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定都許縣 二、八方來士

對朝廷的人事進行了大體安排之後,曹操決定推行改革。

為此,他向獻帝上了一份《陳損益表》,提出了十四項改革舉措,可惜的是,這份體現曹操治國理念的重要文件現在僅存序言部分,十四項改革的具體內容,已經無從考證。

不過,根據曹操下面推出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來看,曹操的建議無外乎是富國強兵、選賢任能等方面。這些措施首先在曹操實際控制的兗州、司隸校尉部以及豫州刺史部的一部分地區推行。尤其在選賢任能方面,曹操不遺餘力地大力改革。荀轉任尚書令以後,曹操深感身邊像荀那樣能出謀劃策的人才太少,有一次他問荀:「誰能代替先生為我出謀劃策?」

荀說有兩個人堪此重任,一個是荀攸,一個是鍾繇。

荀攸是荀的侄子,如前提到,他在董卓之亂中困於長安,因為參與策劃刺殺董卓的行動而被關進了監獄。董卓死後,荀攸恢複了自由,作為反董鬥士,朝廷對他很重視,準備任命他為任城國相,但荀攸考慮到益州更容易躲避戰亂,所以請求到益州為官,朝廷重新任命他為蜀郡太守。

荀攸去益州上任,他跟當年劉焉走的路線一樣,先到荊州,想溯長江而上進入益州,但是到了以後才發現路途艱險,很難到達,於是暫留在了荊州。

根據荀的推薦,曹操親自給荀攸寫了封信,說「現在天下大亂,正是有識之士建功立業之時,我觀察蜀地那邊的局勢,也不會太長久(顧觀變蜀漢,不宜久乎)」,勸荀攸打消避世的想法,出來干一番事業。

荀攸接到曹操的信,立即輾轉回到許縣。曹操以朝廷的名義徵召他為汝南郡太守,但荀攸沒有去上任,曹操隨即改任他為尚書,在叔父荀手下任職。

曹操跟荀攸進行了長談,深感荀攸不是一般的人才,特別高興(與語大悅),曹操對荀和鍾繇說:「公達(荀攸的字)真是個奇才,能夠與他來共商大事,天下還有什麼可以憂慮的!」於是,曹操重新任命荀攸為軍師,到自己身邊工作。

另一位被荀推薦的鐘繇,上面已經說過了,他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而且是一個治國之才。曹操早年在洛陽即與他相識,一直以老朋友相待,曹操讓他暫時在尚書台協助荀工作,不久之後即將有重用。

在此之前,荀實際上類似於曹操身邊的參謀長,為曹操的軍事行動進行謀劃,除荀之外,還有程昱和戲志才等人。戲志才也是荀推薦給曹操的,但是不久前不幸病故,成為曹操的一大損失。而程昱在兗州發揮著別人無法替代的作用,一時半會兒沒有辦法把他調到身邊來。

曹操急需要像荀和戲志才這樣的人在身邊,他讓荀再為自己推薦幾個人。荀突然想到有一個人再合適不過了,於是向曹操進行了推薦。

這個人,就是郭嘉。

如前所述,郭嘉曾經也到過袁紹那裡,但他對袁紹一點都看不上,先於荀離開了袁紹。郭嘉後來到了哪裡不太清楚,據《傅子》一書說,郭嘉在二十七歲的時候曾被徵辟到司徒府。

郭嘉生於漢靈帝建寧三年(170年),古人習慣以虛歲計年齡,他二十七歲時正是建安元年,如果《傅子》記載屬實,可以推斷,郭嘉離開冀州後回到了家鄉穎川郡的陽翟縣。這裡離許縣很近,他在家賦閑了六年,獻帝遷都於此,朝廷各部門都在招聘人才,郭嘉正是在這個時候被司徒趙溫徵辟的。

郭嘉這個人喜歡秘密交結天下英俊,不願意與俗人打交道,一般的人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有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是個奇才。荀對這個小自己七歲的老鄉很了解,讓他在趙溫手下抄抄寫寫太屈才了,於是推薦給曹操。曹操找郭嘉來談論天下大事,談完之後曹操更高興,他說:「讓我能成就大事的,必然是此人呀(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也很高興,在與曹操的談話中他對曹操也有了進一步了解,深切感受到這是一個胸懷理想,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對時局的認識也很獨到和深刻,是一個值得為之效命的人。郭嘉對人說:「這正是我要找的主人呀(真吾主也)!」曹操打破常規,直接任命郭嘉為自己的參謀長(軍謀祭酒)。在此後的軍事行動中,郭嘉和荀攸一直是曹操身邊的主要謀士。

除得到了郭嘉、荀攸兩個奇才外,在曹操主持下,還以朝廷的名義多方延攬人才,這一時期來到許縣朝廷或曹操身邊任職的人絡繹不絕,重要的有國淵、劉馥、杜襲、趙儼、孔融等人。

