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案 湖邊詭火

孤獨,所有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人能獨自超脫這一切。

——瑪婭·安傑格

1

雲泰市的黃支隊長說我不說則已,一說就有案,所以我就有了「烏鴉嘴」的綽號。其實大寶作為我的助手,一直隱藏在我的身後,「好的不靈壞的靈」在他的嘴裡屢試不爽,他才是真正的「烏鴉嘴」。

其實幾天前大寶說:「抱著老婆過個安穩的中秋節吧!」我心裡就有了些隱隱的不祥之兆。

這年中秋天氣晴朗,微風徐徐,是賞月的絕佳天氣。然而自六月份「六三專案」發生以來,別說賞月了,任何娛樂活動都不能激起我們的興趣。這個案件就像一根毒刺,扎在心底,時不時地疼一下。

聽說最近一個省電視台的女孩正在勾搭林濤,邀林濤去電視台觀看一檔現場版的音樂綜藝節目。為了防止在這個看似很浪漫的傳統節日里被推倒,加之想用大場面來舒緩一下「六三專案」偵查無果而產生的糾結的心情,林濤叫上了我和鈴鐺,還有大寶小兩口兒。

「看,看,看,」大寶說,「今晚的月亮多圓啊,氛圍多好啊,太浪漫了。」

「哎?那個要勾搭你的妹子呢?」我看了看前面幾十個人的隊伍說,「這側門到現在也不開,什麼時候才能進去啊?」

我們在林濤的帶領下,在演播廳一旁的側門口排隊。

「她在裡面忙。」林濤揚了揚胸牌,說,「看到沒,在這裡排隊的都是VIP!正門那邊排隊的人才叫多呢。」

「第一次當VIP啊。」大寶也低頭看了眼胸牌。

話還沒有說完,身邊一溜人在一個穿著像導演的人的帶領下,插隊先進了演播廳。

人群中有一些騷動。

我笑著對林濤說:「看著沒?這幾個人才是VIP,你啊,撐死就最後一個字母。」

「你才是P呢!」林濤白了我一眼。

我們幾個人絮絮叨叨地聊了半個多小時後,側門打開了,人群開始慢慢地向里涌動。

「丁零丁零……」

電話鈴聲不應景地響起,我的腦海里立即浮現出大寶的那句話。

我在擁擠的人群中,費勁兒地掏出口袋裡的手機,四個大字:指揮中心。

「嘿,嘿,等會兒。」我踮起腳尖,叫住了走在前面的林濤和大寶。

「我是指揮中心孫宿桐。」一個低亢的男聲,「剛才接報,龍番市郊一個採石場上,發現一具屍體,初步判斷是兇殺。」

「呃……」一口唾沫卡在了我的喉嚨處。

「今天過節,你們喝酒了嗎?」孫宿桐說。

「沒。」我轉眼看了眼林濤和大寶,他們已經發覺了我的異樣,開始從入口處的人群中費力地往回走。

「那就好,麻煩你們現在趕往西城,在龍番大道盡頭,有個採石場。」孫宿桐說,「我已經和陳總彙報過了,陳總還在他的那個專案上,讓我直接通知你們。」

「知道了。」我收起電話,內疚地看了眼身邊的鈴鐺。

鈴鐺垂著眼帘,睫毛忽閃:「沒事兒,我和寶嫂一起去看,你們走吧,開車慢點兒。」

鈴鐺溫柔的傷感讓我更加有一種負疚感,已經很久沒有陪她逛過街或是好好在一起吃過一頓飯了。

寶嫂卻一臉「女漢子」的豁達,挽起鈴鐺的胳膊說:「快滾蛋吧。走,鈴鐺,他們也不懂音樂,進去了也白搭,咱倆去聽挺好的。」

看著兩人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後,我轉身一邊撥通了龍番市局法醫科胡科長的電話,一邊把車鑰匙遞給林濤。

「胡科長,過節好,犯罪分子又送禮了。你們那案子是什麼情況?有頭緒嗎?」我邊上車邊問。

胡科長說:「還不清楚,至少是個殺人拋屍案件,剛開始展開勘查工作,現場通道正在打開,我們還沒有看見屍體。」

「我是想問,和『六三專案』有沒有關係。」我說。

「可能性不大。」胡科長說,「這個案子應該燒了屍體。」

「燒了?」我說,「不會是『六三專案』犯罪分子手法升級了吧?」

「拜託!別烏鴉嘴!」聽筒里傳來胡科長的叫聲。

「我才不是烏鴉嘴。」我怨尤地看了眼坐在車後排的大寶,「有人的嘴巴更厲害,讓我們頂著中秋之月下鄉看現場!」

大寶則一臉嬉皮:「你開自己的車去,油費能不能報?」

車子顛簸了一個多小時,胡科長指著前方的一座已經被挖去一半的山峰說:「就在那個山窪里。」

龍番市是省會,我們都居住在這一座並不是很大卻很舒適的城市裡。龍番市治安良好、社會穩定,很少會有惡性命案發生。可是今年的一起「六三專案」把整個龍番市刑警部門鬧得雞犬不寧,精幹警力全部撲在專案上。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發生一起疑難命案,案件破獲的概率就會因為缺人手而大大降低。

