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權在握 三、許攸之死

但也有兩個人的日子不太好過,不過他們最後的結局卻剛好相反。

一個是袁紹的外甥、高幹的堂弟高柔,因為跟袁紹、高幹有這層關係,在高幹叛亂後,曹操對高柔產生了成見。高柔本來當縣長,曹操下令把他調回來,任命他為刺奸令史。刺奸是執法官,最早設于軍中,後來地方上也有;令史是令的屬吏。刺奸令史這個官職,大約相當於基層法院的院長。

《三國志高柔傳》說得很明白,曹操讓高柔擔任這個職務,不是想栽培他,而是想找個茬把他殺了。因為法官每天都要斷案,在斷過的案子里找出幾個冤假錯案來還是不難的,到那時可以找個證據把他殺了(太祖欲因事誅之)。但是,高柔沒有讓曹操找到機會,因為他判案允當,所管理的監獄裡也沒有積壓留滯的犯人,曹操對高柔慢慢有了好感。

讓曹操徹底改變想法的是一件小事,據《魏氏春秋》記載,高柔平時工作很敬業,經常加班加點到深夜。有一次曹操夜裡出巡,到高柔所在部門時,發現他坐在那裡抱著文書睡著了(擁膝抱文書而寢),曹操大為感動,解下自己身上的裘衣蓋在高柔身上悄悄離開了。

曹操後來把高柔調到司空府任倉曹屬,司空府下設各部門稱為「曹」,類似於局或處,正職稱為「掾」,副職稱為「屬」,高柔擔任的這個職務,類似於糧食處副處長。

高柔在司法方面經驗更豐富,曹操擔任丞相後,讓高柔當丞相府司法處處長(法曹掾)。曹丕當了皇帝後,任命他為司法部部長(廷尉)。

與高柔比起來,另一個讓曹操不快的人卻沒有那麼幸運,他就是許攸。據《魏略》記載,曹操平定冀州後,許攸自恃有功,又與曹操有故交,所以常擺老資格,說話口氣很大,不把一般人放在眼裡。

如果僅此而已也就算了,估計也沒多少人會跟他叫勁,但他連對曹操也相當輕慢,經常當眾跟領導拍肩頭,開領導玩笑(時與太祖相戲),有時還呼曹操的小名,經常說:「阿瞞呀,要是沒有我,你就得不到冀州。」曹操笑笑說:「你說得對。」但心裡很反感他(然內嫌之)。

有一次許攸從鄴縣東城門經過時,回頭對左右的人說:「要不是有我,曹家人根本進不了這個門。」有人向曹操打了小報告,曹操忍無可忍,把許攸抓起來殺了。

曹操能容忍敵人,容忍仇人,容忍背叛自己的人,但即使像這樣心胸已經夠寬闊的人,也有忍不下去的時候。曹操能容忍禰衡,雖然他很狂傲,曹操能容忍仲長統,雖然他說話比較直,但他不能容忍挑戰他權威的人。領導的權威有那麼重要嗎?當然重要。如果你說無所謂,那你一定沒有當過領導。許攸大概就沒有當過像樣的領導,他可能長期都是智囊這種角色,所以不懂曹操的心理,掉了腦袋,恐怕都不知道為了啥。

劉邦開始時也是一個比較隨和的皇帝,因為他出身草根,端著架子能走路,不端架子也能走,尤其是在跟他一塊打江山的那幫老哥們面前,劉邦更是無拘無束。但是,當他坐在皇帝寶座上往下打量這些老戰友的時候,發現他們還是那麼跟他不見外,開會時亂講話,張口直呼他的小名,走到路上隨便勾領導的肩頭。此時,劉邦才發現這些習慣原來是那麼讓人不爽。

於是劉邦重用了儒生,當初他拿人家的帽子當尿壺,現在卻發現這些人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們能制定禮儀規範,幫助領導樹立權威,這是當了皇帝的劉邦所急需的。

許攸跟曹操過去很熟,那時候一張嘴可能就直呼「阿瞞」,顯得很親切。但是,很多年過去了,許攸還是那個許攸,頂多是立了點兒功勞,而曹操已經不是那個阿瞞了,起碼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能這麼叫。

對那些職位甚高,凡人見了都敬畏有加、哆哆嗦嗦的人,你敢當眾喊他一聲「老張」或「老王」,旁邊的人必然會對你刮目相看,只那一句話,就能代表你的資歷、你的地位、你的分量。

然而,這通常是不能隨便喊的,除非你跟他確實夠鐵,他也沒把你當外人。否則,往輕了說,領導會不悅,往重了說,你就得付出代價。

許攸付出的代價是他的腦袋。

有位當過領導的人曾一針見血地說過:有本事也肯服我,我提拔;沒本事但肯服我,我培養;沒本事也不服我,可以留下,但決不重用;有本事但不服我,請你走人!

曹操用許攸的一顆人頭表達了自己想說的話:對於有功之臣,一定會給予獎賞,但給不給、什麼時候給、給多少,那不是你操心的事。不管你資格多老,不管你功勞多大,不管你本事多牛,平時都得服從領導,團結同事,不能把尾巴翹得那麼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