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北上太行山 二、一樁臨時婚姻

袁譚敗退到南皮時,也有人前來幫忙,是他青州刺史府的秘書長(別駕)王修。

王修字叔治,青州刺史部北海國人。孔融在北海國當領導的時候,徵召王修當他的辦公室主任(主簿)。袁譚到了青州,任命他為別駕。王修勸袁譚:「兄弟就像左右手,有人打架先把自己的右手砍斷,而對人家說我必贏,這可能嗎?現在的問題是有讒人在其中搗鬼,請您不要聽他們的,可以殺上幾個佞臣,然後兄弟和睦,則可以橫行天下!」

對於王修的建議袁譚自然聽不進去,即使能聽進去,袁尚也未必肯合作。袁譚環顧四周,發現眼下能幫他渡過難關的只有一個人:曹操,原因只有一條:曹操是袁尚的敵人。

據《英雄記》記載,袁譚在鄴縣失利後,郭圖曾勸他:「如今將軍地盤小、人馬少,糧食匱乏,顯甫(袁尚字顯甫)若再來攻,時間長了我們無法抵擋。我以為為今之計,可以聯絡曹操來抗拒顯甫。曹操到,必先攻擊鄴縣,顯甫回救,將軍再率兵出擊,如此一來鄴縣以北的地區都可以歸將軍。如果顯甫不是曹操的對手而遭到失敗,他必然出逃奔亡,將軍可以收留他以拒曹操。曹軍遠道而來,糧餉不繼,打上一陣必然退去,到那時,整個燕趙之地盡歸我們所有,足以與曹操相抗衡!」

袁譚開始聽不進去,覺得這條路也太過卑下了。但事到如今,不聽看來也不行了。袁譚問郭圖誰可以出使曹操,郭圖推薦了辛評的弟弟辛毗。辛毗字佐治,潁川郡陽翟縣人,跟荀、郭嘉等人既是同鄉又是熟人,曹操剛當上司空時,四處搜羅人才,經荀推薦,曾打算徵辟他,但是辛毗當時在袁紹手下而未能成行。

因為有這樣的關係,郭圖推薦他跑一趟。

曹操攻克黎陽後,大家都主張追擊,郭嘉卻主張不要追。郭嘉說:「袁紹對這兩個兒子,不知道讓誰繼位好,結果讓郭圖、逢紀等人做他們的謀士,他們必然會爭權奪利。現在,如果進攻太急他們就會團結在一起,進攻稍緩他們就會內訌,不如做出南征劉表的樣子,讓他們內訌,然後趁機出擊,一舉攻佔河北。」曹操認為這個意見很好。

於是,曹操回師到黃河以南,趁著袁氏兄弟鬧內訌的這段時間親自帶隊到汝南郡的西平(今河南西平),做出一副遠征荊州的姿態。

這樣,辛毗到許縣沒有找著曹操,於是南下西平,在這裡見到曹操,轉達袁譚的問候(毗見太祖致譚意),曹操十分高興。

這正是曹操想要的結果,不戰而使敵人自亂,坐收漁人之利。現在袁譚主動送上門來,哪有這麼好的事?

曹操召集內部會議研究對策,根據《三國志荀攸傳》的記載,在這次會議上出乎曹操意料的是,大多數人都認為劉表勢力強大,應該先平定劉表。袁譚和袁尚反正已經開始內鬥了,暫時不會對曹軍構成威脅,沒什麼值得顧慮的,不用管他們,抓緊時間把劉表解決掉。

表面來看也是這樣,河北二袁內鬥,曹操正好騰出手來解決南面的問題。但這隻看到了眼看的一步,而沒有看到下一步。

荀攸就持不同意見,他認為:「現在四方都有戰事,而劉表坐擁江漢之間沒有什麼作為,說明他缺乏雄才大智。袁氏仍然有四州之地,十萬之眾,在河北一帶有一定群眾基礎,如果他們兄弟二人聯合起來,那是很難攻破的,現在他們內鬥,正是各個擊破的難得機會,這個機會千萬不能錯過。」

曹操認為荀攸說得也有理,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現在也正是解決荊州問題的最佳時機。到底先解決哪一邊,曹操有點舉棋不定,他也很想抓住現在的時機,把南面的問題先解決了,至於黃河以北的事,既然二袁相攻正急,不妨讓他們多打一陣再說(欲先平荊州,使譚、尚自相弊)。辛毗看到這個情形心裡很著急,他此行顯然不只是轉達袁譚對曹操的良好祝願來的,他肩負著搬救兵的重任。辛毗找到老朋友郭嘉,向郭嘉求助,經過郭嘉從中幫忙,曹操認真考慮了他的請求。

