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點亮生活的照明行業 第二節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傳統照明業三大巨頭——飛利浦、GE和歐司朗、都有百年的發家歷史,翻翻這幾家的老皇曆,看它們當年是如何通過把握行業本質謀得今日之核心地位的。

1.GE:拿來一個燈泡,發明一個行業

(1)愛迪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功者

在照明的發展史上,最關鍵的一個轉折點無疑是煤油燈到白熾燈的進化。與此同時,想必大家也深深記住了一個偉大的名字,愛迪生,GE之父,和他身後那些真真假假的傳說故事。歲月把他的名字刻在了歷史的豐碑上,卻悄悄地掩埋了其他為照明的革命作出巨大貢獻的偉人。下面是不完全的燈泡發明歷史,發現發明大王愛迪生其實有時候也按「拿來主義」行動的。

(2)照明發展史

1801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

1854年,美國人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光。他的發明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可維持400小時,但是並沒有實時申請設計專利。

1850年,英國人約瑟夫·威爾森·斯旺開始研究電燈。1878年,他在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得到英國的專利,並開始在英國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裝電燈。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他們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是他們無足夠財力繼續發展這項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愛迪生。

1875年,愛迪生購下專利後,嘗試改良使用的燈絲。1879年他改以碳絲造燈泡,成功維持13個小時。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絲燈泡曾成功在實驗室維持1200小時。

(3)掌握先進技術統領行業

愛迪生技術上的成功或許就像牛頓所說的那樣,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然而,他在商業上的成功卻來自於他超前的技術產業化的商業理念。他做了兩件很正確的事,第一件是最早申請了白熾燈的光源專利;第二件,也是更加重要的是陸續發明了照明所需要的配套器具,如發電機、電線、開關等,並一一申請了專利。控制了上下游的配套產品就是控制了整條產業鏈,擁有了集權的能力,就如同今日微欽面臨的軟體捆綁銷售達到應用軟體壟斷一般。之後,愛迪生授權碳絲燈泡給其他廠商使用,制定了當時的燈泡的主流標準。愛迪生的這兩步棋迅速將電燈產業化,為他之後成立愛迪生電力公司,也就是GE公司的前身奠定了基礎。愛迪生200多年前成功集權所積蓄的先發優勢至今仍惠澤著這個歷史悠久的公司。

2.歐司朗:內涵的名稱,開放的視野

GE專註於光源技術,這絕不是個別現象,作為照明產業三巨頭的另外兩家——歐司朗和飛利浦,也同樣是百年基業,家學淵源。1881年巴黎電力博覽會上,德國人拉特諾買下愛迪生的所有發明專利,創辦德國愛迪生應用電氣公司——歐司朗前身。在「拿來主義」上面,拉特諾做得比前輩更徹底,開始連名字都是拿來的。

歐司朗的名字如何而來呢?1906年,歐司朗改進光源,以金屬鋨鎢合金燈絲代替碳絲,發光強度遠遠超過了碳絲。德國愛迪生電氣公司推出歐司朗品牌,最後通過兼并整合成現在所熟悉的歐司朗。在德文和英文中,OSRAM並不是一個單詞。當時白熾燈泡的兩種燈絲金屬材料——鋨和鎢,他們將德文中鋨(Osmium)的「OS」與錫(Wolfram)的「RAM」相結合,就成為了「OSRAM」。歐司朗正好代表了製造白熾燈泡燈絲的兩種光源金屬材料。

歐司朗不僅僅只關注在光源技術的控制上,而且極具有開放眼光,在LED的新照明時代,歐司朗是向中下游外包授權LED生產的最活躍的廠家,幾乎一半的台灣企業都是為歐司朗服務的。這樣,不僅僅提高了歐司朗技術在LED的佔有率,也使得歐司朗能專註於進一步的光源研發。

3.飛利浦:光源收集者

(1)我們有適於每種應用的光源

飛利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1年,荷蘭機械工程師在荷蘭Eindhoven的一個前鹿皮工廠開始生產碳燈絲光源。1908年是飛利浦進入世界市場的第一年,開始生產金屬鎢燈絲燈泡。1913年鎢絲的充氣「半瓦」燈投入市場,1915年的小一點「Arga」光源緊隨其後,當時飛利浦的口號是「我們有適於每種應用的光源」,並開始注意保護自己的產品專利。飛利浦照明目前擁有大約75000項專利、22000個註冊商標和6000種註冊設計,超過其他所有競爭對手的總和。從圖3-20中可以看出,在總收入中,光源照明器件貢獻了51%的銷售額。

