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潼關大戰 五、攻佔涼州東大門

建安十六年(211年),即赤壁之戰後的第四年,這一年的農曆十月,曹操在渭河南岸一舉擊敗了馬超、韓遂領導的關中聯軍,之後進入長安。曹操暫不打算撤軍,他想把關中乃至整個涼州都平定了。這雖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目前無疑是最好的機會。

馬超、韓遂逃到涼州,其他參與叛亂的諸將,有的被殺,有的找了個地方暫時躲了起來。其中楊秋率殘部逃到安定郡,這是涼州刺史部最東邊的一個郡,大體範圍相當於今天寧夏大部和隴東的一小部,固原、平涼以及六盤山都在其內,治所臨涇縣,在現在的甘肅鎮原附近。

如今,從關中到寧夏去一般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走陝北,到延安後折向西,經過安塞、定邊等進入寧夏;另一條是走陝西的乾縣、彬縣折向西,進入隴東,過平涼至固原,然後由青銅峽過黃河。

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我常從這兩條道走,大部分時候走的是後一條路,進入隴東後,頓覺山高林密,尤其是平涼境內的崆峒山,更有世外仙風。

而在東漢末年,這一帶還是人煙相對稀少的地方,交通狀況也不太好,但它處在關中通往涼州主幹道的側面,今後要順暢地進入涼州,打通西域大通道,必須先解決這個側翼的威脅。

曹操在長安幾乎沒有停留,即刻親自率兵征討安定郡的楊秋,把楊秋包圍在安定郡的治所臨涇。

楊秋此人來歷不詳,可能是趁亂起事的地方實力派,早年在一片亂鬨哄的時局中被涼州軍閥控制的朝廷收編過。楊秋自知不是曹操的對手,於是投降。曹操保留楊秋的官職,讓他繼續率部留在安定郡。

曹操看人很獨到,他看出來楊秋與馬超、韓遂有本質區別,可以拉攏過來為自己所用,於是大膽決定讓楊秋留在原地為自己效力。真沒讓曹操看錯,楊秋從此忠心耿耿效忠曹魏。曹丕繼位後,封楊秋為冠軍將軍,楊秋後來配合張、郭淮鎮撫涼州(那時候涼州已更名為雍州),立下了不少功勞,後來楊秋被晉陞為討寇將軍,封為臨涇侯,成為參加潼關之戰的關中諸將里結局最好的一個。

涼州刺史部最東邊有三個郡,分別是安定郡、漢陽郡和武都郡,它們自北向南並列排開,是涼州東面的門戶。此時的涼州刺史是韋康,他是前涼州牧韋端之子,擔任涼州刺史多年,由於長期以來涼州實際上被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所控制,韋康這個刺史基本上有名無實,控制範圍僅限於漢陽郡一帶。

韋康雖不是曹操任命的,但他跟馬超、韓遂等人也不是一夥,在政治上傾向於朝廷。曹操平定安定郡後,韋康以涼州刺史的身份正式接受曹操的調遣。

這樣,就打開了涼州刺史部的東大門。曹操在安定郡稍作休整,準備即刻進軍馬超、韓遂退守的涼州腹地,也就是金城(今甘肅蘭州)一帶。但就在此時,曹操接到了緊急情報,說鄴縣那邊出了問題,有人發動叛亂,曹操大吃一驚,下令撤軍。

後來才知道,鄴縣附近的河間國爆發了田銀、蘇伯領導的民變,勢頭很猛,整個幽州、冀州都受到了震動(太祖西征,田銀、蘇伯反,幽、冀扇動)。曹丕想親自出征,後在曹丕五官中郎將府內的人事處長(五官將功曹)常林的勸說下才打消了念頭,改派部將賈信率兵征討。

從《三國志》常林、國淵、程昱等人的傳記來看,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很快就被撲滅了,率兵圍剿起義軍的賈信也名不見經傳,在整個《三國志》里他只有兩次出場機會,除這次外,還有就是建安八年(203年)受曹操指派駐軍黎陽監視袁氏兄弟。這些情況表明,這場民變規模十分有限。

但是查看《三國志曹仁傳》卻發現,這場起義規模應該很大,曹操不得不從西征軍里抽調出相當一部分人馬參加平叛,總兵力多達七個軍,也就是七萬人以上,由西征軍主將之一的曹仁任總指揮(以仁行驍騎將軍,都督七軍討銀等,破之)。

這應該是一場被史書淡化了的農民大起義,它至少說明「曹統區」的局勢仍不穩定。由於連年征戰,「曹統區」的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經濟負擔,雖然曹操手下像杜畿那樣的行政人才有不少,但也無法平息人民的不滿。

