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九章 捕獲彗星的能手——木星

確實,帕米蘭·羅塞特所進行的研究完全是一種「為科學而科學」的研究。他早已弄清楚加利亞彗星的星曆表、運行軌道和公轉周期。如今又算出了加利亞的質量、密度、引力和所含金屬。但這些問題,其他人是沒有多大興趣的。他們所關心的主要是加利亞何時能回到地球附近去。

還是讓這位教授去繼續從事他的純科學的研究吧。

第二天是8月1日,用帕米蘭·羅塞特老師的話來說,也就是加利亞歷的4月63日。這個月,彗星將要走六干六百萬公里,距離太陽七億八千八百萬公里。它還要走三億六千四百萬公里,才能於1月15日到達其遠日點。此後,它便踏上回程,逐漸接近太陽了。

加利亞將要到達的美麗無比的空間,還沒有任何人在這樣近的距離上作過仔細的觀測。

羅塞特教授終日守在他的天文望遠鏡下是完全對的。除他而外,還沒有一個天文學家看到過如此美不勝收的世界。加利亞的夜空是多麼美麗。沒有一點風,也沒有一絲雲彩。滿天繁星全部展現在你的眼前,任你自由觀測。

加利亞如今正走向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活動天地。彗星自從與地球碰撞以來,經過七個月的運行,美麗的木星終於遙遙在望了。到8月1日,加利亞與木星的距離只有二億四干四百萬公里了。在10月15日以前,這個距離還會進一步縮小。

靠近木星運行會不會有什麼危險呢?木星的質量是那麼大,它的引力會不會對加利亞產生災難性的影響呢?誠然,羅塞特教授在計算彗星的公轉周期時,已將木星、土星和火星對它的影響考慮進去了,但有關這一方面的計算會不會出現差錯呢?他的彗星會不會比他想像的要慢得多呢?木星這個捕獲彗星的能手會不會……

普羅科普二副認為,羅塞特教授的計算如果出現差錯的話,加利亞很可能會遇到下列危險:

1)被木星吸引過去,在木星上撞得粉碎;

2)被木星捕獲過去,成為木星的衛星,或其衛星的衛星;

3)受木星引力影響而離開自己的軌道,從而永遠回不了黃道區域;

4)受木星影響而速度放慢,從而不能準時在黃道區域與地球相會。

上述四種情況只要出現一種,加利亞人就永遠也不能回到他們的故鄉——地球上去了。

應當報出,對於這四種危險,帕米蘭·羅塞特所擔心的只是一種:加利亞成為木星的衛星或其衛星的衛星。因為這樣一來,他的探險理想便無從實現了。但加利亞如果不去同地球相會而是繼續往太陽系的遙遠空間運行,或者離開太陽繫到銀河系中遨遊,對他說來,那倒是一種十分稱心如意的事。其他人日夜思念地球上的親人和朋友,心焦如焚,亟盼回去,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羅塞特既無家小。也無朋友,因為他從來就沒有時間談情說愛、生男育女,也沒有時間廣為結交。何況象他這樣一個性格暴戾的人,要建立一個家庭,交上一批朋友,又談何容易?因此,他既然有幸來到這個星球上跟著它在太空遨遊,他就寧願犧牲一切也不願再離開它了。

這樣又過去了一個月。9月1日,加利亞距離木星只有一億五千二百萬公里了——這正是地球和太陽距離。到9月15日,這個距離又減少到一億零四百萬公里。大。天幕上看到的木星已變得越來越大,加利亞似乎正被它的強大引力吸引而去。

木星確實是一顆其大無比的行星。對於加利亞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十分可怕的攔路虎。從牛頓以來,人們便認為,天體之間的吸引力同其質量成正比,同其距離的平方成反方。而現在,木星的質量就比加利亞大得多得多,同時,當加利業從其身旁走過時,其距離相對說來也是非常小的。

這顆巨大行星的直徑為十四萬三千一百六十公里,等於、地球直徑的十一倍。其周長為四十四萬九千七百六十公里。體積是地球的一千四百一十四倍,也就是說一千四百十四個地球加在一起才有一個木星大。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三百三十八倍。但其平均密度——從其質量和體積推算而來——還不到地球的四分之一,只比水的密度大三分之一。有人根據這一點,認為這顆巨大行星上的物質下可能處於液體狀態,至少表面一定如此。但其總的質量對加利亞人說仍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此外,木星的公轉周期是十一年十個月十七天八小時四十二分。其軌道長為四十八億五千六百萬公里,木星在這個軌道上每秒鐘運行十三公里。木星自轉一圈為九個時五十五分,一晝夜的時間相當短。木星赤道帶上每一點的轉動速度比地球赤道帶快二十七倍,兩極因而凹陷三千九百八十公里。木星的自轉軸基本上與其軌道平面垂直,太陽始終照耀在赤道地區,因而晝夜長短相等,四季變化不明顯。木星表面從太陽得到的光和熱只有地球的二十五分之一,因其橢圓軌道同太陽的最近距離為七億五千二百萬公里,最遠距離為八億二千八百萬公里。

