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新帝國主義在中國

如果必須給帝國主義下一個盡量簡短的定義,那就應當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人民出版社2001午4月第3版,第77頁。)

在本書付梓之前,出版社的編輯建議我研究一下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提升本書的理論高度。好,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列寧當年是如何概括帝國主義的特徵的:

(1)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這樣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經濟生活決定作用的壟斷組織;

(2)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已經融合起來,在這個「金融資本的」基礎成了金融寡頭;

(3)和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4)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

(5)最大資本主義大國已把世界上的領土瓜分完畢。

一針見血!列寧的這些論述,足以讓我們看清今天的國際經濟本質,足以讓我們釐清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本質。本輪金融危機開始時,記得媒體報道過《資本論》在歐洲脫銷的消息。其實在我看來,歐洲人應該大買特買列寧的「帝國主義論」才對。馬克思的《資本論》,說的是自由競爭時代的資本主義的本質;而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分析的就是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列寧告訴我們,壟斷是今天國際經濟的常態,金融寡頭統治著今天的全球經濟,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已經或者正在瓜分全球的市場。這就是列寧告訴我們的,今天我們要面對的經濟生態。

我想,我們內地的讀者,只要高中畢業,為了應付各種考試,都曾熟練背誦過列寧的這些論述。我奉勸各位讀者,結合你的經濟生活,回過頭來,再好好思考一下列寧的這些論述。

現在,帝國主義以新的面目出現,我姑且稱之為「新帝國主義」。按照列寧的思路來分析,這裡的「新」主要體現在:

(1)壟斷組織今天發展得更為強大,不僅僅通過控制全球的產業鏈,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而且在政治文化上也起著某種程度的決定作用。君不見,某些帝國主義大國的總統、首相、議會,不就是這些壟斷組織的跟班嗎?各位讀者如果好好看看本書中沃爾瑪的案例,就會陰白,沃爾瑪以「貪吃蛇」的方式,是如何整合和控制產業鏈,並形成巨大的壟斷組織的。

(2)今天,帝國主義的金融寡頭,已由傳統的銀行轉變為現代的「投資銀行」了。他們不僅僅與產業資本融合,而且與傳統的銀行資本融合;這種融合已經不是簡單的合作,而是通過各種金融工具,控制產業資本和傳統的銀行資本。不僅如此,他們還充分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發明了各種金融產品和槓桿工具,撬動全球全社會的資本,呼風喚雨,為一己私利,牢牢控制全球的經濟資源。他們不僅能使某個產業破產,還能做到使某個國家破產。本書中所談到的所有案例,都有現代金融寡頭的影子。

(3)今天已經不是簡單的資本輸出的時代了,而是資本自由化的時代。資本自由流動的力量,已經今非昔比。請各位讀者好好思考一下今天的金融危機,回頭再看看南美金融危機和亞洲金融風暴,就會明白金融寡頭的「資本輸出」戰略,是如何利用資本自由化規則,來搞垮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的。我們的「秀水街模式」,是很難與金融寡頭操縱的「華爾呶理街模式」對壘的,用「產品輸出」來和「資本輸出」競爭,輸贏一開始就已見分曉。

(4)本書中的案例足以證明國際壟斷組織已經形成強大的同盟,也就是說,通過產業鏈高效整合的形式,牢牢控制著某個行業或者產業。這些國際資本壟斷同盟,已經超過了槍炮的力量。關於資本國際壟斷同盟,請各位讀者好好看看本書中「孟山都、四大糧商和華爾街」的案例,就會知道,他們是如何形成國際壟斷同盟,並操控全球農業的。

(5)今天最大的帝國主義大國,已經不滿足於瓜分土地了,而是通過資本來瓜分世界市場。過去主要是通過戰爭來瓜分土地從而佔領市場,現在省事多了,通過資本或者壟斷聯盟來直接瓜分國際市場,以實現資本的目的。也就是說,過去的「瓜分土地」已經演變成現在的「經濟殖民地」了。請各位讀者看看本書第三篇,就會知道外資是如何瓜分市場,進而控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命脈的。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新帝國主義不僅僅是一個學術和政治概念,它已經嚴重地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現在的生活,以及未來的生活。

看我們中國,我要告訴各位讀者,帝國主義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中國,而是借屍還魂,以我們不知道的面目再度出現了。本書就是要揭開新帝國主義的真面目。根據列寧的定叉,帝國主義的核心,不在於「國」,而是在於其背後的「壟斷組織」。

