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文化大戰:當孔子遭遇阿凡達

《阿凡達》只是瑰麗的3D效果嗎?背後的三大理念我們不掌握。

《孔子》拍的就是官本位的思想,而孔聖人真正有教無類的傳播自己的理想根本看不出來。

孔子學院的生存空間令人尷尬。

背景提示

作為虎年春節賀歲檔的一部國產大片,《孔子》於2010年1月22日正式上映,成為第一部與《阿凡達》正面對抗的影片。在其他國產影片紛紛「聞《阿凡達》之風便逃」的大勢所趨下,《孔子》卻反其道而行,希望在《阿凡達》熱潮慢慢退去的間隙里獲得上佳表現。也許路開始已選錯,結果還是錯,《孔子》首周只有2800萬的票房,而《阿凡達》僅用了38天的時間就將同門大師兄《泰坦尼克號》在12年前創造的單部影片全球票房18.45億美元的紀錄徹底變成了歷史。

各位記不記得《阿凡達》的主角?是一個殘障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退伍軍人。讀者不覺得很奇怪嗎?傳統美國大片里的英雄,就算不是施瓦辛格這類的猛男,或者萊奧納多這類的帥哥,也應該是《2012》里的那些又聰明又勇敢的好男人吧!為什麼《阿凡達》里的主角卻是一個身體殘廢的退役軍人呢?有些人說這是因為只有身為弱者,才會同情和幫助拯救弱者。可是這怎麼解釋那幾個與他並肩作戰的人呢?你要注意,這些人並不是被說服或者感染而去搭把手的,而是出於本能的或者內心的、與生俱來的價值觀,這就是基督教的救世精神。而且這種基督教精神在片子當中被更深化地演繹。各位讀者記得聖母樹、愛娃嗎?聖母樹掌控一切的生命。愛娃是誰啊?愛娃就是天主教裡面的聖母瑪利亞的形象。這種西方宗教精神所塑造的大愛精神就是《阿凡達》這部電影塑造主角人物方面的第一個要素。

正相反,這個表面的弱者恰恰是最強大的人,因為他的意志最為堅強。比如學習意志,他是所有人里外星語言基礎最差的,但是之後卻是跟當地人溝通最好的。為什麼?他在電影里一語道破:語言就是不斷練習。也正因如此,他是第一個成功學習了全套外星人技能的地球人,並且通過了重重磨鍊和考核。其實這一切都只是在說一個人的故事——美國總統羅斯福。羅斯福身殘志堅,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最傳神的地方是什麼呢?《阿凡達》里主人公沒有雙腿,可是卻能縱橫馳騁,掌控制空權,成為幻影騎士,而現實中的羅斯福雖然身患麻痹,但卻在七年的海軍助理部長和十來年的總統生涯中,建設了世界上最有作戰能力的海軍,使海軍成為美國謀求強國地位的有力「大棒」,為美國世界霸權地位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阿凡達》里演繹的種種冷嘲熱諷,羅斯福都沒少經受。羅斯福所代表的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就是這部電影塑造主角人物的第二個要素。

可是,羅斯福身上並沒有太多的為少數民族打抱不平的影子,那麼,這又是哪裡來的呢?這都來自於美國知名的民族學專家,美國民族大熔爐政策的切身推動者——摩爾根。他的《易洛魁聯盟》開創了民族學這個學科,他的《古代社會》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社會科學界有關古代社會和社會進化的看法。

我相信各位讀者朋友可能對摩爾根都比較陌生。他是一個非常著名的人類學家。他在1846年的時候就進入到印第安人的一個叫易洛魁人的部落,然後當他們的義子,在那邊生活,一起玩,一起拜他們的神,參與他們的各種禮教、各種習俗活動。印第安人在美國混得是很慘的,他們等於是一個被上帝所遺棄的民族,美國白人欺負他們,騙他們的土地,騙他們的人,騙他們的錢,搞得他們一窮二白。摩爾根這個人的一生非常傳奇,早年與志同道合的青年們一起組織了「大易洛魁社」,就專門給印第安人打抱不平,比如說打個官司奪回被誘騙出賣的土地啊,再比如說動員輿論界為印第安人的利益呼籲,籌款給塞內卡部落的子弟上學。摩爾根籌款資助的一個學生——艾利?帕克,學習能力非常強,也算是同時了解部落內世界和部落外世界的人才,所以他倆後來也結下了很深的友誼。這個學生呢,後來成為將軍、被尊奉為印第安人的英雄。而電影《阿凡達》里呢?主人公是當地公主的學生,學習能力非常強,也算是同時了解部落內世界和部落外世界的人才,所以他倆後來也有了很深的感情。當然了,成為幻影騎士的那一刻,他也就成為當地人的英雄了。靡爾根所展現的就是美國強勢文化之下這麼樣一個理解落後民族、幫助落後民族的人。這影射的不就是潘多拉的納維人嗎?《阿凡達》的主角也是被納維人接受之後,成為他們的一部分,才展開一系列的活動。摩爾根所代表的探索如何保護弱勢群體的投影就是這部片子的第三要素。

