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揭開新帝國主義的「畫皮」 第07章 從匯源談起:外資收購中國企業的真面目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現在已經不是小企業同大企業、技術落後的企業同技術先進的企業進行競爭。現在已經是壟斷者在扼殺那些不屈服於壟斷、不屈服於壟斷的壓迫和擺布的企業了。(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19頁)

郎言郎語:

匯源收購案,《反壟斷法》讓可口可樂出局。

很多專家學者在討論我們該不該用《反壟斷法》來封殺可口可樂收購匯源。這有什麼好討論的?

形勢出人意料,匯源背後外資兇猛。

匯源果汁收購案已經是外資大量收購中國企業的尾聲了。

交鋒中國市場,怎樣的規則可以應對挑戰?

如果沃爾瑪拖欠供貨商的錢,會是什麼結果?

匯源果汁的總裁朱新禮在2003年的時候聽過我的課,當時匯源果汁是被德隆控股的。德隆是我在2001年就批評過的企業,我對它進行過非常詳細的調查研究——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德隆系」。德隆當時控制了匯源果汁51%的股權。

2003年的時候,朱新禮來聽我講課,我就把德隆系的整個戰略思維講了一遍。他聽了以後非常擔心,回去就和德隆系談判。他接受了我的建議,提出要麼他把德隆的51%股權買回來,要麼就把自己的49%股權賣給德隆系。總之他不跟德隆合作了。當時德隆的領導人唐萬新還跟他說,不要聽郎咸平的,他胡說八道,我們是沒有問題的,我升你做副董事長,我們繼續合作。不過朱新禮堅持要跟德隆分手,最後好像是多付了百分之幾十的代價把德隆手中51%的股權買同來,匯源果汁成為朱新禮全資控股的公司。好了,這一次他突然要把自己百分之百的股權賣給可口可樂。

背景提示

2008年9月3日,匯源果汁發布公告稱,可口可樂將以每股報價12.2港元,合計179.2億港元全資收購匯源。這一價格幾乎相當於匯源3倍的企業總資產。消息一出,在香港上市的匯源果汁股價立即從4港元衝到了10港元之上。而匯源果汁這一民族品牌是否會消亡引起了社會各方關注。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國外公司在用天價併購考驗中國的反壟斷。力主本次收購的,就是匯源果汁精明過人的掌門人朱新禮。此前,在匯源與數個競爭對手的交手中,朱新禮從未敗下陣來。這一次他又是怎麼想的,在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的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博弈呢?

可口可樂犯了什麼錯?它太牛了。它不該收購匯源百分之百的股權,如果它稍微聰明一點,收購匯源80%的股權或者合資都沒有問題,再過兩年悄悄把朱新禮踢開,我們就感覺不出來了。可是它太急於求成了,所以它要大力出擊,一次性收購百分之百的股權,結果被判定違反了《反壟斷法》,因此被取消。關於這個結果有很多爭議,可是我要告訴各位讀者,不要因為這個事件而對《反壟斷法》有什麼看法,也不要批評我們的政府。我們不僅不應該反對,事實上,我們做得還不夠。因為匯源果汁已經是外資大量收購中國企業的尾聲了,其實我們從一開始就應該注意外資收購中國企業的問題。關於這一點,我有很充分的證據。

背景提示

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的消息傳出,國內輿論一片嘩然,無論是網民還是專家,幾乎呈現出一邊倒的聲討。多家企業準備聯名上書商務部反對此次收購,理由是可口可樂和匯源合併之後,將壟斷一半以上的渠道,加上可口可樂的財力支持,其他企業基本沒有生存空間。與此同時,可口可樂大舉公關,而朱新禮則態度堅決,很多人沒過多久就把這場收購當做了事實。在美加凈、活力28、樂百氏、蘇泊爾、中華牙膏、南孚電池、小護士、大寶等一個個民族品牌被收購之後,匯源有什麼理由獨善其身呢?然而,這一次可口可樂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它必須通過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2009年3月18日,商務部表態,否決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匯源果汁案成為中國《反壟斷法》頒布後第一例遭否決的併購案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可口可樂未能通過商務部的審查呢?

