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三章 在達納科的兩日停留

兩天前,東方的天邊就顯現出了山巔的輪廓,據船老大帕夏爾和瓦爾戴斯說,那是雅帕卡那山,他們還說這座山裡有神靈在活動,每年2、3月份,神靈們都會在山頂點上一把火,火苗一直竄到天上,熊熊的火光把整個地區都映亮了。

10月11日傍晚,兩條船駛到山腳下,才得見了此山的真面目——長4公里,寬1.5公里,高約1200米。

從卡里達開出之後的3天里,船一直趕上順風,暢行無阻,很快駛過了魯娜島、穿行在兩岸茂密的棕櫚林掩映下的河面上。所遇到的唯一的一個急流段是叫「魔鬼渡」的一小段河道,幸運的是,魔鬼這次沒有從中作梗。

雅帕卡那山所處的平原伸展在奧里諾科河的東部。按夏方榮的說法,此山的形狀極像一具大棺材。

「所以說,」熱爾曼·帕泰爾納說,「它怎麼可能不成為神話中形形色色的各路神靈鬼怪的聚集地呢?」

山的對面,河流左岸,過了馬維拉島之後的地方就是委內瑞拉政府專員的住處了。專員是個混血,名叫馬紐艾爾·阿桑松。他和同是混血的妻子住在那裡,還有好幾個孩子——總的說來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家庭。

兩隻船停在達納科時,天已經黑了,之所以這麼遲是因為「加里內塔」受了一點損傷。當時它被捲入了旋渦,瓦爾戴斯使出渾身解數,也未能避免它碰上岩石的一角。船破了一個洞,倒是小得很,用乾草一堵就不礙事了。不過,為了以後的航行安全,還是應該徹底補好,修船的地點自然是達納科。

乘客們整晚都待在馬維拉島南岸腳下,沒有將他們的到達告知專員。

第二天天一亮,船就穿過島岸與河岸之間的狹窄水道,靠上了一個類似於棧橋碼頭的貨物裝卸點。

此時的達納科已由夏方榮時代的一個簡陋牧場發展成了一座村莊。

說得更精確一點,達納科的發展是幾年前才開始的,現在勢頭正猛。這完全歸功於馬紐艾爾·阿桑松的智慧和能力。他本來在離聖費爾南多不遠的瓜查帕那任職,為了逃避聖費爾南多總督三天兩頭的征遣,他主動要求到達納科工作。在這兒,他幾乎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地自由行動,這種自由已經帶來了豐碩的成果。

第二天一大早,馬紐艾爾就得知了兩條船的到來。他領著幾個手下前往迎接來客。

遊客們趕緊上岸。讓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聖費爾南多總督寫給奧里諾科河上游專員們的信拿出一封遞了上去。

馬紐艾爾·阿桑松接過信,看了一遍,用頗為自傲的口氣說:

「以往在達納科停靠的旅客沒有出示過這種信,照樣受到了我很好的接待,外國人,尤其是法國人,在我們委內瑞拉的村莊里總會受到禮遇的。」

「我們對您表示感謝,馬紐艾爾先生,」雅克·艾洛赫說,「我們的一隻船出了點兒毛病,不能不在此修理一下,所以我們大概要煩擾您48個小時……」

「一個星期都沒關係,隨您的便,先生。法國人特呂松對奧里諾科河上游所有的種植園主都有恩,對他的同胞達納科是熱烈歡迎的。」

「我們早就知道會受到殷勤招待的,馬紐文爾先生。」讓說。

「您是怎麼知道的呢,年輕的朋友?」

「因為5年前,我們的一個同胞在上溯到奧里諾科河源的途中曾受到您的慷慨款待,就像您今天對待我們一樣。」

「夏方榮先生!」專員叫了出來,「是他!一個無畏的探險家,他給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還有他的同伴穆索先生。」

「您給夏方榮先生留下的印象也同樣好,馬紐艾爾先生,」讓說,「您為他提供的幫助,他在遊記中都提到了。」

「您有那本書嗎?」馬紐艾爾十分好奇地問。

「有啊,」讓說,「如果您願意的話,我可以把跟您有關的段落翻譯給您聽聽。」

「那真是太好了,」專員說著,朝旅客們伸出手去。

遊記除了盛讚馬紐艾爾·阿桑松及其在達納科的住宅之外,還提到了特呂松先生,是他在奧里諾科河上游為法國人博取了崇高的榮譽。

大約40年前,特呂松先生來到奧里諾科河上游這片地方。在他到來之前,印第安人根本不懂得開發利用橡膠林。直到他來了之後,向當地人傳授割膠技術,才使得這些偏遠地區依靠采膠致了富。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以采膠業為支柱的省份里特呂松先生的名字叫得如此之響,如此深入人心。