新帝國主義,其帝國主義的本性並沒有變。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和國家之間配合得更加嫻熟和默契。它們利用資本和軍事實力,創建所謂的遊戲規則,設置圈套,套牢弱勢國家和民族。新帝國主義不僅僅是要自然資源,而是要牢牢控制從農業到工業到各種可能牟利的產業,最終實現從思想上控制一個國家和民族,在產業上讓你完全依附宗主國。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帝國主義的新本質。

本書取名「新帝國主義在中國」,並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為了激起所謂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而是要警示國人,尤其是政府部門和民族企業,徹底丟掉幻想,在認清帝國主義新本質的前提下,與之進行有效的競爭和合作!在當下的全球性時代,力爭成為遊戲規則的制定者之一,才是我們的理性應對之道。

本書在敘述以及對每一個案例的解讀中,雖然沒有明確按照列寧關於帝國主義的五個特徵的論述去分析,但是各位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和體會。

本書由五篇構成:

一百多年前,大清王朝靠茶葉出口源源不斷地創造著貿易順差,英國人為此不得不從墨西哥籌措白銀,才能持續向中國採購茶葉。全球範圍內的這麼折騰,到頭來還要把白毒艮源源不斷地運到中國,英國人當然不甘心,於是他們搞出了一個兩步走的計畫。

首先,從東南亞搞到鴉片,然後走私到中國,通過鴉片貿易把中國人的白銀再賺回去,從此就再也不用費勁去墨兩哥挖銀礦了。最後搞得中國白銀大量外流,林則徐上書說這樣不行,再這麼下去就要亡國。於是道光派他去廣東調查。林則徐到了廣州以後,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把煙館燒了,第二把火燒了煙槍,第三把火就把鴉片給燒了。英國人不爽了,於是派艦隊來,來了不跟林則徐過招,直接開到南京,把京杭大運河給封鎖了,這下北京城裡的糧食供應就斷了,最後大清王朝派出首席談判代表琦善簽訂了《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一共四條: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協定關稅。當時道光皇帝看了這四條,不是勃然大怒,也不是覺得愧對祖宗,而是大發感慨:琦善呀,你這個首席談判代表太有才了,這麼幾個條款就把習野么多總兵都趕不定的英國人送走了。於是道光即刻下令,林則徐退休,琦善封賞。

為什麼道光皇帝覺得很划算呢?

第一條,他一看英國人要的不過是一個從來沒聽說過的小島,叫香港島,比今天的香港小多了,只不過是一個小島。當時的對外通商城市是廣州,香港島不過是個不毛之地,算得了什麼?我泱泱大國,送給他就是了。

第二條,賠款。這也無所謂,才二十多萬,攤派給廣州十三行就是了,十三行的老闆個個身家都上千萬兩白銀。

第三條,通商口岸多開放幾個就是了,反正廣州開放了一百多年也沒出什麼大事兒。

第四條,也是我們今天看起來最為痛心疾首的,為什麼呢?中國自己生產的產品承擔的各種苛捐雜稅非常高,而根據這個條約,外國貨以後只需要承擔甲亍分之十幾的統一稅率,從此以後,中國的企業家就註定要面臨先天嚴酷的經營環境。更要命的是,這個固定稅率以後如果要改的話還得跟英國人商量,這不就相當於把關稅都交給外國人控制了嘛!可是道光不這麼看,當時的情況是清朝的官員腐敗不堪,中央規定的稅率其實不到5%,可是地方海關盤剝的各種手續費、紅包等等,加在一起就有20%,這樣統一規定之後,朝廷拿到的錢反而更多了,所以這事兒讓道光很高興,一直搞不定的收稅和反腐敗問題也一併解決了。

可以看出,真正的不平等條約都不是人家逼迫你簽的,我們中國人這點骨氣還是有的。可是帝國主義深知我們的弱點,那就是皇帝未必知道首席談判代表都幹了什麼蠢事,而這個首席代表根本不管本國企業的死活。誰叫你笨呢?當年簽訂條約的時候,滿朝文武都覺得割了老祖宗留下來的江山,顏面掃地,卻不知道協定關稅才是真正要命的。等到發現不對勁的時候,冉想補救為時晚矣。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