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中華文化下的四大商幫 第10章 晉商

他們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商業文化,被譽為中國最成功的商幫。

這就是晉商。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晉商抓住了機遇,積累了資本?

晉商是如何創造奇蹟的?他們的成功有什麼秘訣?

背景提示

紐約曼哈頓區的南部有一條全球聞名的街道,全長僅500多米,雖然狹窄而擁擠,卻雲集了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聯邦儲備銀行在內的眾多金融機構,被稱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神經中樞」。這便是華爾街。

然而,百年之前的地球另一端,在中國的境內,早就孕育了掌控當時中國金融業的「清代華爾街」。當地的商人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票號」開創了中國金融史上的輝煌歷程,實現了「匯通天下」的宏偉理想。到1904年,山西票號已經在100多個城市開設了450家分號,那時,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裡比較大的金融機構,其總部大抵都設在平遙和太谷的尋常巷陌間,正是在這些並不起眼的房屋瓦舍里,山西商人創造了百年的傳奇基業。

我先引用一段梁啟超的話。他寫的是比較簡單的文言文,還可以看得懂。

鄙人在海外十餘年,對於外人批評吾國商業能力,常無辭以對。獨至有此歷史(就是山西的晉商),有基礎能夠繼續發達的山西商人,鄙人常以此自誇於世界人之前。

這是一個真正懂得中國的偉大經濟學家講的話。而且還有一個人也講過類似的話,他就是當時的格蘭特將軍,他是一位英國人。他說,他漫遊歐亞大陸,但絕對沒有想到,到了中國看到山西的小商人,他們是如此之厲害,竟然還能夠把猶太商人打敗。

所以說,所謂過去的晉商,在中外歷史上,都獲得了非常高的評價。我認為我們有必要讓全世界了解晉商,而且我們也希望在梳理晉商整個發展史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一點啟發。首先我想簡單談一談晉商的發跡史。晉商基本上是靠地利之便,加之天時與人和而成功的這麼一群商人。

背景提示

晉商的輝煌是與它獨特的地理環境分不開的。山西自古擁有全國獨一無二的鹽池,物產豐富,與河南、山東等產糧大省鄰近,又處在東部與西部、南方與北方相接的位置,山西人自古就與少數民族雜居在一起生活。這些優勢使得山西在明清之前就擁有發達的商業貿易,更是明朝晉商形成的物質基礎。

第一批山西商人是怎麼發達的呢?在明朝開國的時候,北方邊防軍駐軍總共有90萬人,分成9個兵站,也就是9個據點。為了防止北方的匈奴,就是元朝滅亡後的蒙古人的侵犯,所以叫9邊,即9個邊防站。這9個邊防站里有4個在山西省,這就給山西人帶來了一個得天獨厚、能夠發達的機會。由於9邊駐軍非常多,達到90萬人。因此糧草就是個大問題。明朝剛開國的時候通常都命令山東、河南、湖南的人來運送糧草,搞得天怒人怨。最後明朝政府想了一個辦法,叫做「開中制」。具體來說就是鼓勵商人運糧草到9邊,然後明朝政府給他一個鹽票,當時叫做鹽引,實際上就是鹽票。

背景提示

中國古代各朝政府對食鹽都採取專營政策,主要原因是控制食鹽獲得的利益很大,絲毫不亞於今天控制石油和煤礦的利益。明朝時期,政府實行鹽引制,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實際上是獲取食鹽的一紙憑證。有了這紙憑證,就能換到巨額的利益。雖然山西並不是糧食產量非常豐富的地區,但是早期的山西商人卻牢牢把握住了這次機會,這是晉商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拿到鹽引以後,商人們就到中國的沿海地區產鹽的地方去買鹽,比如海鹽,還有山西的岩鹽。由於當時做鹽的技術是非常不到位的,所以是暴利行業,買了鹽以後,可以立刻倒賣獲取暴利。明朝政府就靠著這一種激勵機制,鼓勵商人運糧到北邊,換鹽引去販鹽,然後再來圖利自己。

當時的山西商人就在這個環境之下,憑藉這樣的便利條件,他們囤積大批糧食運到北邊,拿鹽引換河東鹽、長蘆鹽、山東鹽。河東鹽就在山西,長蘆鹽、山東鹽就在附近的濱海地區。由此他們可以和當時的徽商平分秋色。但是,經過長達百年的運營之後,這個制度產生了重大問題——腐敗。當地官員拿著這個鹽引不給山西商人,而給自己的親戚,如自己的小姨子,或者自己的表弟,讓親屬去牟利。所以親屬不用運糧食,也能得到鹽引。而辛辛苦苦的山西商人把糧食運過去,搞不好還拿不到鹽引,被打一頓都有可能。因此,這個制度被破壞了。當時隨著財政收入的增加,明朝政府撥往9個邊防據點的餉銀也逐漸增多。因此,在明朝中期,政府開始允許用銀兩換取鹽票。於是政府又推出一個新制度,叫做「開中折色制」。