這也讓曹操暫時放棄了一舉平定整個涼州的計畫,就在曹操決定從安定郡撤離時,有一個人聽說消息趕緊求見曹操,建議他不要倉促撤軍。

這個人名叫楊阜,字義山,涼州刺史部漢陽郡冀縣人,韋端當涼州牧的時候,楊阜便在韋端手下任職(涼州從事)。官渡之戰前夕,韋端吃不準應該站在哪一邊,就派楊阜到許縣觀察情況,楊阜被朝廷任命為安定郡政府秘書長(安定長史)。

楊阜回來後,大家都關心地問袁紹和曹操誰勝誰敗,楊阜使勁替曹操說話(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韋端在官渡之戰中雖然沒有公開站在曹操一邊,但也沒有倒向袁紹,基本處於中立狀態,楊阜在其中立了功。

楊阜不喜歡當郡政府的秘書長,於是辭職(長史非其好,遂去官)。後來韋端被朝廷征為交通部長(太僕),他的兒子韋康成為涼州刺史,韋康聘任楊阜為州政府副州長(別駕)。曹操也聽說過楊阜這個人,曾經想征他到丞相府任職,但韋康上表請求讓楊阜繼續留在涼州。

韋康的涼州刺史府此時應該在漢陽郡冀縣(今甘肅天水西),楊阜就是這個縣的人。楊阜剛好受韋康之命到安定郡拜見曹操,聽說曹操即將撤軍,趕緊求見。

楊阜對曹操說:「馬超有韓信、黥布之勇,很得羌、胡之心,西部州郡都害怕他,如果大軍撤回,不作周密準備,隴上諸郡恐怕將落入他的手中。」曹操認為楊阜說得有理,但後方的事也很緊急,不容他在此做太多停留(太祖善之,而軍還倉卒,為備不周)。

就這樣,曹操於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從安定郡回到長安,關中地區的大部分此時已在曹軍掌握之中。曹操把夏侯淵留下來主持關中軍務,同時任命張既為京兆尹。這個職務相當於長安特別市市長,郡太守一級,處理長安一帶的地方政務。

張既在關中地區當過縣令,是鍾繇的得力助手,在調馬騰入京就任衛尉一事上,他處理果斷,調度得當,最終讓馬騰不得不就範,受到曹操的讚賞。

做了這些安排後,曹操即刻由長安返回,於次年正月回到鄴縣。

在曹仁、賈信等部鎮壓下,田銀、蘇伯起義已被撲滅。曹操一回到鄴縣,就聽取了曹丕、曹仁、程昱等人的情況彙報。曹操聽說除了戰場上被誅殺的人以外,還抓了不少人等待處理,曹操問大家是什麼意見。鄭玄的學生、此時擔任冀州政府秘書長(長史)的國淵建議,懲治首惡就行,其他人應予寬大(淵以為非首惡,請不行刑)。曹操接受了這個建議。史稱因為國淵這一句話而活命的,有一千多人。

每次戰後,各地方、各部門都要上報戰果,過去經常出現虛報多報的事情。曹操讓有關部門查了一下,發現國淵上報的數目最真實,曹操問國淵是怎麼考慮的,國淵回答說:「征討敵人虛報戰功的,只是想把自己的功勞誇大些,河間國在冀州轄區內,田銀等叛逆雖被剿滅亡,但作為地方官我深以為恥(克捷有功,淵竊恥之)。」

曹操最喜歡老實人,他聽了國淵的話感到很高興,後來提拔他作魏郡太守。

據《魏書》記載,當初賈信等人進攻田銀、蘇伯,起義軍里有一千多人請求投降。曹丕讓大家討論,大家都認為應該遵守制度,即圍城之前投降可以接受,一旦圍城即使投降也要誅殺。程昱不同意,他說:「誅降發生在天下擾攘之時,圍而後降的不赦,用來示威於天下。現在是和平時期(今天下略定),又發生在自己的轄區內,面對必降之賊,殺了無法立威,已經與先前誅降的用意不同了(非前日誅降之意)。所以,我認為不能誅殺,即使要誅殺,也應該先報告丞相。」

但是其他人說:「五官將有臨事獨斷的專權,不用再請示,可以誅殺(軍事有專,無請)。」程昱就不吱聲了。

曹丕起身,專門詢問程昱還有什麼意見。程昱說:「所謂臨機專斷是遇著臨時之急,瞬間發生的事來不及請示才可以用(凡專命者,謂有臨時之急,呼吸之間者耳)。現在賊人已被賈信將軍控制,不會有朝夕之變。所以老臣我不想讓將軍按臨事專權辦理。」曹丕說:「將軍考慮得很周全。」

曹操回來後,曹丕專門報告了這件事,曹操聽說後很高興,對程昱說:「你不但明曉于軍計,還很善於處理我們父子之間的關係(又善處人父子之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