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橫柴入灶 八、是是非非逃亡路

有證據顯示,袁紹不是一個人逃出洛陽的,除了逢紀、許攸、陳琳等人,還帶著夫人劉氏,以及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

袁紹的這幾個兒子也挺有本事,日後都顯露出過人的才能。但這似乎又不是什麼好事,無論一個組織還是一個家庭,能人太多反容易出事。

袁紹帶著老婆孩子和謀士浩浩蕩蕩地離開了洛陽,他剛走董卓就開始通緝他,但奇怪的是沒有關於他在路上遇到麻煩的記載,說明他的出逃是早已設計好的,沿途都有人保駕護航。

袁紹的目的地是冀州,州治在魏郡的鄴縣(今河北臨漳),出洛陽走東北方向的大道可以直達。大體上的走法是,先沿黃河往東,過河內郡到達朝歌,然後一直往北。

在折往北方的時候,袁紹決定把妻子劉氏和三個兒子留在黃河以南,派人護送到兗州刺史劉岱那裡。劉氏與劉岱可能是同族,有親戚關係。

對於冀州之行,袁紹心裡不是完全有底,得給自己留條後路。

袁紹的擔心不無道理,「袁氏故吏」冀州牧韓馥對於袁紹的到來並不完全持歡迎態度。他把袁紹一行安排到治下的渤海郡,這裡是沿海地區,海岸線北起如今的天津市區,南抵山東省利津縣一帶。

韓馥告訴袁紹渤海郡是全國數得著的大郡,人口數超過涼州和并州,可以在此招兵買馬,積蓄實力。

等到袁紹一行到了那裡,發覺不太對勁,渤海郡已成韓馥的勢力範圍。韓馥的人整天盯著他們,說是搞後勤,實際上是搞監視,袁紹他們想幹什麼事都先要請示。那個時候沒有電話、電報,不能到互聯網上發郵件,一個請示就得一半個月,而且往往沒有下文。

實際上,袁紹他們被軟禁起來了。

往正東方向跑的曹操,運氣更差。

由於走得急,沒有帶上卞氏和曹丕,連個招呼都沒有來得及打,也不知道他們急成什麼樣,會不會遭到董卓的報復?曹操離開洛陽時,心境差到了極點。

曹操出逃的待遇也比袁紹差得遠。他是一個人跑出來的,身邊沒有人,遇到事沒有照應、沒人商量還在次要,關鍵是遇到事身邊沒有證人,因此鬧出了一樁說不清楚的公案。

曹操的目的地是陳留郡,老朋友張邈在那裡當太守,根據袁紹的安排,曹操到了陳留郡就以此為基地擴充實力,等待與各地同時舉兵。

從洛陽往陳留郡交通十分方便,曹操走的是東方大道,中途路過成皋、滎陽、中牟等地。在路過成皋附近時,曹操突然想起這裡有一個老朋友叫呂伯奢,於是就到他家串了個門。呂伯奢不在家,他兒子和幾個朋友想搶曹操的馬匹和財物,結果讓曹操發覺,親手把呂伯奢的兒子等人殺了。

這件事還有一個版本,說曹操到了呂伯奢家,呂伯奢不在家(同上一版本),他家五個兒子(數字更具體)熱情接待了他。曹操因為是逃命出來的,疑心很重,懷疑呂伯奢的兒子要殺他(沒有交待為何懷疑),於是先下手為強,親手殺了包括呂伯奢兒子在內的八個人(作案細節更清楚)。

但上面這兩個都不是流傳最廣的版本,最具知名度的版本是:曹操到了呂伯奢家,呂伯奢不在家(同上兩個版本),他兒子熱情地接待了曹操。曹操聽到食器相撞發生的聲音,以為是兵器相擊,此時他正在跑路,疑心很重,以為呂伯奢的兒子要殺自己(交代了原因),於是把他們全殺死。事後還說了一句曹氏名言:「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有情節有細節,更生動)

這三個版本一個比一個具體,令人彷彿身臨其境。但問題是,曹操如果真幹了這件事,當事人又全部被他滅口的話,是誰把這件事記下來的呢?

這個人只能是曹操。也有可能,有人喝高了,會說「想當初兄弟我怎麼怎樣……」曹操喝高了,也許會從嘴裡把這事突嚕出來,但是像後兩個版本那樣的生動鮮活,除非曹操是二百五,否則即便喝得再高他也不會說出來的。

答案只有一個:第一個版本或許存在,且轉述者是曹操本人;後兩個版本壓根不可能存在。第一個版本出自王沈的《魏書》里,第二個版本出自郭頒的《世語》,第三個版本出自孫盛的《雜記》。這三本書的成書順序是:《魏書》最早,《世語》稍晚,《雜記》最晚。

最晚出的《雜記》對細節記錄得反而最詳細、生動,這是奇怪的事。

曹操的倒霉事還沒完。他離開成皋繼續趕路,下一站到達中牟,又出了意外。

當地有個派出所所長(亭長),工作責任心比較強,對來往的可疑人等都要認真盤問。結果讓曹操給撞上了,所長看著他臉比較生,形跡又可疑,就帶了回去,交給縣長。

這時通緝曹操的文書已經到了,縣政府人事科科長(功曹)一眼認出眼前這個人就是通緝犯曹操,但他沒有聲張,而是悄悄向縣長說情,縣長居然把曹操給放了。

這兩個東漢的基層官吏沒有想到他們無意間處理了一件關係到後世歷史走向的大事。他們都沒有留下名字(可以肯定的是,這個縣長名字不叫陳宮)。

就這樣,曹操驚心動魄地來到了陳留郡,接下來他比袁紹幸運得多。張邈比韓馥大氣,他熱情地迎接了曹操,安排曹操到治下的己吾縣、襄邑縣一帶展開募兵計畫。

再說說南路的袁術。

他很順利地逃到了南陽郡,但是到了以後發現很難開展工作,原因是沒有人支持他。

南陽郡太守是新上任不久的張咨,還沒有什麼實力。南陽郡再往南,是荊州刺史部,這時候荊州的主人還不是劉表,它的刺史叫王,不是革命黨,不好張嘴要支持。袁術一籌莫展。

這是中平六年(189年)年底的事,袁紹、曹操、袁術三個人逃出了洛陽,袁紹待在離海邊不遠的渤海郡每天曬太陽,曹操到陳留郡境內的己吾縣、襄邑縣一帶大張旗鼓開始了招兵活動,袁術窩到南陽郡,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此時,他們三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朝廷的通緝犯。

過了年,朝廷改年號為興平,他們等來了朝廷撤銷通緝令的命令。不僅如此,袁紹還得到了一個新頭銜:渤海郡太守。

接到任命的袁紹心裡明白,潛伏在董卓身邊的那幾個兄弟開始工作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