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美國到底在幹什麼 第13章 歐洲人怎麼看他:諾貝爾和平獎,怎麼就是奧巴馬?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總之,20世紀是從舊資本主義到新資本主義,從一般資本統治到金融資本統治的轉折點。(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38頁)

郎言郎語:

難道奧巴馬就是個追求和平而不再打仗的美國總統嗎?那他為什麼在2009年年底又決定對阿富汗增兵兩三萬人呢?

大家通常以為這個獎是和平獎,但它其實是一個類似於「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的獎項,說到底,這是個年度「選秀」大獎。

我們的人民解放軍感動了多少中國老百姓啊,絕對是今年全世界範圍內最大規模的人道主義救援。為什麼不頒獎給我們的子弟兵呢?

這個和平獎就是要在國際政治中傳達來自北歐的聲音。為了這個目的,他們甚至可以公然違反自己定下的原則。

諾貝爾和平獎基本上是一個符號化的大獎。跟著感覺走,看誰說出了北歐的聲音,誰的影響切實推廣了北歐價值觀。

奧巴馬之所以得獎就是因為他是一個挪威人所喜歡的家庭型的男人,他愛老婆,愛子女,願意奉獻自己的時間從事公益性質的活動,而且不像柯林頓總統那樣搞婚外情。

奧巴馬當選諾貝爾和平獎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難道奧巴馬就是個追求和平而不再打仗的美國總統嗎?那他為什麼在2009年年底又決定對阿富汗增兵兩三萬人呢?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奧巴馬在與中國的交往上是不是更希望雙方合作而不再搞對抗了呢?我們又該如何通過這次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來了解美國的忠實盟友——歐洲人是怎麼看奧巴馬的?

大家通常以為這個獎是和平獎,但它其實是一個類似於「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的獎項,這是由諾貝爾和平獎特殊的評獎程序決定的。每年的2月1日之前諾貝爾評獎委員提交提名,這個評獎委員的範圍是非常廣的,基本上挪威的社會各界人士都包括在內,這一輪就像超級女聲的海選,沒有任何要求,只要你手裡有一票,就可以提名一個你認為值得的人。這是與諾貝爾物理學獎等其他獎項截然不同的地方。而且,提名之後不是由諾貝爾委員會來決定誰獲獎,而是由挪威議會選出五個議員組成一個特別委員會,最終從這些被提名的人中確定一位獲獎者。這個決定從根本上來說是完全政治化的,代表了挪威議會的國際政治和外交立場。

這樣一來就很容易理解了,只有兩種人會獲得提名。第一種是當年做出了某些事情讓挪威各界人士印象深刻;第二種就是代表挪威議會的一貫立場,評出一個「終身成就獎」,針對一個特別重要的議題,讓全世界聽到來自北歐的聲音。

說到底,這是個年度「選秀」大獎。所以,這個獎每年都是爭議不斷,就像很多人質疑為什麼2005年的超女冠軍是李宇春,為什麼2009年的快女冠軍是江映蓉一樣。而這種爭議,恰恰就是挪威這個北歐國家所需要的。為什麼呢?如果每一年都是實至名歸,毫無懸念,大家就不會再討論這個諾貝爾和平獎了。而北歐國家其實都是政治上的小國,既沒有美國那樣的全球軍事實力,也沒有英國乃至法國和德國的經濟實力,它們要立足於國際社會,並且保證其國家利益,就要發出它們的聲音,來自諾貝爾和平獎的聲音。

因此,這個和平獎就是要在國際政治中傳達來自北歐的聲音。為了這個目的,他們甚至可以公然違反自己定下的原則。比如說,1961年,達格?哈馬舍爾德在獲得提名後、距頒獎數月前逝世,和平獎仍將獎項授予哈馬舍爾德,這樣哈馬舍爾德就成了唯一死後獲獎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們歷史上1917年、1944年和1963年三次頒獎給國際紅十字會,這不是很矛盾嗎?如果諾貝爾和平獎是終身成就獎,你之前不是已經肯定過了嗎?還需要一再肯定嗎?還有聯合國難民署,這個組織的目的就是幫助難民,可是他們卻在1954年和1981年兩度頒獎給聯合國難民署。如果這個應該頒獎的話,那麼今年也應該給我們人民解放軍頒獎了。我們的人民解放軍感動了多少中國老百姓啊,絕對是今年全世界範圍內最大規模的人道主義救援。為什麼不頒獎給我們的子弟兵呢?因為這個獎無法傳遞北歐的聲音。

