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女性內衣——女人的貼心閨蜜 第二節 內衣進化史——女性理想自我的發展史

當代人習以為常的文胸,事實上存在的歷史並不長。其雛形大約出現在20世紀初。在此之前也有女性內衣,但樣子跟我們所認為的其應有的模樣實在八竿子打不著。

公元500多年到文藝復興之前,一般被稱為「中世紀」。宗教勢力擁有絕對的統治權,而且戰爭頻發,科技和生產力滯後,勞動階層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因此中世紀或者中世紀早期在歐美普遍被稱為「黑暗時代」。

當時思想文化的最大特徵,就是有著深刻入骨的宗教烙印。嚴厲的教會如此解釋《聖經》:人類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由於他們違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伊甸園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為他們後代的人類,就要世世代代地贖罪,終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慾望,以求來世進入天堂。因此,在那個幾乎人人為基督徒的年代,只有全心全意為上帝服務、忘卻自我、擺脫肉慾才是值得尊敬、推崇的。這體現在衣物上,就是極力追求樸素、單調,並掩蓋身體自然的曲線。

中世紀的女性內衣與其說是內衣,不如說是一套睡衣。它被叫做smock或chemise,圖1-1展現的是一個典型,有點像當代的連衣裙,但一律十分寬大,沒有胸線和腰線,長度達到小腿肚處,袖長則正好遮住手腕,完全將身休遮蓋得嚴嚴實實的;顏色則是清一色的象牙白,沒有任何花紋。其實當時也有一種比較原始的三點式內衣,上面一塊布,下面三角褲,誰穿的?——妓女。

在一心為上帝服務、視肉慾為罪孽的中世紀,孕婦裝般的女性內衣塑造的便是當時的清教徒形象:儘管毫無曲線、無女性美麗,甚至不美觀、很「無聊」,但那確確實實就是當時女性的理想自我。

中世紀後期,歐洲皇室和貴族階層從教會手中奪回了統治權,人民不再被要求清心寡欲。與此同時,在商品經濟逐步復甦,資本主義萌芽等條件的作用下,13世紀末,影響無遠弗界的文藝復興運動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城開始,隨後傳播至西歐各國,在16世紀達至頂峰。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者以「人性」反對「神性」,他們歌頌人的智慧和力量,反對《聖經》中的禁欲主義和出世思想,提倡享受現世幸福。

從前被視為罪孽的肉慾、感官享受終於得到平反,甚至受到積極提倡!看看當時的繪畫和雕塑,人體的美,尤其是女性胴體的美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蒙娜莉薩》、《戴維》(男性身體的美)、《馬爾比諾的維納斯》、《田園合奏》、《入睡的維納斯》等等。在那些軟潤飽滿的裸露肉體、絢麗和諧的色彩、柔和流暢的線條中,女性身體的美被反覆地渲染和強化,中世紀的禁慾精神消失得無影無蹤。

提到義大利著名服裝品牌范思哲,人們常評價之為「文藝復興風格」的推崇者之一。什麼是時尚界中的「文藝復興風格」呢?——色彩華麗鮮艷、款式性感修身,十分注重運用線條以體現女性的身體曲線。

於是在文藝復興——一個人性光輝開始閃耀的時代,內衣史上備受詬病、爭議頗多的緊身束腰閃亮登場。

緊身束腰的風潮源自西班牙,最開始它全是由布縫製而成,靠收緊帶子來勒細腰肢。後來,為了強調收腰和保持整體形狀,竟然在其中嵌入了鯨鬚。鯨鬚是生長在鯨魚口部的一種巨大的角質膜薄片,它是硬的,就像人類的手指甲一樣,但要厚得多,所以還極具韌性。把這麼一個又硬又牢固的東西嵌進貼身衣物里,不舒服的程度可想而知。不過這絲毫不能阻止女人對束腰的瘋狂。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王妃卡特琳娜,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緊身束腰發燒友」,在她的嫁妝中也不忘帶上它,而且這件緊身束腰居然是鐵制的,分為前後兩片,一側裝合葉,一側用掛鉤囿定。

在王室的推動下,緊身束腰在歐洲上流社會迅速風靡開來,它的製作工藝也愈發細緻。前部要插入帶狀鯨骨或木片、金屬片來定型,以保證腹部平坦;背後的鯨鬚必須挺直從而壓迫肩胛骨,使背部平坦,並且讓胸部更為突出;腰圍越來越小,「可堪盈握」從修辭變成了現實。束腰前部下端呈尖角狀,這樣做不僅在視覺上使腰看上去更纖細,還把視線下引,極具挑逗力。

緊身朿腰在維多利亞時代達到了頂峰。以至於我們今天提到它,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那個英國的全盛時期。那個時代的經典女性形象是:上著緊身朿腰,下著加裙撐和臀墊的長裙,通身裝飾著蕾絲花邊。女人的腰細到了駭人的十四五英吋;知道林志玲的腰圍是多少嗎?23.5英吋!

