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編者語:一顆現實生活難以滿足的雄心

在文學作品不斷湧現的今天,讀者的選擇越來越多,但究竟什麼樣的作品才是值得一讀的呢。或者說,什麼樣的作者的作品,會讓人讀了之後,覺得不白讀這麼一本書呢。這讓我想起了獲得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拉美文學大師略薩,他在寫給一個青年小說家的信裡面,有一個答案,我想是可以放在這裡作為答案的。他說:

如果你同意這位拉美文學大師的答案,你或許可以試一下《原來的世界》這本書。因為這個作者,永遠有一顆不滿足於現實的雄心,他用敏銳和短暫的虛構天地通過幻想的方式來代替這個經過生活體驗的具體和客觀的世界。

代序:不管是沉睡著的,還是正在蘇醒的……

日本醫學博士江本勝先生用十年時間做了一項令世界震驚的試驗,在攝氏零下5度的冷室中用高速攝影的方式拍攝下水的結晶體,只是這些結晶體的拍攝需要人為的外部刺激。當播放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時,所拍攝到的水結晶美麗工整,當播放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時,所拍攝到的水結晶會呈現出一種華麗的美!如果在裝水的瓶壁上貼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讓水「看」,結果看到「謝謝」的水結晶非常清晰地呈現出美麗的六角形,看到「混蛋」的水結晶則破碎而且零散……

這不是一種神奇的呈現,而是一種信息的傳遞!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在相互之間產生著感應的。這種感應是以另一種能量的形式隱藏在顯性的物質背後,它可以直抵人心,也可以溝通萬物,甚至可以驚天動地……

當人類無知地開始以地球主宰者的身份自居時,更相信的是感知和直覺,而逐漸忽略了感應的能力。盲目自大和妄自菲薄使人類對神奇的大自然失去了僅有的虔誠和敬畏之心,變得越來越狂妄無知,以至於最終肆無忌憚無所欲為!

這是一場災難!

其實,冥冥之中,人類的心靈在和大自然發生感應的同時,大自然也同樣在感應著人類。和諧的溝通首先是從內部開始,而不是從外部的滲透。人的心靈和大自然的心靈一直都是息息相通的。

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地假設,人類的心靈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信息感應器,它在對山川大地以及周圍的事物和環境發生感應的同時,也在輸出著一種微妙的波動著的能量,這些能量無形中在心與心之間,人與環境之間傳遞匯聚積蓄醞釀。這種能量終究會形成一個又一個爆發的奇點,而與外部的環境發生交流和碰撞!

災難始於人心,而非自然!

所幸的是,在人類集體昏悖的現實面前,依舊有清醒著的頭腦敏銳地撲捉到了大自然傳遞出的微妙信息,它讓人類可以從慾望和無知中趨於清醒,就像江本勝先生做的「水知道答案」這個試驗!

事實上,從遠古時代開始,人類一直企圖尋找到抵達大自然心臟的途徑,以求觸摸到大自然這顆心臟跳動的節和韻律,讓一種真正的和諧成為可能。他們用虔誠和敬畏之心,鍥而不捨地和大自然進行著溝通,過程儘管緩慢而且艱難,但卻從未終止!

可是,當遠古的人類伸出文明的觸角,用他們的虔誠和敬畏之心去探尋通向這顆心臟的途徑之時,他們卻一次次地與這條途徑失之交臂!因為,人類文明在進入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引入到了自己為自己設置的誤區……

可以確定地說,通向地球那顆心臟的途徑是真實存在的,它就在北緯三十度的緯線上!

而這條線,被現在的人類視為了死亡之線!

曾幾何時,在這條緯線上產生一次又一次的璀璨文明,古埃及金字塔群,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達西里的「火神火種」壁畫、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傳說中的大西洲沉沒,以及讓無數個世紀的人類嘆為觀止的遠古瑪雅文明遺址和三星堆青銅遺址……這些璀璨的文明一次又一次地向現代的人類證明著他們探尋那顆心臟的足跡……

儘管這些璀璨的文明無一倖免地消失在了歷史的斷層里,但是,他們終究還是留下了一些文明的碎片給未來以啟示,現在和未來的人類可以通過這些殘片的記憶探尋到遠古人類曾經走過的足跡,以求得到和那顆心臟靠近的契機!

曾經輝煌的遠古文明雖然在歷史的塵埃中煙消雲散,但它卻用遺留下的文明殘片向現在和未來暗示著,在北緯三十度線上,有一扇我們需要去開啟的門,不管是沉睡著的,還是正在蘇醒的……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