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理想與現實 四、政變未遂

黃巾起義成就了一大批英雄,他們即將在歷史的舞台上大展拳腳。大將軍何進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黃巾起義所成就的,在其後的若干年中他成為帝國最具實力的人物。

中平四年(187年)河南尹治下的滎陽縣發生小股農民起義,當時擔任河南尹的是何進的弟弟何苗,他組織力量鎮壓了這次起義。這本不算多大的功勞,但因為主角是何苗而被大大渲染了一番,何苗居然被封為車騎將軍,從一名地方幹部直接掛上了中將軍銜。

皇甫嵩、朱俊等名將們看了肯定會氣個半死,因為在他們南征北戰辛苦了大半輩子時,也不過才到准將、少將這個層次。但大家都很無奈,誰讓人家宮裡宮外都得勢呢?

何進心裡也很明白,外戚的身份就是那麼回事,不能太當真,實力才是一切。如果不在朝廷內外建立起穩固的根基,名位越高越容易出事,一覺醒來可能會稀里糊塗地被滿門抄斬。前一個外戚竇家,竇家之前的梁家,都是前車之鑒。

要想根基牢固,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這時候袁紹在家鄉服完喪回到洛陽,何進聽說袁紹的大名,覺得可以拉攏和利用,於是主動提出徵辟。

袁紹也把何進看做是成就大事可以借用的一面旗幟,於是二人一拍即合。何進告訴袁紹,可以把他的朋友都介紹過來,想擔任什麼職務只管提。袁紹也不客氣,立即開出了一張有二十多個人的名單來,上面不僅有「奔走之友」里的何、張邈、許攸,還有袁術、荀攸、鄭泰、王允等。何進給他們分別任命了官職,都是要害職位。其中,何為北軍聯合參謀長(北軍中侯),袁紹的弟弟袁術為虎賁衛隊司令(虎賁中郎將),荀攸為天子的機要秘書(黃門侍郎),鄭泰為尚書,王允被何進任命為身邊的參謀(從事中郎)。這些人里,除「奔走之友」外,鄭泰是著名的黨人,王允即前面講過的曾經擔任豫州刺史被宦官迫害險些殺頭的那個人。這裡重點介紹一下袁術和荀攸。

袁術也是袁逢的兒子,在血統上是袁紹同父異母的弟弟,但在法律上卻是袁紹的堂兄弟。因為袁紹已經過繼出去,當了袁術伯父袁成的嗣子。

雖然都是一個父親,但袁術為袁逢正室所生,袁紹為袁逢的妾或丫環所生,因為這一點袁術一向看不起袁紹。

袁術在仕途上也很順利,像曹操一樣先在家鄉汝南郡被舉為孝廉,因為出身好,分配到一個好工作,到尚書台擔任尚書,後來擔任軍職,成為北軍五營之一的長水營指揮官(長水校尉)。何苗升任車騎將軍後,把空下來的河南尹一職給了袁術,之後他再次升遷,擔任更重要職務,成為準將一級的天子近衛軍指揮官(虎賁中郎將)。

荀攸字公達,出生於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小曹操兩歲。他是著名的穎川郡荀氏家族成員,是荀的侄子(但卻比荀大六歲)。荀攸的祖父叫荀曇,做過廣陵郡太守。史書上說荀攸外表愚鈍懦弱,內心卻機智勇敢。若干年後,荀攸和荀都成為曹操重要的謀士。

曹操這次回京成為新軍的將領之一,主要精力放在軍隊的訓練上。袁紹對曹操的能力十分欣賞,儘管袁術多次在他面前流露出對曹操的不屑,但袁紹始終認為曹操是一個可以合作、能夠一起商議大事的人。袁紹與曹操之間的聯繫,主要靠雙方的老朋友許攸、張邈等人從中傳遞。

許攸還經常到外地去,按照袁紹的安排四處活動。他們聯絡的對象是各地的豪傑,以及地方上的要員,冀州刺史王芬就是他們發展的對象之一。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冀州刺史王芬手裡積攢了一定實力,活躍在他周圍的幾個人,包括已故太尉陳蕃之子陳逸,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術士襄楷,一個叫周旌的沛國人,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夢想著改朝換代。

許攸到達冀州後,與王芬建立了秘密聯繫。許攸帶來了一個重要情報,靈帝劉宏正打算回河間國老家看看,時間可能就在當年夏天。由洛陽到河間國,必須路過冀州刺史部的轄區。

許攸帶來的消息讓大家一陣激動,王芬讓襄楷占卜一下吉凶。襄楷的拿手好戲是星象學,他看了看天象,說天象出現了變異,預示著宦官和小人將要滅亡。

於是王芬決定大幹一番,他們迅速制定了一個計畫,想在靈帝回鄉的路上發動兵變,挾持靈帝,之後另立劉氏宗族裡的合肥侯為帝。

這是一個匪夷所思的計畫,以區區一個刺史部的力量完成這樣的大事根本不可能。更不靠譜的是,這些人還鬧出來好大的動靜,一方面由王芬出面以黃巾余部鬧事為由向朝廷上書要求擴充軍隊,另一方面由許攸、襄楷等人四處活動,拉攏更多的人參加。

他們也找到了曹操。曹操給許攸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完整地收錄在王沈所撰的《魏書》里。曹操在信中引用了霍光、伊尹的例子,說明廢舊帝立新帝是「天下最不吉祥的事」,勸他們不要作此打算。

曹操心裡很明白,靠王芬、許攸等人的實力很難完成這麼大的事,其結果必然身敗名裂,所以他不會參加。

這件事後來很神秘地結束了。據史書記載,當年夏天,有一天夜裡一道赤氣從東到西貫穿天際,太史令上書靈帝,說北方隱藏陰謀,千萬不能前往。靈帝於是打消了回故鄉一游的計畫,同時命令王芬解散新招募的軍隊,並征王芬來洛陽彙報工作。王芬以為密謀敗露,棄官而逃,逃到平原國時自殺。

這段記載很蹊蹺,中間漏洞百出。太史令難道會對天象看得那麼准?抬頭望望天,就能把王刺史搞的政變陰謀看出來?方位、時間、參加人員都判斷得那麼精確,這基本上不可能。

即便計畫失敗,王芬又憑什麼判斷出靈帝已經洞悉一切?他已經逃到了很遠的平原國,幹嘛還要自殺呢?

種種奇怪現象的背後只隱藏著一種可能:有人告密。

王芬、許攸好像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們要搞政變似的,四處放風,到處招人,就連還是布衣身份的華歆和陶丘弘都接到了入伙邀請。搞政變不保密,最後的結果必然失敗。

靈帝取消北行計畫,一定是得到了秘密情報,才要把王芬召回來審訊。王芬逃亡,進一步證明情報的準確。王芬逃到平原縣後,一種可能是朝廷派出的人從後面追來,王芬感到前途無望,於是自殺。

另一種可能是別的什麼人把王芬殺了。計畫敗露以後,一塊兒參與密謀的人都面臨著危險,王芬死了,就可以把這些秘密帶到地下。

不管怎麼說,這起意外事件很快平息了下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