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中華文化下的四大商幫 第13章 浙商之二:寧波幫

有人說他們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商:

上海昔日的繁榮離不開他們,經濟領域的數個第一都是由他們創造的。

他們是最懂得運用廣告的一個商幫,有著商業奇才的經營謀略。

有人說他們是最愛冒險的商幫;

有人說他們是近代最優秀的商幫;

有人說他們的成功是源自創新精神。

在同時代的「晉幫」、「徽幫」、「湖幫」逐步衰落乃至銷聲匿跡的今天,為什麼「寧波幫」卻能歷久不衰、欣欣向榮?

背景提示

在浙江寧波三江口附近的廣場上,矗立著一組雕像。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雕像中的每一個人都是背著行囊、準備離家上路的樣子。這組雕像的名字叫「三江送別」,是為了紀念當年寧波幫的生意郎為了生存、外出經商的情景。

如今,浙商的足跡也遍及全天下,在北京有「浙江村」;截至2007年年底,僅在上海的浙商企業就有5萬家,在滬投資總額位居全國首位;在歐洲、非洲,甚至戰火中的中東地區,到處都有浙商的身影。而浙商中寧波幫無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商幫,他們的歷史雖然沒有晉商、徽商那麼輝煌,但是他們對於今天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那麼,作為浙商的代表,寧波幫的發展中有什麼傳奇故事呢?他們的成功有什麼秘談嗎?

寧波幫的出身和徽商差不多,也是土地特別貧瘠,人口特別眾多。以前我們有一句話,叫做「湖廣熟,天下足」,就是說湖廣這裡的省份收成好,天下都可以吃飽了。可是這個話到了寧波就不一樣了,叫做什麼?叫「寧波熟,一碗粥」,寧波的收成只能做成一碗粥就沒了。所以在這種困難的營生環境之下,塑造出寧波人經商的氛圍。而且我們歷史上成功的商幫只有兩個,一個是寧波幫,一個是廣東幫。為什麼?都靠海。而且這些地方都是買辦集散地,首先接觸西方現代管理知識的,就是寧波、廣東的這一批人。

由於太貧窮,因此他們的原始資本積累是在當時萬分危險的海面上做生意,非常難。在宋朝,福建沿海做生意的人拜一個神,叫做媽祖,就是海上之神,保護這些漁民的。可是浙江人除了拜觀世音之外,並沒有特別的神保護浙江老百姓。你聽我講過徽州和湖州後就會發現,這些商幫都是莫名其妙的機會來了,比如鹽的機會、蠶絲的機會,然後獲得成功,到最後歸於平淡。但是寧波幫不一樣,它主要來自於波濤洶湧的海上貿易,到清朝中葉主要的來源是對日本做銅的貿易。

背景提示

寧波地處東海之濱,是中國最早開放的貿易口岸之一,唐宋以來,寧波商人與國外就有了貿易往來。

開放帶來的商業文明使寧波人擁有了闖蕩天下的雄心。一個多世紀以前,當鴉片戰爭的硝煙還未徹底從上海灘頭消散的時候,一水之隔的寧波人便背井離鄉,來到了上海這片新天地。他們在黃浦灘前結營搭寨,建立起最早的棚戶區,憑藉著手中的理髮刀、菜刀和栽縫剪刀,開始了他們闖天下的創業之路。

而人們就把舊寧波府所屬的鄞縣、奉化、慈溪、鎮海、定海、象山6縣在外埠經營的商人,稱為寧波幫。

那麼,寧波幫是怎樣創造出經濟神話的呢?

我請各位讀者想一想,全中國第一個設立郵局的是誰?我再告訴大家,你們都知道,美國的郵局是美國唯——家圓有企業,幾乎全世界的郵局都是政府行為,中國就更不用說了。那麼大家知道全世界第一個郵局是誰做的嗎?寧波人。什麼時候做的?我把這個列舉給大家參考,是1403年,就是明成祖時代,永樂年間,成立了第一個民信局,也就是現在的郵局。1403年,當時還處於冷兵器時代,那個時候運送貨物都要找鏢局。當時的民信局是書信、報刊、銀票都可以郵遞,同時兼送貨物。

人家憑什麼把書信、契約交給你?因為寧波商人的信用是絕佳的,基本上可以說是一諾千金,這個就是我常常講的信託責任。寧波商人在600多年前就非常強調信託責任,當你到我的民信局投遞東西的時候,我對你就有無限的責任,這就是信託責任,而且孫中山先生在1916年也對寧波人有非常高的評價,他的原意就是說,寧波人是全國最好的商人,就是這個意思。寧波人到底有什麼樣的特性?我覺得,我下面講的內容都和寧波商幫的創造力有關。