前西德總理勃蘭特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例子。勃蘭特的任期非常短,1969年才上台,1971年就得獎。為什麼?並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實質性的事情,而是因為他1970年在華沙跪一下,不是向任何人下跪,而是向一塊紀念碑下跪。什麼紀念碑呢?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注意,這還不是猶太人罹難紀念碑,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集中營里的猶太死難者紀念碑。

在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後,勃蘭特突然自發下跪,為在納粹德國侵略期間被殺害的死難者默哀。這一舉動引起了德國國內乃至世界各國的震動。無可否認,華沙之跪極大地提高了勃蘭特和德國在外交方面的形象,華沙之跪也被當成了戰後德國與東歐諸國改善關係的重要里程碑。

但是如果仔細想一想,勃蘭特其實三年之後就下台了,換句話說真正給外交關係帶來的改變其實並不多。更重要的是,其實這完全是他自己的個人行為,在其國內也並沒有非常強的民意基礎。德國《明鏡》雜誌隨後做了民眾調查訪問,48%的德國人認為他的行為太出格,41%的人認為很恰當,11%的人中立。要知道,當時不過是1970年,距離柏林牆被推倒還有將近20年呢。

我們可以發現,其實諾貝爾和平獎是非常臉譜化的,他們選擇的也就是年度最應該銘記的一個人,至於這個人實際上做了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而當他們找不到年度感動人物的時候,才會退而求其次,頒發終身成就獎。畢竟,終身成就獎晚給一兩年無所謂,而勃蘭特的華沙一跪,一年以後可能就被大家淡忘了。而且,你想一想,這些提名的評委,他們會提名誰呢?你只能提名一個人,但是只要你沒死,以後每年都還有機會再提名別人,所以你今年寫下的肯定是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年度人物。這樣一來,你再重新讀一讀諾貝爾評審委員會的話就明白了,「很少人能像奧巴馬那樣吸引全球的注意,並帶給世人未來會更美好的希望。」40年前,勃蘭特也是這樣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並給世人帶來未來會更美好的希望,所以勃蘭特得獎了,儘管他其實沒做什麼。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他跟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07年同時獲獎。他做了什麼?如果說是應對全球變暖,他做的肯定沒有柯林頓多,柯林頓自從卸任總統後就開始四處募集資金,也就是有名的柯林頓基金會,然後在全球各地深入社區,致力於環保、防治艾滋病和普及教育的活動,而且每年都組織全球峰會,把各國領導人聚在一起討論這方而的議題。可是戈爾卻比柯林頓先拿到了諾貝爾和平獎。為什麼?

看一下另外一個同時獲獎者就明白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本身並不進行研究工作,也不會對氣候或其相關現象進行監察。其主要工作是發表與執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有關的專題報告,通過這個報告來達成《京都議定書》的目標。而且他們並不做調研,而是主要根據成員互相審查對方報告及已發表的科學文獻來撰寫評論。換句話說,如果以實際做過什麼的標準來評判的話,還不如頒獎給我們的國家安監局。國家安監局還切實關閉了不少小煤窯,他們卻頒獎給一個空口說白話的機構。

所以,諾貝爾和平獎最核心的原則不在於你做了多少,而在於你影響了多少。戈爾做了什麼?拍了一部電影,或者準確地說,是參與拍攝了一部電影,他連導演都不算。但是他的確通過這部電影以及幕後更多的工作,喚起了人們對全球變暖問題的重視。這樣一來,北歐的聲音就被大家聽到了。

說了這麼多,諾貝爾和平獎基本上是一個符號化的大獎。跟著感覺走,看誰說出了北歐的聲音,誰的影響切實推廣了北歐價值觀。那麼什麼是北歐價值觀呢?

最核心的就是要適合人類的生活和發展。因此,2005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根據國民收入、健康、失業率、氣候、政治、工作保障、性別平等、自由、家庭和小區生活等指標,選出全球最適合居住國家,北歐的挪威、瑞典、丹麥、冰島都入圍前十名,芬蘭排名第十二。看看知名瑞典品牌宜家(IKEA)的創始人坎普拉德就明白了。即使身為世界大富翁之一,他出門旅行仍然坐經濟艙,在公司自掏腰包吃工作午餐。

我們對比五幕場景,就能明白什麼叫北歐價值觀了。

第一,晚上7點到10點,你在哪裡?

我們:人們多在KTV唱歌、打牌、吃大餐、交際應酬、逛街……很少在家(即便在家,也是上網、看電視)。

北歐:此時是Family time,不開電視機的家庭時間。北歐的商店晚上6點鐘就打烊(有時更早),大家都回家晚餐、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