開中折色制始於1492年,明朝政府規定,商人不用再到北部邊疆用糧食換鹽票,在內地就可以到鹽運司用銀兩換取鹽票。也就是說運糧食的議案全部取消不要了,你們拿錢來換鹽引,拿錢來買這個鹽票。這麼一來,摧毀了整個山西商人,因為山西商人已經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就準備去換鹽引的。這個法案一出來,這麼多糧食賣不出去,造成山西商人的幾乎集體破產。山西商人當時不叫晉商,叫什麼呢?叫鹽商。所以山西商人是靠賣鹽巴發達起來的。這樣一來,山西商人先前具有的地理位置優勢蕩然無存,對鹽票的控制也沒有了,再加上官員腐敗,山西鹽商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但是我在這個時刻要給山西商人,所謂鹽商一個很好的評語,叫做危機。什麼叫危機,有危才有機,有危險才有機會叫危機。當時的山西商人並沒有因此被打垮,因為明朝敗亡了,清朝起來了。清朝的創建者滿族人是當時的北方異族,所以清朝跟蒙古之間是互相通婚的,蒙古族與滿族關係很密切,因此北方相對安寧。當時北方產什麼東西呢?北方產人蔘、貂皮、靈芝等等。南方產什麼呢?鐵鍋、鹽巴、茶葉。而北方跟南方的貿易交界點又是山西,所以山西商人得了清朝的地利之便,加之北方沒有戰爭等外患,於是就開始貿易,可以算得上是「國際貿易」了。當時沒有貨幣,讀者知道當時怎麼做貿易嗎?因為北方蒙古那邊的人非常需要鐵鍋,但他們自己不會造鐵鍋,必須得由山西商人從南方運鐵鍋給北方,那怎麼換呢?山西商人就說他要換貂皮。好,臂如一個大鐵鍋放這裡,就把貂一隻只放進來,貂是小動物,一隻只放到鐵鍋裡面,等到那些貂把鐵鍋佔滿以後,好了,鐵鍋給你,貂給我。這就叫做以貨易貨,雙方都認為討到大便宜了,都覺得對方傻裡傻氣的,把貂放滿鐵鍋就給我了,傻死了。所以這個交易很愉快,大家都很高興。

背景提示

晉商之所以被譽為中國最成功的商幫,是與他們的勤奮和戰略眼光分不開的。清朝時,山西商人壟斷了中國北方的貿易和資金調度,但他們並沒有把目光局限在國內,還開拓了廣大的國際市場,不僅插足整個亞洲地區,甚至把觸角伸向歐洲市場。在莫斯科、彼得堡、朝鮮和日本等十多個地區,都有過山西人開辦的商號或分號。

榆次的常家從中國輸出夏布,從朝鮮輸入人蔘,被稱作「人蔘財主」;介休的范家,幾乎壟斷了對日本的生銅進口和百貨輸出。曾有人說:「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但是當時的山西商人做的還不只是如此,我認為這個時候才開始叫做晉商。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大家推崇,因為這個時期的晉商,開創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產業鏈經營。我最近出了兩本書,叫做《產業鏈陰謀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分上下兩冊,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可是我告訴各位,在大清王朝的初期,全世界能夠掌控整條產業鏈的應該是從山西商人開始的。因此,我很願意在這個時刻稱他們為晉商,以前他們只是賣鹽巴的小商人而已,這個時期就不一樣了,應該叫做晉商。我舉個例子,像我們中國今天自詡為製造業大國,其實真正的製造業大國還未必是我們。

比如,今天我們中國的工廠生產一個芭比娃娃,它的出廠價是多少?1美元;賣到美國沃爾瑪的零售價是9.99美元,接近10美元。那麼,10美元減掉1美元的9美元是誰創造的?是除了製造以外的所有大物流環節創造的,包括運輸、包裝、物流、倉儲、批發、零售,整條大物流產業鏈創造的9美元的價值。因此對於晉商而言,他們已經比我們這一代企業家,更加睿智地發現,你要做一個成功的商人,就必須掌控整條產業鏈,而不只是製造。而且這個思維在當時特別的重要,因為當時所謂的商人是什麼意思?就是從湖南拉一車貨到湖北去賣,這就是當時商人的水平。可是晉商從南方販茶葉,從製造到包裝、加工、運輸、批發,到最後的零售,整條產業鏈完全掌控。我相信這是全世界第一條產業鏈的高效整合,相當的不容易。也就是說,以芭比娃娃為例,它所賺的不是簡單的茶葉的1塊錢,而是整條產業鏈的1+9塊錢,整條10塊錢全部由晉商所囊括,這個才是真正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