你想想看,600年前就能想到郵局,這種創造力不是一般的,而其後寧波商人所有的企業行為,基本上都來源於他們的創造力。而這種創造力不是我們說的清朝末年當了買辦才有的創造力,因為1403年的民信局已經充分顯現出寧波人的創造力,這點讓我感到非常驚訝。

背景提示

在寧波,有一條名叫「藥行街」的街道,20世紀20?30年代,這條街上曾經開滿了大大小小的藥鋪。由於寧波人「講信用,重誠信」的經商理念,這條藥行街一度成為中國藥材業的中心。寧波人做生意講究貨真價實,直到今天我們依然能夠看到這些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絲毫未見褪色。

在寧波有句俗話叫「天下之主,不如買主」。這句話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如果沒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胸懷是根本做不到的,寧波幫的誠信就是在一次次的商戰風雲中創建起來的。

首先談一下宋漢章,他是非常典型的代表,非常非常具有信託責任的一個人。他在1931年創立了中國保險公司,資本額250萬銀元,1個銀元等於0.72兩白銀。當時榮毅仁家族在1931年把漢口的一個紡紗廠投了意外保險,很不幸發生火災,賠償多少錢呢?200萬銀元,等於144萬兩白銀,剛好夠買一艘鐵甲艦。可是宋漢章當時只有250萬的資本,他接這個單子運氣實在不好,榮氏家族燒掉了,一下要賠200萬,由此鬧出一個軒然大波,你賠不賠?當時的情況是「十賠九不足」,當然現在也差不多。當時很多投保戶很緊張,你到底賠不賠?要從250萬資本裡面賠出200萬,可是宋漢章他是寧波人,從1403年開始寧波人形成的信託責任,內心的深處告訴他非賠不可,於是咬著牙賠出來。賠了以後榮氏家族非常感謝,可能期望你賠一半就不錯了,沒想到是全賠,速度很快,因此榮毅仁在《申報》上面大肆登廣告表示感謝,同時也等於替宋漢章的中國保險公司做了一個正面的推動,使其更加深人一步。當時的保險業能有這種氣魄和這種信託責任,確實非常難得。

而且我們在寧波市裡面逛,會看到很多的老字號藥鋪,我們中國目前現存的老字號藥鋪有81家,大家猜一下有多少家是寧波人的?13家,佔了16%的比例,81家老字號藥鋪裡面寧波人佔13家,這個比例不可謂不驚人。最近這兩年播出的一個電視劇叫做《大宅門》,大家看過沒有?講的誰的故事呢?它的原型就是寧波的樂氏家族在北京創辦的同仁堂。

這個家族在做葯的時候,任何的藥方都是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所有的藥物沒有一個不是真的。他們嚴遵祖訓,一絲不苟,雖然下很多人蔘,非常貴,他也不省料,這是寧波商人當時的水平。從明朝到清朝,我相信就是信託責任帶動了整個寧波幫的生存。

背景提示

曾經在上海租界遍布的大多是以西方人的名字命名的街道,而其中也有兩個中國人的名字,這兩個人就是虞洽卿、朱保三。他們都是當年叱吒風雲的寧波籍人物。

1898年,法租界當局企圖霸佔寧波同鄉會的駐地「四明公所」的地產。當時的寧波人馬上召開同鄉代表大會,發出了罷工罷市的決定。緊接著,全上海的寧波人都行動了起來,在外國輪船公司工作的寧波籍水手、碼頭挑夫、郵電工人,甚至在外國人家庭中服務的寧波廚子、保姆都自動離開洋人的公寓。整個法租界癱瘓了。最後,法租界不得不做出讓步,保證永不侵犯四明公所。

是寧波人的團結成就了這次勝利。而在商業活動中,寧波人也是用團結的力量一次次在危機中化險為夷。

1909年,也就是虞洽卿這位先生,不曉得腦子出了什麼問題,當時在英國的太古洋行以及法國的東方公司的壓力之下,他突然想搞渡輪。當時從上海到寧波的渡輪的票價是1塊錢,他說5毛錢坐一次渡輪,他直接成立一家寧紹輪船公司,和英國、法國的洋行競爭。你憑什麼競爭?人家太古洋行財大勢大,跟你幹了,把票價降到3毛,虞洽卿干不下去了。於是寧波商幫的一群人組織了航運史上絕無僅有的行業維持會,他們集資了10萬銀元補貼虞洽卿,就是每一張票補貼2毛錢,讓他也用3毛錢和太古洋行競爭,因為這個事情,虞洽卿起死回生了,同時這個行業維持會的會員還把貨物都交給這家公司來運輸,幫助他。最後呢,虞洽卿在競爭中最終打敗了太古,從而取得了勝利。

這是什麼年代的事呢,是清朝末年,1909年,宣統元年。當時的外資企業比現在的外資企業囂張到不曉得多幾千倍,你怎麼敢在老虎頭上動土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