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兵指荊州 四、看誰跑得快

面對大軍壓境,劉琮趕緊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

荊州的水軍基地在江陵(今湖北沙市),這裡也是荊州的後勤基地,重要性非同一般,劉表死後蔡瑁、張允親自趕到那裡加強控制。劉琦在夏口,離此地很遠。離這裡較近的是劉備,但劉琮有意沒有通知他,並對他封鎖消息。

參加這次討論的,主要是蒯越、韓嵩等人,出乎劉琮意料的是,大家的意見相當一致:投降。一個企業沒搞好,面臨破產的危險,對於員工來說,有人願意把這個企業兼并了,之後實施重組,讓這個企業繼續發展下去,有理由不接受嗎?

從管理層到一般員工,都會迫切渴望兼并重組能夠儘快進行,他們都有點等不急了。蒯越、韓嵩等人就是這樣的想法。

但是,作為企業的大股東和所有人,劉琮是不願意被兼并的。被兼并以後別人照樣打工領薪水,只是換了個老闆而已,但原來的老闆就慘了。

老闆當不成,沒準還有更大的災難在等著。劉琮雖然沒有哥哥劉琦聰明,但這一點道理還是看得明白,他有點急了。

劉琮說:「現在我們據有整個荊州,守著先君之業,又有劉備相助,即使要投降,也再觀望一陣子,難道不行嗎?」

主降派們都不願意等,他們派荊州刺史府人事處處長(東曹掾)傅巽出面做劉琮的思想工作。傅巽說:「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以人臣而拒人主,是大逆之道;以小小的楚地對抗中原,是自不量力;以劉備抗擊曹公,是很不恰當。以上三個方面我們都不佔優勢,必然滅亡呀!將軍自己考慮一下,您與劉備相比如何?」

劉琮想了想,還真比不過這個老前輩,說:「差得遠。」

傅巽說:「以劉備之雄尚不足抵禦曹公,荊州怎能自保?假如有奇蹟發生,劉備能夠抵禦曹公,他又怎能甘居將軍之下?就是這個簡單的道理,希望將軍不要多疑!」

據《文士傳》記載,王粲也勸過劉琮投降。這個始終有英雄情結的小個子詩人,對曹操抱有好感,他對曹操的評價是「雄略冠時,智謀出世」,認為曹操在當代無人可匹敵,勸劉琮不要作無謂的抵抗,不如投降「保其全宗,長享福祚,垂之後嗣」。

劉琮縱使心有不甘,也無可奈何,於是決定投降。

此時,曹操親率大軍已越過新野等荊北防線,逼近襄陽。

曹操在襄陽城外見到了劉琮的使者,使者帶著朝廷賜給劉表的「節」,遞上降書,但曹操手下不少人表示有疑慮,擔心這是劉琮使的詐。

據《三國志崔琰傳》記載,曹操也吃不準,於是找來個人問問,此人是婁圭,字子伯。他是曹操青年時代的故友,長期在荊州打游擊,前不久歸降曹操,受到曹操的重視,他對荊州的情況相當熟悉。

婁圭分析道:「天下擾攘,各貪王命以自重,現在劉琮不忘把朝廷頒發給他老子的節帶來,這個細節可以說明他真有誠意。」曹操認為有理,他決定接受劉琮的投降,隨即指揮人馬向襄陽城開進。

襄陽北面隔漢水是樊城,此時劉備還在那裡。曹軍一路南下,直奔襄陽,並沒有攻佔樊城的意思,劉琮對劉備實行消息封鎖,劉備對敵情了解不多,對於劉琮決定投降,更是事先一無所知。

劉琮能降,他劉備卻不能降,因為他跟曹操太熟悉了,曹操不會再接受他的投降,曹操要的是他的腦袋。名聲太大就是這點不好,曹操既然已認定他是自己目前為數不多的足以爭天下的對手,那就沒有什麼好商量的了。

據《三國志劉備傳》記載,劉備當時在樊城,軍事情報相當匱乏,居然不知道曹軍已到眼前。等知道消息,自知不是對手,率眾撤退,路過襄陽的時候,諸葛亮勸劉備趁曹軍未得襄陽之機進攻劉琮,劉備再次拒絕。

據《漢魏春秋》記載,劉琮投降不敢告訴劉備,劉備後來察覺,派親信到襄陽城裡詢問劉琮。劉琮派著名學者宋忠到劉備那裡傳達命令,說準備投降。劉備又驚又駭,對宋忠說:「你們這幫人如此做事,又不早點相告,事到臨頭才通知我,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不早相語,今禍至方告我,不亦太劇乎)!」劉備越想越氣,抽出刀來架在宋忠脖子上:「殺了你都不解氣!」

但劉備也只能說說氣話而已,劉琮料定劉備會惱羞成怒,所以專門派個他不敢殺的宋忠來傳達命令。作為荊州本地最著名的學者、荊州學派的創始人之一,自鄭玄死後宋忠在文化界便享有了極高聲譽,這樣的人劉備如果一怒之下殺了,那他整天在嘴上的仁義也就白掛了。