曹操問辛毗:「袁譚可靠嗎?袁尚是否一定能被打敗?」

辛毗回答:「明公其實不用管袁譚可靠還是不可靠,只需要分析現在的形勢就行了。袁氏兄弟相伐,是他們自願的,也不是誰能從中間挑撥得了的,這就是天命。現在袁譚能向明公求救,明公就應該知道這裡面的事情了。二袁目光短淺而自相殘殺,弄得河北士者無食,行者無糧,確實已經到了快滅亡的地步。四方之難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則天下震動啊!」辛毗的話提醒了曹操,現在袁尚強而袁譚弱,如果坐視袁譚滅亡,袁尚的力量便會迅速強大起來,這顯然不符合曹操的戰略利益。

於是,曹操決定揮師北上,援救袁譚。

建安八年(203年)十月,曹操率軍北渡黃河,再次來到黎陽。這一次他做了較為充分的準備,專門派程昱跟李典運送軍糧,作長期遠征的打算。

程昱和李典主要的糧道是黃河水運,袁尚派他任命的魏郡太守高蕃在黃河岸邊屯紮,斷絕了河道。曹操給程昱、李典發布作戰命令:「如果船不能通過,就改行陸路。」

李典分析了實際情況後認為:「高蕃所部善習水戰,士卒盔甲較少,而且缺少鬥志,擊之必克。只要有利於國家,暫時違命我認為是可以的(苟利國家,專之可也)。」李典的想法得到了程昱的支持,於是他們違反曹操下達的作戰命令,北渡黃河,攻擊高蕃,果然將高蕃攻破,水道得以恢複。

此時,曹操擺出了大打一仗的架式。袁尚正率主力在平原郡圍攻袁譚,聽到消息,立刻回師鄴縣。袁尚的部將呂曠、呂翔二人對前途灰心失望,於是投奔曹操。

平原之圍解除,袁譚暫時化解了危機,他悄悄拉攏呂曠和呂翔,刻了將軍的大印給他們送去。此事被曹操偵知,但他沒有聲張,看到袁譚暫時不會被消滅,他決定回師。

能在高處隨心所欲地走鋼絲的人,必須有時刻保持兩邊力量均衡的本領,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表演者藝高膽大之外,手中還要有一根木杆,以此調節平衡。當這根木杆要向一邊落下時,旁觀者及時出手把它抬起來,一旦恢複了平衡,就可以悠閑地在一邊看熱鬧了。

曹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也決定就此收手。為了穩住袁譚,讓他堅定不移地跟袁尚打到底,他還跟袁譚結成了兒女親家,其子曹整娶了袁譚之女。辦完這樁婚事,曹操領兵而還。

曹整是李姬所生,李姬納於何時不詳,她一共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曹乘、曹整和曹京,除曹整外其他兩個兒子都早殤。

曹整的年齡也不詳,此時應該不超過十歲,這樁婚事不僅是政治婚姻,而且屬於典型的早婚。曹整後來被封為侯,比曹操早死了兩年,死後又被追封為戴公。

這門親事很有意思,曹操的兒子娶了袁紹的孫女,意味著曹操自願比袁紹降低了一輩。後來曹操的兒子曹丕又娶了袁紹的兒媳婦,曹操又跟袁紹變成了同輩。

有了這門親事,曹操覺得差不多了,於是撤退。

這邊一撤,袁尚那邊果然又行動起來。建安九年(204年)二月,袁尚讓審配、蘇由守鄴縣,自己再次率大軍攻打平原郡的袁譚。

袁尚走後,留守鄴縣的蘇由就打起了戰場起義的主意,他悄悄跟曹軍聯絡,準備殺了審配獻出鄴縣,結果情報泄漏,審配發覺,雙方戰於城中。此時袁尚的主力在洹水附近,距鄴縣並不太遠,只有五十來里。蘇由不敵審配,闖出鄴縣投奔曹軍。

蘇由只出場這一次,此前和此後的情況均不詳。

曹操得到蘇由為內應的情報後,立即率軍向鄴縣殺來,但晚了一步,蘇由已經敗逃出鄴縣,曹操率軍順勢把鄴縣圍了起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