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放眼天下 四、張遼獨上三公山

曹操打贏了官渡決戰性的一仗,此戰成為曹操軍事生涯的頂峰,在他親自指揮的戰役中,此後還有北征烏桓之戰、渭南之戰等精彩戰例,但官渡之戰無論從規模、複雜程度還是對後世的影響上來看,都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戰役。

有人做過統計,曹操一生親自指揮的大小戰役和戰鬥共五十一次,其中勝四十三次,負八次,勝率超過百分之八十,在漢魏時代,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就。

打敗曹操的這八次,分別是由徐榮、呂布、張綉、孫權、劉備等人指揮,馬超、袁紹也分別小勝過一次,還有一次即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敗曹操。這份戰績表雖然收錄了曹操一生五十多次征戰,但仍然存在很多遺漏,尤其是漏掉了一些雖然曹操沒有親自臨陣卻直接指揮的戰鬥,在這些戰鬥中,曹操的勝率明顯沒有那麼高了。

最早對曹操一生軍事成就做出系統性點評的也許是諸葛亮,在他的《後出師表》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

這段話的意思是:曹操的智慧計謀,遠遠地超過一般人,他用起兵來就好像孫臏、吳起一樣。可是他卻曾在南陽受困,在烏巢處於險境,在祁連山上遭到危險,在黎陽被逼,幾乎在北山失敗,差一點死在潼關,後來才在表面上穩定了一段時間……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沒有獲勝,四次渡過巢湖沒有獲得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卻圖謀殺死他,委任夏侯淵,可是夏侯淵卻戰敗身亡。先帝常常稱讚曹操是個有才能的人,但他還有這些失誤的地方……

就是在這篇文章里,諸葛亮說出了「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句名言。按照諸葛亮的評價,曹操雖然是當代的孫臏、吳起,但也有打敗仗的時候。諸葛亮舉了一些例子,尤其說到了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按照這個說法,曹操僅在這兩個地方就吃了九次敗仗。

諸葛亮此處並非貶低曹操,他想說的是現實中沒有常勝將軍,像曹操那麼厲害的人,也有打不贏的時候。

但是,《後出師表》是不是諸葛亮本人所作目前仍存在爭論,文中所提到的這些戰例則爭論更多。其中「五攻昌霸不下」比較含糊,至今沒有統一的說法。

不過,這也是有來歷的,昌霸雖然不像呂布、劉備、袁紹那樣知名,但對曹操來說卻更麻煩。官渡之戰後,曹操曾一度分出了不少精力來對付他。

一般認為,《後出師表》中所提的昌霸即是昌,跟臧霸一樣都是「泰山幫」的成員。如前所述,「泰山幫」是曹操集團內部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名義上服從曹操實際上自由得多,曹操想徹底解決他們但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昌多次叛而又降,降而又叛,這大概就是「五攻昌霸不下」的由來。

前面講過,曹操滅呂布後專門把臧霸找出來,任命他以及昌、孫觀、吳敦、尹禮等人為郡守、國相,讓他們防守青州、徐州一帶。昌被任命為徐州刺史部的東海郡太守,該郡相當於現在江蘇省東北部、山東省南部地區,範圍涵蓋今天的連雲港到棗莊一帶。

建安五年(200年)劉備脫離曹操在徐州起兵時,昌也宣布起兵,配合劉備行動。曹操親征劉備,劉備逃到冀州,曹操急於回師官渡,無力追擊劉備,也沒有時間收拾昌,這大概是「五攻昌霸不下」的其中之一。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取得官渡大捷的第二年,借著向東面調兵以及給部隊搞拉練的機會,派夏侯淵分兵攻打東海郡的昌,派張遼為副將。曹軍將昌的大本營三公山圍了起來,昌依託有利地形堅守。

現在全國叫三公山的地方有很多處,昌守的三公山在哪裡已經不詳,應該位於蘇北、魯南一帶。當年曹操征陶謙曾圍攻這一帶的郯縣,陶謙在外援劉備的幫助下打了一個漂亮的郯城保衛戰,曹軍攻城無果,被迫撤軍。如今曹軍又在昌面前一籌莫展,圍城數月,居然沒有打下來,曹軍準備的糧食眼看要吃完了。

夏侯淵考慮撤軍,但張遼不同意。張遼說:「最近我發現敵軍的箭和流石越來越少,大概這是昌心裡猶豫不定,不想力戰,我想試試能否把他招降。」夏侯淵沒有更好的辦法,就說那試試吧。

張遼來到三公山下,讓軍士朝上面喊話:「曹公有令,讓我來傳達!」昌聽到後,果然從山上下來跟張遼對話。張遼力勸昌投降,昌居然聽勸,表示願意投降。張遼為了取得昌的信任,主動提出一個人隨昌上山。