而這個三位一體的男主角就構成了整部片子的中心。但是這部電影為什麼能這麼觸動我們的心靈呢?因為不管你是基督教裡面的瑪利亞,還是佛袓,或者是其他教派的先知,它們講的都是一種跟自然的通靈的關係,就是跟自然是合一的。這種合一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文明的發展被阻斷了。以前的這些古人寫的《黃帝內經》、《易經》的內容,實際上都跟《阿凡達》裡邊的理念是一樣的——對自然的珍惜。在電影中,當他們殺死一個動物的時候,你看他們在膜拜,說「你是勇敢的」,「謝謝你把你的身體給我」。你看,甚至為了救這個阿凡達,女主角殺死了幾隻狼,她說,狼不該死,就是你的愚蠢讓這些狼死的,這代表她珍惜自然所孕育的萬物,也就是它透過這個電影表達環保的一種態度,從而感動了我們。

中國的這些導演,比如馮小剛,就說《阿凡達》這個故事,實際上在他看來很一般。他說得也對,也不對。《阿凡達》的故事元素,實際上以前都用過了,比方說《與狼共舞》、《最後一個武士》也是類似的故事,因此故事毫無新意。而且,卡梅隆導演在《泰坦尼克號》十四年歸來之後用重金砸出潘多拉的3D瑰麗世界也不是個重點,這種砸重金的做法,在中國導演身上包括張藝謀等人都體現得淋漓盡致,但這都不是重點:其實中國導演的可悲之處包括馮小剛等人沒有搞清楚的就是《阿凡達》的真正靈魂就是讓基督教這種大愛,加上羅斯福這種奮鬥,再加上摩爾根這種救世情懷,幫助落後民族維護屬於他們的大自然。我很擔憂我們中國的導演看不到靈魂,而將注意力都放到了時尚的3D的話,那就太遺憾了,因為3D只是技術的空殼,沒有靈魂。

此外,當我在看這個電影的時候,我一看,我心裡就笑了。笑什麼,你知道嗎?納維人不就是落後民族嗎?男主角不就是一個羅斯福的化身、懷揣一個基督教的救世情懷、一個摩爾根的救世情懷,來幫助落後民族嗎?我們中華民族不就是美國人心目中的落後民族——納維族嗎?男主角傑克來拯救我們這些落後民族了,然後我們這些落後民族的人看這部電影還看得挺高興,你說是不是很諷剌、很好笑。

我想讓讀者了解一下美國的幾次對外戰爭,包括打日本、打伊拉克、打阿富汗,都有它的先頭部隊。先頭部隊不是海軍陸戰隊,而是一幫人類學家,也就是電影中那個女科學家的形象,他們先去研究這個民族的民族性,這一招很厲害。我再給各位讀者舉個例子,美國打日本之前,美國軍方就資助本尼迪克特對日木人的民族性作了深入的科學調研,從而寫出一本巨著《菊與刀》,成為人類學研究的偉大文獻。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孔子》這個電影。我們不要講它的拍攝技巧,不要講它的故事情節,《論語》裡面怎麼講,它就怎麼拍,那些我們不談了,都是技術性的細節。我想請問你,《孔子》跟《阿凡達》有什麼不同?那就是你把阿凡達這個人轉化成為羅斯福,拍了一個《羅斯福傳》來宣揚美國文化,這就是我們《孔子》在乾的事。我請問你,如果你拍個羅斯福傳記的話,有沒有人會看這個電影?基本沒人會看。我們還會像瘋子一樣每天排那麼長隊看3D的《羅斯福傳》嗎?

所以《阿凡達》它把羅斯福升華了,升華成阿凡達。但是我們呢?是把阿凡達退化了,變成羅斯福,變成了拍羅斯福的紀錄片。這就是《孔子》不受歡迎的原因。我們是在用一種非常現實、毫無創造力的手法,想用「孔子」這兩個字來傳達我們的文化,是絕對失敗的。想想看為什麼會失敗呢?你會不會去看《耶穌救世》?會不會看《羅斯福傳》?會不會看《摩爾根傳》?你不會看,你覺得無聊。但是我們《孔子》乾的就是這種事。

我們的《孔子》是把《阿凡達》給世俗化了,把阿凡達回歸成一個凡人,叫做摩爾根,叫做羅斯福。而且即便是回歸,它回歸得也不好。即便還原,也還原得不好。那種《論語》片段化式的處理,存在好多硬傷,有好多技術性的問題我都懶得說了。舉例而言,片子中有一個噱頭,叫「子見南子」,把周迅跟周潤發作為主角。咱先不說歷史上有沒有「子見南子」這回事,我覺得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情節就是當時周迅跟周潤發交流,說《詩》三百篇裡面很多都是描述男歡女愛的,然後周潤發是這麼響應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