(2)新世紀的技術導向收購

新世紀以來,面對大量新生照明技術,飛利浦通過收購獲得對有前途的技術的控制。以下是部分大型的收購項目。

2006年,15億美元收購美國照明技術公司Lumileds。

2007年,5.92億歐元收購美國專業LED製造商ColorKiics。

2007年,收購擁有專利產品高強度氙氣燈的美國公司LTI。

2009年,收購美國照明設備生產商Genlyte。

4.小結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當今傳統照明業的三巨頭都是牢牢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光源技術,當時只要有可行的技術,就可以立馬產業化,通過單純的技術領先即可成功。因此能在電氣化時代獲得三分天下的優勢。可時移世易,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技術傳播的速度是以前不可想像的,再也不會有以前那樣揀到鍋里就是菜的情況出現。新照明革命的浪潮中,是不是僅僅靠掌握光源技術的優勢就能笑傲江湖了呢?

日亞化學,20年前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日本小廠。誰也沒想到,一種被認為是20世紀無法完成的照明技術,竟然在這個區區600餘人的公司誕生了。面對傳統照明巨頭三分天下的境況,日亞化學衝破巨頭封鎖,從昔日他人附庸成為今日LED產業的核心。

1.行業定位——位於產業鏈的最上游技術空隙

在我們的定點陣圖中,以生產LED晶元為主的日亞化學目前位於產業鏈的上游區域,並且正由上而下逐步突破由傳統照明巨頭構築的核心圈。自1994年藍光LED正式投產至2010年其專利保護期滿,日亞公司銷售總額將達到1兆2086億日元(約合109.87億美元),稅前利潤率更高達50%。據英國市場調研公司IMS Research的報告顯示,就2007年LED封裝產品的總收入而言,日亞以24%的全球市場份額位居榜首。日亞化學究竟如何在短短數年間從無名工廠一躍成為行業領頭,我們將於下文洋細剖析新科狀元的成才之路。

2.日亞化學成功之路——十年蟄伏,一飛衝天

(1)蟄伏——代工GE熒光粉

都說「十年蟄伏,一飛衝天」。日亞化學用了27年,不但一鳴驚人,更從此穩坐新興LED產業龍頭寶座至今。成立於1956年的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起初以生產高純度鈣鹽類產品為主。1966年起開始製造用於熒光燈的熒光粉,並獲得GE的熒光粉製造專利授權,從此便踏上照明行業求索之路。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日亞化學只是眾多依附於照明巨頭的工廠之一而已,並不具備掌握前沿照明技術的能力。1980年,GE專利授權合同結束。日亞化學於1986年設立研究所,開始致力於發光物質的研究。然而,正是GE多年的專利授權,日亞化學在探索發光新技術的征途上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

(2)驚蟄——不走尋常路帶來LED破局

1993年,日亞化學公司憑藉中村修二的藍光LED發明而領先世界LED產業。究竟是什麼技術得以讓名不見經傳的新興公司聞名於世?原來,早在20世紀60年代GE便研究出第一個可見的紅光LED,並使其廣泛應用於儀器儀錶的指示光源。在之後整整將近30年的技術發展過程中,人們逐漸研製出亮度更高的紅光LED和綠光LED,但三種原色唯獨欠缺藍色光源。圖3-21為簡單的三原色成色原理,合成白色需用到所有原色。所以,只有發明了藍色,LED才能產生白光,從而走進普通照明市場。藍色光源不僅代表著更高亮度的LED技術,也為LED技術划出更廣闊的市場。時值世界照明巨頭大力推廣熒光燈成為照明主流產品,甚至以製作精密儀器發跡的德州儀器也放棄了對LED的研究投入。但日亞化學並沒有依仗自己做熒光粉的老本行,跟風選擇當時正逐步主導市場的熒光燈技術,而選擇了一條曲折而傳奇的道路。一項舉世聞名、留名史冊的技術就這樣誕生在了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作坊」里,為整個照明行業的發展引領了新方向,引發了新革命。這一切都源於傳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