所以這一起案件的參戰民警們,一個個緊鎖著眉頭,面色凝重。

如果不是親自走進這一片安靜的山窪,我根本不可能想到這個繁華的城市旁邊,會隱藏著這麼一個地方。沒有風景,卻能讓人心曠神怡。

我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感受著身邊的寧靜。我一直都認為自己是一個更適應鄉間生活的人,討厭噪音,喜歡寧靜。

「哇,怎麼會有這樣的地方?在這裡犯罪、在這裡藏屍,還真不容易被發現呢!」大寶一句話,把我正在享受著的氣氛破壞得一乾二淨。

這是一座廢棄的採石場,從繞城高速到國道,再到鄉村公路,上到村村通水泥路走上一陣後,就能看到採石場的出入口。採石場呈環抱狀,山的一半已經被挖空,露出黃色的山體。因為種種原因,這個採石場在幾年前就廢棄了,留下一個破爛不堪的塔台和幾間磚房。環抱的中心因為挖得較深,常年積雨水,所以成了一個水塘。水塘的周圍是一圈泥巴路,後來被村民用石子鋪成了一條石子路。

走進這個採石場,就像走進了一個密閉的空間,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在中秋之月的照耀下,我可以看見池塘旁邊走動的人影。

「這兒可不像你說的那樣。」胡科長笑著說,「今天過節,而且現在都晚上九點多了。在平時啊,這裡是附近村民健身的好地方。」

「健身?」我問。

胡科長點點頭,說:「晚上六七點的時候,很多村民會來這裡繞著池塘轉圈跑步、散步,可能是因為這裡空氣好吧。八點鐘一過,這裡就死寂了,一點兒聲音、一點兒光亮都沒有。」

「黑漆漆的,跑步?」我抬頭看了看月亮,若不是今晚月光分外明,池塘的周圍不會這麼明亮。

「嗯,主要是夏天這個季節,六七點鐘天還沒有完全黑,有村民會來。」胡科長說,「冬天的時候,就沒人了。」

「你怎麼知道這麼清楚啊,胡老師?」我笑著問。

「我老家離這裡五里路。」胡科長用手指了指遠方。

「那案發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呢?」我問。

「晚上六點五分接到報警的。」身邊的偵查員接話說,「當時應該是第一個來池塘邊鍛煉的村民發現的。」

「發現屍體?」我一邊戴手套,一邊踮起腳尖看了看遠處池塘邊的人影和勘查燈的光束。

「不是。」偵查員說,「當時村民看見的是一縷煙。他們就很奇怪了,草木都長在殘缺的山體上,這個山窪里都是石頭和水,沒有植物啊,怎麼會著火呢?幾個村民就走近了,才發現是有一團火焰正在燃燒,當時以為是誰在這裡燒垃圾。」

「這裡經常會有人燒垃圾嗎?」我問。

偵查員點點頭,指了指我們站立處的地面說:「你若是仔細看,這些石子路上很容易看到黑色的斑跡,都是以前村民燒垃圾時留下的痕迹。」

「然後呢?」我瞪著眼睛問。

偵查員說:「當時一起鍛煉的幾個村民反映,當時那團火已經開始慢慢減弱了,就快熄滅了。一個村民說火焰內的物體好像是一個人形,這個山窪里不會出了鬼神什麼的吧?另一個村民就嘲笑他迷信。兩人打起賭來,於是合力把火撲滅,結果發現正在燒著的,就是一個人。」

「應該說是一具屍體。」大寶撇撇嘴,林濤往大寶身邊靠了一靠。

「對,一具屍體。」偵查員撓了撓頭。

「案件性質可定了?」我心存僥倖,問,「不會是自焚什麼的吧?」

偵查員搖搖頭,表示不知道。我、大寶和林濤拎著勘查箱,往中心現場走去。

灰燼堆在水塘的旁邊沒有石子覆蓋的部位的軟泥上。因為村民是用衣物沾水把火堆打滅的,所以灰燼被撲得到處都是。灰燼的中央,蜷縮著一個人形的物體。

之所以這樣說,因為僅從第一眼,根本無法判斷這一定就是個人。屍體的表面已經完全炭化,呈現出炭黑狀。尤其是頭面部燒灼嚴重,有些地方已經暴露出了顱骨。

「屍體呈斗拳狀,是不是提示這是一起生前燒死的案例?」林濤常跟我們在一起,學到了一些法醫學用語。

我搖搖頭,說:「本質就錯了。我們在燒死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死者呈現出斗拳狀的姿態,是因為人體的肌肉遇到高溫後,發生攣縮,肢體順著關節的方向蜷縮,雙腿、雙肘和雙腕一蜷縮,看起來就像是在打拳擊一樣,所以稱之為斗拳狀。」

「哦,對對對。」林濤說,「上次也是在龍番市,那個工程監理的案件,聽你說過。所以說,斗拳狀不是生活反應,對嗎?」

我說:「剛才我們說了產生斗拳狀的原理,是肌肉遇到高溫後攣縮。那麼死後的屍體的肌肉,遇到高溫也會攣縮,所以也會產生斗拳狀。斗拳狀的屍體是火災現場屍體的徵象,和生前燒死還是死後焚屍沒有關係。」

「是啊,」大寶說,「判斷生前燒死還是死後焚屍要看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