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葡萄酒與茶——如何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 第一節 高端葡萄酒

日本漫畫《神之水滴》引爆亞洲葡萄酒市場。

2008年年末遠在歐洲的英國《泰晤士報》援引業內人士評論報導:神咲雫(《神之水滴》里的主人公)比有血有肉的真人品酒師更具影響力,他有力地推動了亞洲葡萄酒的銷售。倚仗神咲雫的品酒故事,日本最大葡萄酒銷售商已打破銷售紀錄。日本最大葡萄酒進口商之一恩諾特卡承認,《神之水滴》的流行巳影響了公司的訂貨決策。一些年代久遠的葡萄酒因此價格大漲,某些特定葡萄酒價格甚至漲至原來的三倍。全日本航空公司機上供酒主要採購員說,她必需根據《神之水滴》更新機上供酒清單。

不只有日本,《神之水滴》的流行還激發了亞洲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對葡萄酒的興趣。韓國一些酒類商店,葡萄酒銷量從原來占不到總銷量1/3到如今的70%或80%份額。一個中國台灣進口商在兩天內就賣掉了50箱從前知名度較低的法國蒙琵哈酒庄的酒。

日本一些葡萄酒進口商說,他們從不知道一個事物對葡萄酒行業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其實一開始我們也不知道,不過經過研究,我們發現這個漫畫影響力之所以如此驚人,正是因為它歪打正著地擊中葡萄酒的行業本質,拉近了亞洲人與歐洲葡萄酒的距離。

一說起葡萄酒你會想到什麼?十有八九的人,即使對葡萄酒幾乎一竅不通,都會答:法國。的確,法國葡萄酒美名享譽全球,在當今世界葡萄酒界,它已稱雄稱霸200多年,至今尚無他者可撼動。法國是世界葡萄酒文化的標準制定者、詮釋者,是世界葡萄酒標準的模本。

那假如想買較上乘的葡萄酒呢?只要對葡萄酒略知一二的人就知道,認準了名酒庄或者法定產區(AOC),基本上就不會錯。對葡萄酒認識較深的人還會講究年份等等,但不論怎麼挑基本上也出不了名酒庄和名產區。

究竟這些聞名佳釀是如何「造」出的呢?

珍藏自然,然後吸引人,這就是答案。

葡萄酒是「大自然的饋贈」再貼切不過。

在釀酒理論中有此一說:世界上所有優質的釀酒葡萄,種植位置都在地球上南北緯大約30度~50度之間。這個說法對錯與否不在此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釀酒葡萄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極高。因為它是一種對於種植條件非常敏感的植物,即使各個葡萄園的種植位置非常相近,其出產的葡萄原料的質量也會由於各種微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影響而有很大區別。

先民經由觀察葡萄於各種土地生長的情形,了解到唯有尋找到適合耕種葡萄的特定環境,才能釀造出最優質的葡萄酒。因此數千年來,舊世界各產區逐漸發展培育出各地特性之葡萄品種,釀製出蘊含當地特有風味之葡萄酒。

這一切,不都是關乎尋找與葡萄最契合的自然環境嗎?這是處在與「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哲學截然相反的那個極端上的產業——最優質、最適宜的自然環境是「造」出聞名佳釀的基礎。

眾所皆知,法國的波爾多和勃艮第產區、義大利的貝蒙特及拓斯根產區、美國納帕山谷、澳大利亞等國的優質產區無不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就連中國想要發展葡萄酒行業,都得精心挑選北緯40度的新疆天山南麓、甘肅武威、寧夏和河北昌黎一帶。在此以法國的拉圖酒庄(Chateau Latour)為例簡單說明優越自然環境是釀造優質葡萄酒的基礎。

拉圖酒庄:「葡萄園是上天的恩賜」。

2008年年底,香港佳士得拍賣公司舉行了一場令人無比興奮的拍賣會。在這個叫做「頂級珍貴名酒及拉圖堡酒庄陳年佳釀」的專場拍賣中,12瓶年份為1961年的拉圖堡紅酒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以116.4萬餘元人民幣成交,每瓶價值將近10萬元。

10萬元一瓶酒?或許你要瞠目結舌,但深知拉圖價值的人卻不以為奇。它是波爾多五大名庄中的佼佼者——first of the firsts,是法國人心目中的國寶。300多年過去了,拉圖葡萄酒始終是頂級葡萄酒代表之一的地位不容撼動。此時你不免會有這樣的猜測,他們一定有釀造工藝上的秘方吧?非也,拉圖酒庄被認為擁有了這地球上最棒的一塊葡萄園土地。

「這全賴上天的恩賜」,他們的總裁如是說。拉圖酒庄的葡萄園位於波爾多市西北大約40公里的地方。酒庄一共擁有65公頃土地,其中只有47公頃可以用來釀造正牌酒,這塊土地叫做「Grand Enclos」或「Enclos」。