木星有四顆衛星,它們時而相聚,時而分開,其柔和的光線把木星的夜空裝點得十分美麗。

其中一顆衛星同木星的距離與月亮和地球的距離一樣。還有一顆衛星體積比月亮還小。但四顆衛星繞木星轉動的周期都比月亮短:第一顆是一天十八小時二十八分;第二顆是三天十三小時十四分;第三顆是七天零三小時四十三分;第四顆是十六天十六小時三十二分。最遠的衛星同木星的距離是一百八十六萬零五百二十公里。

大家知道,人們第一次測定光的速度,便是通過觀測木星的這些衛星進行的,可見人們對其運行情況早已十分瞭然了。此外,也可以通過這些衛星來測定地球的經度。

普羅科普二副一天說:

「我們可以把木星比作一塊巨大的手錶,它的衛星是這塊表面上的幾根針,走得十分準時。不過我們的表至多只有三根針,而它卻有四根……」

「說不定它很快就有第五根針了。」塞爾瓦達克說,心裡不由得想到加利亞或許會被木星捕獲過去,成為其一顆衛星。

可以想像,塞爾瓦達克等人終日談論的話題,便是這一天天變得越來越大的木星。他們的視線每天總也離不開它,話匣子一打開,便談起了太陽系的這個龐然大物。

一天,話題突然轉到太陽系的這些行星究竟已經存在了多少年的問題。普羅科普覺得弗拉馬里翁的《宇宙縱談》已回答這一問題。他手頭現有一冊此書的俄譯本,於是」一開來讀了一段:

「太陽系中德高望重、年齡最大的星辰當推那些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海王星距離太陽四十四億公里,它於幾千億年前首先離開太陽星雲而開始存在。天王星距離太陽二十八億公里,它也已經在太陽系存在幾百億年了。龐大的木星距離太陽七億六千萬公里,迄今也有七十億歲了。火星已存在十億年,它同太陽的距離是二億二千四百萬公里。地球距離太陽一億四千八百萬公里,它於一億年前從太陽的熾熱內部產生出來。金星迄今只存在了五千萬年,它距離太陽一億零四百萬公里,水要更少,只有一千萬年,距離太陽五千六百萬公里。至於月亮,她是從地球分離出去的。」

聽了上述關於天體存在的新理論,塞爾瓦達克上尉不禁想道:「無論如何,加利亞與其被木星捕獲還不如被水星捕獲。因為水星這個主子畢竟比較年輕,也許容易服侍。」

九月下半月,加利亞與木星繼續接近。九月一日,彗星便已到達木星的軌道。下月中旬兩星球將處於最近的距離上。碰撞看來不會發生,因為木星和彗星各自的軌道平面並沒有重疊,而是保持著一定的角度:木星的軌道平面同黃道有1°19』的夾角,而彗星的軌道則同黃道處於同一平面上。

在九月上半月這半個月中,對於廢寢忘食,孜孜不倦地觀測太空的羅塞特教授來說,木星可真是一顆無比燦爛奪目的明星。照在木星上的陽光,有一部分反射到了加利亞彗星上,使得彗星表面的物體顯得更加明亮,色彩也更為魅人了。連加利亞的衛星——奈里納——位於太陽一側時在夜晚所反射的光輝也變得黯然失色了。帕米蘭·歲塞特教授成天呆在他的房間里,把他的望遠鏡對準木星這個美麗的天體,他似乎想揭開它的全部奧秘。從地球上看這顆行星,距離至少是六億公里,而現在羅塞特距離它眼看卻只有五千二百萬公里了。

至於太陽,其視直徑只有5』46″了。

在加利亞和木星達到最近距離的前幾天,木星的衛星連肉眼也看得十分清晰了。大家知道,在地球上,肉眼是根本看不到這些衛星的。只有少數人使用特大望遠鏡看到過它們。據科學史料記載,其中就有開普勒的老師莫斯特蘭。關於這位莫斯特蘭,弗蘭格爾說,他曾到西伯利亞打過獵,而據布雷斯勞天文台台長說,他曾在布雷斯勞當過裁縫。就算這些人擁有那麼強大的望遠鏡吧,他們當時若能佔有「溫暖之鄉」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地方,彼此間的競爭一定會相當激烈的。現在,每一個加利亞人,不用望遠鏡也可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