,而臨侯有寵,階數陳文帝德優齒長,宜為儲副,公規密諫)。

長期在曹操身邊負責人事工作、魏國建立後擔任尚書台副長官(尚書僕射)的毛也勸曹操立曹丕。據《三國志毛傳》記載,曹植當時很受寵,毛密諫曹操說:「袁紹因為沒有處理好兒子的事,以至於國破家亡,廢立這樣的大事,還是慎之又慎(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所宜聞)。」

毛一向為人正直,清正廉潔,曹操曾把他比喻為自己身邊的周昌。毛的話,曹操不能不想想。

與毛持類似看法的還有邢,他本來被任命為平原侯府的屬官,但他處處以禮法嚴格約束曹植,又得理不讓人,跟曹植髮生了矛盾(閑以禮,無所屈撓,由是不合)。後來,邢到丞相府工作,擔任軍事參謀(參丞相軍事)。

曹操就立嗣問題徵求邢的意見時,邢說:「廢長立幼是前世所忌諱的事,希望您能慎重處理(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願殿下深重察之)。」

早年對曹操事業給予莫大支持的衛茲有個兒子叫衛臻,丁儀跑過去做他的工作,要他支持曹植,被衛臻嚴詞拒絕(臻以大義拒之)。

甚至崔琰也反對立曹植。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長期代曹操主持冀州的工作,魏國建立後擔任尚書。據《三國志崔琰傳》記載,曹操用密函向大家詢問該立曹丕還是立曹植(以函令密訪於外),崔琰則用公開信(露板)的形式回答說:「按照《春秋》之義,立子應該以長,五官中郎將仁孝聰明,應該繼承正統,我願以死堅持這樣的看法(琰以死守之)!」

另外,曹丕還有兩個秘密外援,這是曹植不具備的。據《三國志》記載,在眾多妻妾中曹操比較寵愛曹乾的母親王氏,王氏暗中幫曹丕說不了少好話(干母有寵於太祖,及文帝為嗣,干母有力)。曹丕有一個妾姓郭,史稱她比較有謀略,曹丕爭太子時她幫忙出了不少主意,這個郭氏後來繼甄宓之後成為曹丕的皇后,史稱文德皇后。

以上這些事例都見之於正史,完全可以想見應該還有很多事情並沒有寫到正史里來。這場鬥爭從一開始就把很多人牽涉進來,從雙方的形勢上判斷可以說勢均力敵,如果仔細分析,曹丕一方略微占些上風。

看到下面的意見這麼不統一,曹操有點拿不定主意了,他最後問到了一向足智多謀的賈詡。

據《三國志賈詡傳》記載,曹操曾屏退左右,單獨問賈詡的看法,但賈詡卻不作聲。曹操急了:「我有事問你呢,你不說話是什麼意思呀(與卿言而不答,何也)?」

賈詡裝著在沉思,說:「屬下剛好想起一些事,所以沒有立即回答(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曹操問他想到了什麼,賈詡回答:「想到了袁紹父子和劉表父子。」曹操明白賈詡的意思了。

《三國志賈詡傳》稱,這次談話不久,曹操心裡就定下來了太子的人選,但他沒有立即公布。

不管這個人是誰,都將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