馬紐艾爾·阿桑松60歲上下,看上去依然強健,黝黑的皮膚,聰慧的面容,熱情的目光,他善於指揮,總能讓別人服從自己,但他心地善良,對種植園的印第安工人非常體貼關懷。

工人都屬馬里基塔雷族,是委內瑞拉土著中最優秀的部族之一。圍繞種植園建起來的村莊里住的也全是馬里基塔雷印第安人。

旅客們被專員允許在村裡暫住之後,修補「加里內塔」的命令馬上下達了。需要把船卸空,拖到沙岸上,倒扣過來修補船底,專員提出派幾個工人供瓦爾戴斯使用,有了他們的幫忙,兩天就能解決問題。

上午7點。陰天,但云層很高,不會下雨,氣溫也較適宜,不超過27℃。

一行人穿過枝葉茂密的樹叢,朝離左岸約500米的村子走去。

馬紐艾爾·阿桑松、雅克·艾洛赫和讓走在前頭,後面跟著馬夏爾中士和熱爾曼·帕泰爾納。他們腳下的路寬寬的,修整養護得很好。

一邊走著,一邊由專員向旅客們展示種植園豐富的出產。芒果樹、檸檬樹、香蕉樹、可可樹、「木斧」科的棕櫚樹——馬夏爾覺得這個名字起得十分恰當,一直延伸到河岸邊。再過去是大片的豐產香蕉園、玉米田、木薯地、甘蔗林和煙葉場。當然,不能忘了種植園的主角——大戟科的橡膠樹,以及頓加香豆矮木,結出的果實叫做「薩拉皮亞」。

馬紐艾爾先生不止一次地說:

「如果你們的同胞再到這兒來重遊一番的話,他會看到達納科種植園發生了多麼巨大的變化,而我們的村子,也已經成為本地區最大的村莊之一。」

「比埃斯梅臘爾達還大嗎?」雅克·艾洛赫問道。埃斯梅臘爾達是再往上游去的一個地方。

「當然了,那個小鎮子已經被廢棄了,」專員答道,「而達納科正處於蓬勃發展之中,等你們到了埃斯梅臘爾達,你們自己會做出判斷的。再者,馬里基塔雷族印第安人勤勞而靈巧,你們看見就知道了,他們的房子比奧里諾科河中游馬坡尤人和皮亞羅阿人的房子舒適多了。」

「不過,」雅克·艾洛赫說,「我們在烏爾巴納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叫米拉巴爾的先生。」

「我知道我知道!」馬紐艾爾·阿桑松說,「他是提格拉牧場的主人,一人很有頭腦的人,我聽過不少對他的讚譽。可是不管怎麼說,他的牧場永遠發展不成鎮子,而我們馬上就要到達的達納科村有一天卻會成為一個市鎮。」

也許,專員對米拉巴爾先生有一點嫉妒。

「其實有什麼好嫉妒的呢?」雅克·艾洛赫心中暗想。

難怪馬紐艾爾·阿桑松淡起達納科村時那麼自豪,他說的倒是實際情況。這時,村裡共有約50座房子,印第安人住處的慣常名稱「茅舍」對它們顯然是不合適的。

房子一座座都呈圓錐——圓柱形,屋頂鋪了厚厚的幾層棕櫚葉,最上面還做了一個尖尖的吊墜裝飾品,房子的牆壁用枝條交纏得緊緊的,然後用泥灰漿塗抹,幹了以後裂得一道一道的,彷彿房子是磚砌的一樣。

房子前後各開了一扇門;裡面不是只有一大間,而是中間一個日常活動室,兩這各有一間供家庭成員使用的卧室。這對於一家男女老少雜居的印第安人來說實在是一大進步。傢具陳設方面亦是如此,雖然也仍是些衣櫃、桌子、板凳、籃筐、吊床之類的基礎用品,但也已開始追求儘可能的舒適。

旅客們從村子裡一路走過,把達納科的男女居民都觀察了一番,因為這兒的婦女和兒童並不會在陌生人來臨時跑掉。

男人們相貌堂堂,體質強健,和從前那種只在腰間纏塊布的裝束比起來,他們現在的模樣似乎少了很多「地方色彩」。婦女們也一樣,從前,她們只穿著一條圍裙,其上綴著玻璃珠,用一根珠串腰帶鬆鬆地系在胯上。現在呢,村民們的裝束已經和混血或者開化了的印第安人沒什麼區別了,絲毫不會再讓人感到有失體面。男人們大多穿著披風,婦女們也都裹得嚴嚴實實,只有手臂和腿上一串串的鐲子顯示出了她們的性別。

進村走了大約有一百步,專員帶著客人們向左拐去,兩分鐘後,他們停在了達納科最大的一座房子前。

這是一座兩倍於普通房屋,或者說是由兩座普通房屋並列連通而成的住宅。建得很高大,有門有窗。房子周圍築了一道枝條籬笆,其外又國了一圈柵欄,使房前形成了一個小院兒。屋兩旁綠樹成蔭,各搭了一列草棚,放置農具或作為畜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