這塊土地具有典型梅道克地區的地形特點。有輕微的坡度,朝東的緩坡相當有利於曰照。南北各有一條小溪流過,離吉倫特河岸只有大約300米,這正驗證了梅道克地區的一句諺語:「只有能看得到河流(吉倫特河)的葡萄才能釀出好酒。」

它位於北緯45度的波爾多產區,剛剛和北極和赤道等距,是世界公認的葡萄酒「黃金地帶」。但同世界上其他優質葡萄酒生產區相比,波爾多又是世界上有限的葡萄酒生產寶地,若稍偏北則葡萄不易成熟。在這個方位,成熟不會有問題,並且更長的生長期會促進葡萄香氣的複雜度,增加高貴的口感。得益於受到暖流影響的溫和的地中海氣候的影響,加上海岸邊的棕櫚樹抵禦了海洋風,使典型的海洋氣候得到了調節,波爾多地區常常會有溫暖晴朗的夏季以及很少結霜的溫和冬季。

這片葡萄園的土壤分為三層,粗礫石層和下面的灰土、粘土層。表層0.6~1米厚的粗礫石大有來頭,是第四紀冰川開始時冰河融化侵蝕的產物。這對於葡萄種植來說非常重要,它能迫使葡萄將根系向深處生長尋找養分,同時在葡萄生長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吸收熱量,促使葡萄成熟。此外,它還有極佳的排水性能,這在雨水量過大的年份非常重要。

灰土與粘土層有一定的水分和營養,在乾旱的夏天,葡萄藤的根系就從這一層吸收水分。不肥沃的粘土層對於葡萄生長來說卻是件好事,它可以促進葡萄根系的生長,讓葡萄產量降低,同時得到更加集中、濃郁的香氣和複雜的結構。拉圖酒庄的葡萄藤,尤其是那一些老植株,其根系可以達到5米之深。

拉圖葡萄藤平均年齡為35歲,而釀造頂級酒的葡萄藤年齡在45歲左右。一片被稱做「採石場」的地塊上的葡萄甚至有124歲高齡,栽種於1886年。

獨特的地理條件、氣候環境、土壤結構和優良植株,是造就佳釀的前提和基礎。這大概是為什麼他們總歸功於上帝,大呼「上帝保佑法國人」了吧?

在法國,人們認為人工的痕迹越少,越證明葡萄酒的珍貴,葡萄酒是「上帝的禮物」,一瓶真正的葡萄酒,其風華是大自然所賦,釀酒師的角色只是選擇最理想的方式,將葡萄裝到瓶子里而已。讓葡萄樹自然生長,讓自然去醞釀酒的滋味與風華,這就是「自然預防釀製法」的理念。

其實,自然預防釀造法的理念一直是歐洲高級葡萄酒的精神。在歐洲的傳統葡萄酒產區,無一不是經過數千年的實驗種植,才能天然地培育出最適合當地氣候條件之葡萄品種和發展出一套最適合的栽培方式。

拉圖酒庄總裁說:「拉圖不『做』酒,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種葡萄,選擇質量最好的葡萄放到發酵罐里,控制好溫度,如此而已。」此處仍用拉圖酒庄為例,看看人家是如何「如此而巳」地珍藏自然的。

1.控制產量

在當下生產者們都鑽破腦袋想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產出的今天,拉圖酒庄規定,葡萄園每公頃只能種植1萬株葡萄,單位產量不超過每公頃4500公斤。拉圖酒庄採用波爾多傳統的GuyotDouble剪枝法,每側主枝只留3個芽以控制產量。到了6月份還要進行疏果,去掉部分果串保證剩餘部分能夠有充足營養和更加集中的香氣,這時,每株最多只能留8個果串。

2.因材施教

對於那些太老巳經失去活力的植株,酒庄會將其鏟去重新種植。酒庄一般不整塊土地地對葡萄植株進行更新,而是對植株進行單獨更新。如何得知哪些葡萄們已經老得失去了活力?這裡每一棵葡萄都有身份證,註明了其種植日期以鑒別年齡。

葡萄工人分幾次進行葡萄收穫,先採摘年輕葡萄藤的果實,然後再採摘較老的。由於新老植株混在一起,只能利用手工工作。幾乎不用機器又要照顧60萬株葡萄藤,酒庄的管理難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效率雖低,但在採摘的同時經過人工篩選,根據質量分類處理,丟去質量差的。釀酒工序開始後,不同地塊、不同年齡、不同品種還得分別進行發酵,「一刀切」對他們來說是對葡萄難以想像的糟蹋。

3.漫長等待、層層萃取

接下來一大段你們可能會懶得看、不想看,但正是如此單調繁瑣得令人心生厭倦的工序以及造酒者對這些工序一絲不苟、長年累月(上百年!)的堅持,才成就了傳奇般的佳釀。

酒精發酵過程持續大約一個星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