根據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的報告,在中國已經開放的產業當中,每個產業排名前五位的企業都是外資企業,這意味著什麼?舉例來說,玻璃行業,最大的五家企業全部是合資企業;電梯行業,佔全國產量80%以上的最大的五家廠商全部是外資控股;家電行業,18家國家級定點企業中有11家與外資合作;醫藥行業,20%掌握在外資手中。國內市場汽車銷售額的90%來自於國外品牌。更可怕的是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有21個被外資控制多數資產,也就是說外資是最大的股東。

還有,我相信有很多讀者喜歡喝青島啤酒,你們真的以為青島啤酒是國有企業嗎?沒錯,至少在我講這個話題的一刻它還是國有企業,青島國資局控股30%,以前的第二大股東是百威英博公司,控股27%,他們只要在H股市場多收購4%的股份,就可以取得青啤的控制權。現在幾經轉手,朝日啤酒成為青島啤酒第二大股東。你們心目中的國有品牌轉眼就會變成外資企業。其實我們如果用《反壟斷法》的話,很多企業都該上黑名單,但是來不及了,因為它們都被收購了。

背景提示

2008年8月31日,朱新禮在匯源果汁與可口可樂的收購協議上簽字。而就在當月的第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正式頒布實施。匯源果汁與《反壟斷法》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微妙的緣分。按照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的說法,之所以出台《反壟斷法》是因為「隨著改革開放30年來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的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在各個領域出現了一批足以左右行業發展的大公司、大企業。這些企業中不僅有大型的國內企業,也有跨國公司」,那麼,這些跨國公司正在怎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呢?

不僅如此,中國進出口貿易中55%是外資,其中高科技出口的87%是外資。還有,根據工商總局的數據,輪胎行業的80%是外資,汽車零部件行業75%是外資,整車品牌的80%和銷量的90%是外資或者合資。平板電視行業~70%是外資,電視機的利潤大部分都來自於平板,那是最重要的利潤來源。外資合資葯業佔27%,但是在高端市場,外資在醫院和零售市場分別佔據了47%和52%的份額。其中,降壓藥的前10名中數量過半、銷售額7成左右是外資。再看啤酒行業,中國有多少家啤酒廠?到處都是啤酒廠,只有兩個品牌沒有外資注入,其他你能想像到的品牌都有外資注入。外資保險業開業三年便佔據了中國市場的10%。在上海,外資銀行開業三年便佔據了17%的市場。計算機操作系統95%是外資,英特爾的CPU佔據了85%的市場份額,思科佔據了企業無線網路60%的市場份額。快遞行業20%是外資。水泥行業30%是外資。高端酒店中30%是外資。外資還控股了沒有什麼科技含量的食用油,佔了85%。高檔膠印機70%~80%是外資,裝載機的三四成、工程機械的一半是外資。這些還不算什麼。

我們連養豬都是外資,現在已經轉型的高盛,以前是家投資銀行,它不光養豬,還收購了養豬的整條產業鏈,包括運銷、倉儲、終端零售、批發、養豬。我們的農民是光養豬,而高盛技高一籌,不但生產豬,而且後續一條龍全都有,這就是外資做的事。所以我看到很多媒體的報道就生氣,很多專家學者在討論我們該不該用《反壟斷法》來封殺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這有什麼好討論的?你看看這些數據,我們還有必要討論嗎?讓我告訴你,我們做得太晚、太不夠。

背景提示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我國就採取激勵政策加大對外資的吸引力度。在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給予外資諸多優惠條件。1992年以後,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後,外資在中國出現兩次高增長。巨大的中國市場使各國投資者分享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各種利益。從1990年到2004年,外來投資者從中國匯出利潤達2506億美元,約70%的美國公司在華盈利,約42%的公司在華利潤率超過其全球的平均利潤率。據世界銀行2008年估算,由於引進外資數量大,我國GDP總量中近40%是外資企業創造的。既然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功不可沒,那麼,為什麼又要對這些企業保持高度警惕呢?

既然外資企業效益這麼好,它們在中國開設工廠對我們也是有利的,不但聘用我們的工人,還增加消費,那麼我們何必排斥外資?原因很簡單,我舉個例子,著名諮詢公司麥肯錫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在未來三五年中,中國零售市場的70%~80%將為外資所席捲,包括沃爾瑪、家樂福等等。各位讀者也許覺得沒什麼不好,反正家樂福也不錯,場地人,產品種類齊全,服務態度又好,不像我們的小商店,產品種類不齊全,對顧客還愛理不理的。所以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