《漢魏春秋》還說,劉備趕緊召集大家商議對策,有人勸劉備劫持劉琮以及荊州刺史部的官民南下江陵,依託那裡的水軍及豐厚的軍用物資再做打算。《漢魏春秋》沒有說這個「有人」是誰,但結合《三國志劉備傳》的記載,這個人應該是諸葛亮。但劉備同樣回答:「劉荊州臨亡托我以孤遺,背信自救的事我做不來,否則死後有何面目去見劉荊州啊!」

劉備率眾人南下,路過襄陽城,在城外呼劉琮出來對話,劉琮不敢出來。《典略》記載,劉備跑到劉表墓前祭拜一番,「涕泣而去」。

這時,徐庶離開了劉備,原因是徐庶的母親被曹軍俘虜,而徐庶是個孝子。徐庶辭別劉備時,指著自己的心口說(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來想跟隨將軍共圖王霸之業,憑藉的是此方寸之地。如今老母親被俘,方寸已亂,已無益於事,請求從此作別吧!」

徐庶至孝,劉備至仁,所以儘管內心不舍,也放徐庶走了。

徐庶到了曹操那裡作為不大,後來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諸葛亮的好朋友石韜也在曹操手下供職,到曹丕稱帝後擔任過郡太守、典農校尉等職。諸葛亮後來率兵伐魏,還打聽過這些老朋友們的消息,當聽說徐庶、石韜等人只不過擔任郡太守、中郎將一級的官職時,不禁感嘆道:「魏國的人才實在太多了呀,像他們二人這樣的居然都得不到重用!」

劉備沒有接受搶佔襄陽的建議,但他接受了進軍江陵的建議,目標是荊州的水軍和後勤基地。正準備進襄陽城受降的曹操聽到報告,也吃了一驚,立即決定暫不進襄陽城,迅速南下追擊劉備,務必趕在劉備之前佔領江陵。

於是,一場追擊戰展開,就看誰跑得快了。

劉備跑不過曹操,因為他沒有虎豹騎。

曹操親率曹純、文聘等以虎豹騎為主力的一支騎兵,以急行軍的速度展開追擊,曹純是虎豹騎的統領,文聘對本地情況較為熟悉。他們的行軍速度是一日一夜三百里。

這個速度放在現在實在不算什麼,但在當時已是行軍速度的極限了。

曹操先置襄陽於不顧直接南下,給劉琮身邊的別人留下了想像空間。據《漢晉春秋》記載,劉琮手下有一個叫王威的給劉琮出了個主意:「曹操認為將軍已經投降,劉備逃走,必然鬆懈無備,現在又輕行單進,如果以奇兵數千,在險要處埋伏(徼之於險),定可將曹操擒獲。那樣一來您將威震天下,中原可傳檄而定。這是難遇之機,切不可失去呀!」

王威這個人史書上沒有更多記載,但這小子眼光很毒,他出的這個主意確實很陰,如果劉琮真要這麼幹了,曹操在洧水河畔的遭遇有可能重演。劉琮、劉琦、劉備加上江陵的水軍和正在悄悄向荊州靠近的孫權,大家一起動手,正好把曹軍圍在中央,曹操的麻煩就大了。

可惜劉琮沒有接受,看來劉琮投降的決心已下,不想干冒險的事了。

劉備這麼多年來一直苦心經營,他花了老本也要攢出一支水軍來,雖然無法與劉表在江陵的水軍相提並論,但也有各式戰船數百艘。劉備讓關羽統率,命他們沿漢水南下,開往夏口與劉琦匯合。

劉備一路南行,不斷有害怕兵災的荊州百姓加入,很快人數達到了十多萬,可惜這不是戰鬥部隊,有點像黃巾軍,家屬、百姓、地方官吏什麼人都有,還有各式各樣的車輛共數千輛之多,這樣的隊伍行進起來只能用蠕動來形容,一天頂多走十多里。

據《三國志劉備傳》記載,有人向劉備建議道:「現在我們人數雖多但能戰鬥的人少,如果曹軍殺到,如何迎敵?應該加快行軍速度儘快趕往江陵。」言下之意應該棄官民百姓不顧,輕軍直奔江陵,跟曹軍搶時間。

劉備對這類建議再次表示不接受,他說:「成就大事必須以人為本,現在大家自願追隨我,我怎麼能忍心拋棄?」「以人為本」四個字是這裡的原話,如今這四個字已經耳熟能詳了,不知道劉備是不是它的發明者。

劉備不同意拋棄百姓自己逃跑,有人認為這是「仁」的體現,但也有人認為他是準備拿百姓當盾牌,必要時趁亂好逃脫。從以後事情的發展來看,後一種觀點也不無道理。

而給劉備出主意的人此處仍然沒有點名,這是第三次用「有人」了,這個「有人」應該還是諸葛亮,作為劉備此時最主要的參謀,他有及時提出建議的責任。單從戰術上考慮,這樣磨磨嘰嘰地往前走,無異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