國淵字子尼,青州刺史部樂安郡蓋縣人,他是著名學者鄭玄的學生。鄭玄很賞識這個學生,曾說:「國子尼是個人才,據我觀察,他將來一定能成為國器。」國淵跟名士管寧、邴原等人避亂到遼東,經常在山中講學,受到推崇,後來回到中原。朝廷遷都許縣後,國淵前來報效,曹操發現他在經濟工作方面有專長,就讓他從事屯田管理方面的工作。

劉馥字元穎,是劉氏宗親,豫州刺史部沛國相縣人。根據《三國志》記載,他成功策反了袁術手下的戚寄、秦翊二人,率眾投奔曹操,受到曹操的重用。以後他協助曹操處理揚州事務,被曹操委以揚州刺史的重任。

杜襲、趙儼二人前面曾提到過,他們都在荊州避亂,因為看不上劉表,就跑到長沙郡一帶閑住。聽說獻帝遷都到了許縣,他們想辦法回到中原,曹操任命他們為縣長,日後他們都成為曹魏重要的地方官員。

與他們關係很好的繁欽、裴潛等人,後來也投身到曹操陣營,成為曹魏重要的行政人才和經濟人才。

有朝廷這塊招牌,以後還有更多的名士前來效命,像華歆、王朗、郗慮、劉曄、司馬朗、荀悅、徐奕、何夔、蔣濟、梁習、張既、賈逵、鄭渾、衛覬、陳矯、徐宣、衛臻、胡質、楊阜等都是曹操在許縣時期投奔而來的,這些人物到後面涉及到時再作介紹。

除了這些文士以外,這一時期還有些軍事人才也來投奔曹操,重要的有李通和許褚二位。

李通字文達,江夏郡平春縣人,此時將近三十歲。他是江南一帶的遊俠,和同郡人陳恭在汝南郡朗陵縣起兵,吸引了很多人歸附。後來,李通先後戰勝了周直、陳恭、陳等人,又生擒黃巾余部首領吳霸,勢力大增。

李通愛護手下,很會帶兵,在興平年間的大饑荒中,他散盡家財,買糟糠和士卒同甘共苦,所以手下人特別肯為他賣命,勢力發展得很大,周邊的袁術、呂布、劉備等實力派不敢輕易動他。

朗陵縣在汝南郡西部,汝南郡緊鄰穎川郡,是許縣的東部屏障。曹操的勢力已深入到該郡,但未能全部佔領。李通的加盟,讓曹操加強了對這裡的控制,曹操拜李通為振威中郎將,讓他繼續駐守在朗陵縣,控制汝南郡的西南部。

其後,在曹操與張綉和袁紹的對抗中,汝南郡成為雙方爭奪的要點,李通堅定地支持曹操,替曹操牢牢守住了許縣的東大門,立下了大功。

許褚字仲康,《三國志》說他是「譙國譙人」,應當是「沛國譙人」之誤,是曹操同一個縣的老鄉。許褚是一個有名的壯士,「身高八尺,腰大十圍」,漢代一尺合如今二十三點五厘米,許褚的身高約一米八八;漢代一圍合當時的五寸,約合如今十二厘米,許褚的腰圍有一百二十厘米,也就是四尺,買褲子實在有點困難。

許褚「容貌雄毅,勇力絕人」,當時天下大亂,各地紛紛組織武裝尋求自保,他聚合起本地的幾千家人修築塢壁抗拒外敵入侵。汝南郡葛陂一帶的黃巾軍有一萬多人來攻打他們,許褚率眾死戰,箭射完了,就讓人揀了好多大石塊過來,待敵人近前時,許褚發力以飛石迎擊,把敵人打得粉身碎骨,不敢再靠前。

塢壁內糧食快吃完了,許褚假意跟敵人談判,拿牛換糧食,結果有的牛又跑了回來,敵人上來搶,許褚趁勢跑出營去跟他們對搶,他用一隻手拽著牛尾巴硬是把牛拖行了一百多步,把敵人看呆了,紛紛後退。

許褚的大名於是傳遍沛國、陳國一帶。許褚雖然是個武人,但考慮問題一向穩重謹慎(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他感到這種佔山為王的日子終不能長久,聽說曹操迎獻帝來許縣,他就率所部投奔了曹操。

曹操見到這個老鄉特別高興,把他跟樊噲相提並論,並以他帶來的人為基礎,組成一支近衛部隊,任命許褚為旅長(都尉),以後出征時擔任總指揮部的警衛部隊。

擔任警衛工作的還有典韋所部。典韋此前也擔任過旅長(都尉),後來升為師長(校尉),比許褚職務稍高一些。曹操現在出征,跟前就有了典韋、許褚兩位猛人護衛,可謂萬無一失。

大家願意來投奔,與其說是沖著曹操來的,不如說朝廷的吸引力更大。朝廷來到許縣,很多人正是抱著報效朝廷的想法才來到這裡。還有的像李通和許褚這樣,不想被人誤認為是流寇,想得到一個朝廷頒布的正式名分,就投奔來了。

對曹操來說,這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收到的最積極的成效。但這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朝廷大開進人之門,來到許縣的也並非都是有用的人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