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奇異的九十三師

世界上最奇異的一件事,莫過於九十三師跟孤軍和孤軍苗裔之間的關係。中國人都知道,二者風馬牛不相干。但泰國人的了解,卻恰恰相反,無論泰國政府或最高統帥部,以及民間,一致認為九十三師就是孤軍,孤軍就是九十三師。甚至凡是擁有自衛武力的中華人,管你什麼國籍,即令你是泰國國籍,也是九十三師。堅塞上將的談話,和泰文報刊的報導,都足以證明。

怎麼會冒出「九十三師」?在《異域》一書中可以找到答案,遠在一九四零年代初期,國軍二十六軍所部,有九十三師的番號,由呂國銓將軍擔任師長。進入緬甸與日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中,就有九十三師,他們的後勤補給和野戰部隊,有時候會深入南方山區地帶。九十三師番號便在泰國,尤其在泰北民間,留下印象。等到抗戰勝利,中國所有遠征軍都調返國內,呂國銓將軍和少數親信留下來經商。等到一九五一年,《異域》孤軍李國輝將軍大敗緬軍,攻陷大其力之後,李彌將軍到了曼谷,重建二十六軍,把經商正起勁的呂國銓將軍,擢升為軍長,改編七零九團為一九三師,擢升李國輝將軍當師長。改編二七八團為九十三師,委派留在香港的彭程先生當師長,彭程先生曾在二十六軍當過團長和附員。

孤軍於一九五三年第一次撤退,李國輝將軍的一九三師撤到台灣,而彭程將軍的九十三師卻留下來。不久,重新編組,成立「雲南人民反共聯軍」,由台北派遣一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畢業的柳元麟將軍擔任總指揮,轄下分別成立左列五個軍:

第一軍 軍長呂人豪

第二軍 軍長甫景雲

第三軍 軍長李文煥

第四軍 軍長張偉成

第五軍 軍長段希文

接著是一九六一年第二次大撤退,這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我不作回溯,留待鄧克保先生在他的《異域》續集內報導。現在只報導第二次大撤退後孤軍的命運,那是一個比第一次大撤退更具挫折性的巨變,緬甸境內的基地幾乎每一個山頭、每一條小徑,都灑有孤軍血淚,廣袤十二、三萬方公里,完全喪失。然而,也只是幾個重要城市落到緬甸政府之手,大部份地區——連綿不斷的山嶽地帶,也就是坤沙先生宣稱謀求獨立的「撣邦國土」,先後被新崛起的瓦共緬共,分別割據。

——緬甸政府顯然自以為比泰國政府聰明,他們把孤軍趕走,固然,孤軍曾跟他們作過戰,但那不是侵略,甚至不是冒犯,只是一群哀兵,所作的保命自衛。孤軍沒有終老緬甸之心,永構不成對緬甸主權的威脅。緬甸政府把孤軍逐出國境後,代孤軍而起的是瓦共緬共,使緬甸政府束手無策。事實上,緬共才是毒王。坤沙先生轄區的鴉片產量並不太多,他主要的只不過擔任轉運角色,而這正是喧嚷他將跟緬共合作謠言的唯一根據。

當第二次大撤退時,三軍和五軍,決定不撤,關於不撤的原因,有各種謠傳,一種說法是兩軍官兵大多數跟當地(緬甸和泰國)居民結婚,生下子女,拖家帶眷,不願也不敢向台灣冒險。另一種說法,就是王克志女士所聽到的,上級明示或暗示,要他們留下來,以俟天下有變。依常情判斷,這兩種情形都有。所以,當一九六一年五月,第二次大撤退完成之時,停留在泰緬邊境的殘留孤軍,以三軍五軍為主。在這裡需要說明的,孤軍中的「軍」也好,「師」也好,不能用國內現代化的陣容標準去衡量,在山山相連,嶺嶺相接的邊區荒域,一百人的部隊就是一支強大力量。當時,三軍殘留下的不過七百五十人左右,五軍亦然,總共不過一千五百人。

三軍和五軍,分別由緬甸南下,很容易的就進入泰國國境。在那個時候,緬泰兩國政府的力量,都伸不到邊界,孤軍和遠從雲南省南來的馬幫,出入國界線,像從自己家的客廳跨到卧室一樣,不會想到有什麼不同。

泰國政府對這些進入他們國境的不速之客,最初是毫無所知,等到知道之後,也毫不驚奇。他們對孤軍內部不斷變更的番號,弄不清楚,也不打算弄清楚。只根據泰北民間的習慣,簡單明了的一律稱之為「九十三師」,直到今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