張遼到了昌的家,像老朋友一樣拜訪昌的家人。張遼的真誠打動了昌,昌隨張遼下了山,後來又一同拜見曹操。曹操對昌既往不咎,仍然讓他擔任東海郡太守。

曹操聽了張遼的敘述,想到張遼上三公山也有可能遇到危險,有點替張遼感到後怕,就責怪他說:「這可不是大將的處事方法呀(此非大將法也)。」張遼說:「明公您的威信著於四海,張遼奉命而行,昌必然不敢加害!」

昌的這次反叛雖然被平定了,但青徐一帶仍然是曹軍的軟肋,冀州形勢未定,曹操不可能在此過多停留。對於青徐事務,曹操除了繼續依靠臧霸、昌等人外,也想了一些辦法,他先後派出一批人到地方上任職,培養嫡系勢力,何夔和呂虔就是他們中間的代表。

何夔字叔龍,豫州刺史部陳國陽夏縣(今河南太康)人,以孝行著稱,他也是名門之後,跟袁術有親戚關係,袁術表兄袁遺的母親是何夔的姑媽。何夔避亂淮南期間曾被袁術徵召,但他對袁術十分不看好,為逃避袁術,一度跑到山裡躲了起來。袁術很不高興,但由於是親戚,也沒有過於為難他。

何夔後來潛回家鄉。曹操擔任司空後,四處延攬人才,聽說何夔的名氣,就徵召他為司空府下面的副處長(掾屬)。據《三國志何夔傳》記載,曹操治下很嚴,對於犯錯的辦事人員,動不動就施以杖刑,何夔身上常揣著毒藥,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打算誓死也不受辱。

據《魏書》記載,劉備在徐州反叛後,徐州一帶響應劉備的郡縣很多。曹操為了穩住形勢,派陳群等一批名士擔任地方官,何夔作為名士被任命為離曹操故鄉譙縣南面不遠的城父縣令。

後來,曹操開拓青州,在山東半島一帶設了一個長廣郡,下轄六個縣,治所在今天的山東省萊陽附近,這裡遠離「曹統區」,在當時近乎孤島,曹操想物色一個能幹的人到那裡任職,他看中了何夔。

當時長廣郡一帶海盜盛行,其中以管承、王營等海盜頭目勢力最大。何夔到任後,大力平息海盜,發展生產,在那裡站穩了腳。

針對曹操剛剛頒布的一些新法令及租稅徵收政策,何夔認為長廣郡新建,又緊鄰敵占區,不宜立即推行這些新法,就上書曹操建議緩行,同時認為管理郡國應該分遠近新舊實行不同的標準,對於一些小事,可以由地方官權宜處理。

何夔的建議在現代管理學上就是分類管理、差異化經營,以及一級法人下的分級授權管理,對於長廣郡這樣成立時間不長、敵情又相當複雜的偏遠郡國來說,這些都相當重要。曹操爽快地接受了何夔的建議。

何夔經營長廣郡,為曹操在遙遠的山東半島打下了一根堅實的樁基,對於爭奪青州、穩定整個東面的形勢意義都十分重大。

呂虔字子恪,兗州刺史部任城國人,前面已提到,曹操擔任兗州牧時便召呂虔為州政府屬吏,看到他有勇有謀,便派他帶兵駐紮在湖陸縣(今山東魚台)。昌在東海郡反叛後,東海郡的襄賁縣(今山東棗莊東南)炅母等人響應昌,襄賁縣公安局局長(縣都尉)杜松無力平叛。曹操覺得呂虔有能力,就讓他代替杜松擔任襄賁都尉。

在《三國志》等史書中,襄賁都尉都寫為襄賁校尉,校尉通常設於郡國一級政府或邊境地區,此處襄賁縣應該只有都尉。

呂虔到任後,展示出他的謀略和果敢,他設計誘使炅母等幾十個叛亂頭目來喝酒,派壯士隱秘埋伏於周圍,等這些人喝醉之後,伏兵盡出,全部誅殺,形勢穩定了下來。

曹操發現呂虔確實有才能,就委派他擔任更重要的職務,到青州刺史部泰山郡當太守。泰山郡以出精兵而與江南的丹陽郡齊名,此地民風強悍,黃巾軍余部活動頻繁,在其頭目徐和等人帶領下攻城佔地,勢力很大。呂虔上任後,在夏侯淵所部配合下對徐和進行清剿,很快平定了泰山郡。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下令表彰呂虔的功績。表彰令說:「有了志向就去完成它,這是烈士不惜犧牲所追求的。你到泰山郡以來,擒奸除暴,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作戰中你親冒箭石,每次出征必獲勝利。過去寇恂治理汝南郡、穎川郡出了名,耿在青州、兗州一帶建立了功業,古今如此。」

曹操後來還讓人舉薦呂虔為茂才,加授他為騎都尉,讓他在泰山繼續當太守。呂虔前後在泰山郡任職十多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