現在有些用各種方式倒飭外貌的女性常常自我安慰:「美麗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樣的話放到幾百年前也適用,代價也著實不小。束腰將女性身體雕塑成沙漏形狀(如圖1-2),隨之要付出的代價是健康甚至生命。因為束縛,女性的肺部機能被嚴重削弱,胃、腎、腸等器官都被迫下移,下半身血管受到強烈壓迫,人體的三大機能——呼吸、消化和血液循環同時受阻,輕則昏厥,重則直接引發猝死。《泰坦尼克號》、《加勒比海盜》、《亂世佳人》等影視作品中,都有女主角因為穿戴束腰而昏厥或忍受痛苦的情節。

既然穿緊身束腰如此難受、代價巨大,為什麼當時的女性還要穿呢?為了美麗值得這麼付出嗎?還是真的像有些女權主義者所控訴的,是男權的獨裁統治?可事實上,當時的女性是心甘情願、趨之若鶩的,原因就在於緊身朿腰「束縛」之下她們心靈卻得到解放——塑造著理想自我女性形象:曲線突出、華麗性感。

現代人們,尤其是女人是不是要問,為何如此單一?這麼膚淺?其實一點也不。

這種理想自我形象的劇烈變化,正是人文主義精神的體現,通過對女性性別特徵(細腰豐胸肥臀)的肯定和強調,從而肯定人的情慾、人的世俗性。而這方面的人性,即性吸引的慾望,是最原始、自然的,因此在人性被初步肯定的文藝復興時期就迫不及待地顯露出來,在將來也永遠不會消失。

而現代所謂的女權,即平等、自由、個人意識等等,是更高層次的要求。並非原始,也不自然,實質是社會經濟關係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體現。文藝復興時的女性仍無經濟實力,何談政治地位?大部分女性也不會介意,因為沒有經濟土壤的培養,女權意識尚未萌發,大約可稱為「無知者的幸福」吧。

在那樣「單一、膚淺」的理想女性形象的指引下,約15世紀時,緊身束腰的前身,裹身衣服出現以達到束腹和凸顯胸部的效果,16世紀出現緊身背心,16世紀末緊身朿腰正式進入服裝歷史,風靡歐洲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

其實女權意識早在19世紀中期就已經產生,1848年的時候美國第一屆女權大會在紐約召開,這標誌著女權運動的開始。之後女權主義者不斷奔走、訴求,發表各種宣言、形成各種組織,但真正產生成效是在一戰之後,1920年美國《憲法》第19條修正案正式給予婦女選舉權。最主要原因就在於一戰的時候,男人都上了戰場,女人接替男人原有崗位並承擔戰時工作,工作意味著經濟地位和實力,女性不僅對女權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有了實現女權的底氣;同時社會對女性的傳統偏見也隨著戰時女性的擔當有所削減。女性理想自我再也不僅僅停留於擁有性感曲線了,這些轉變都鮮明地體現在內衣之中。

1907年,法國女裝設計師保羅·普瓦雷走出了關鍵的一步,設計出符合自然體形的女裝(雖然不是內衣)。巴黎商會認為其將對緊身內衣業產生很不利的影響,便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去請求他改變想法,但被拒絕了。同年美版Vogue出現了「胸罩」(brassiere)—詞,胸罩開始被大眾熟悉和接受。

1912年,美國首件專利胸罩是一個叫Mary Phelps Jacobs的女孩發明的,她在參加舞會時,用兩條手帕加粉紅絲帶結成一件類似胸罩的內衣,這招來了女友艷羨的目光和商家濃厚的興趣。隨後她為女友進行了很多同樣的製作,並於1914年以Caresse Crosby的名字申請了專利。後來這項專利被華納兄弟內衣公司買去。

1914年一戰爆發為緊身胸衣敲響了喪鐘。從德法的胸罩大戰可見一斑。德國堅持緊身胸衣托舉的豪乳;而法國自顧自地開始提倡無肩帶鬆緊式胸罩製造的小乳房。胸罩大戰的結果和真實戰爭一樣,法國取得最後勝利。1917年,帶襯骨的緊身內衣的銷量開始下降。布質內衣便於完成工作,兵工廠中甚至採取主動禁止女性穿有金屬骨撐的緊身胸衣。

戰後初期的20世紀20年代女人們對高挑纖痩的身材趨之若鶩,進行殘酷的節食。法國網球冠軍蘇珊·蘭玲代表了20世紀20年代的新女性,她的中性外觀是當時的時代信號。而當時的胸罩也按此時尚標準簡單地將胸部壓平。

我想,這個時代的女性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如何通過胸罩來塑造,用一個著名的反束腰(緊身胸衣)演講來總結再合適不過了:「我存在,首要的角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