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毒三角」

金三角指緬甸、寮國、泰國三國交界的三角地帶,大家都知道它的方位,卻沒有人知道它的面積。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查里斯先生曾估計它有十五萬五千方公里,比台灣還大四倍有餘,不過實際上到底有多大,誰都無法肯定,因為,「三角」只是一個概念和印象,它沒有明確的邊界。

世界上三國交界的「三角」,兩個巴掌都數不完,全都沒沒無聞,而只緬寮泰三國交界的「三角」,被冠上「金」字,造成二十世紀地理性的強烈震撼。原因很簡單,那裡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產量。如果把「金三角」改稱「毒三角」,就更明顯,也更符合實際。在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毒品窟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種植區。如果以鴉片種植區為要件的話,則「三角」並不是規則的三角,卻像一個破靴一樣,緊壓在泰國北部。很多人都有一種印象,認為「三角」就是「三不管」。有些「三角」可能如此,但「金三角」卻不然,三個國家的邊界森嚴,任何一國這一邊發生事情,都要用自己的力量,自己處理,即令處理不了,也不會勞動對方干預。就如這次戰爭,坤沙先生的「撣邦革命軍」,明明在泰國的邊城滿星疊安營紮寨,揚言「借土復國」,箭頭直指緬甸政府,但緬甸政府卻不能「追擊」到泰國領土,只能要求泰國把他逐回緬甸,再由緬甸下手。它之所以終於形成一種「三不管」的外貌,只因有些國家,並不十分認真的去「管」,不但不十分認真的去「管」,還有點故意的「不管」,甚至希望邊區最好一直保持目前的混亂現狀,才符合若干權勢官員們的最大利益。讀者先生必須仔細咀嚼這句話,然後對發生在那裡的駭人勾當,才能得到解答。否則,你就會有一種「越想越想不通」之感。

世界上再沒有比鴉片——毒品之母,更能摧毀人類的了,它先摧毀人的財富,再摧毀人的尊嚴,最後摧毀人的性命——癮君子癮淑女最後結局,幾乎毫無例外的倒斃街頭,或慘死在一間破爛的空屋子裡。無論是紐約索荷區,或倫敦索荷區,當癮君子爬在地上向零售販哀求賜給他一小包海洛英;當高貴的美婦人,你碰她一下,都會覺得是一種瀆褻,她忽然間打了一個呵欠,然後像最下流娼妓似的脫下衣服,渾身發抖的跪在你面前,求你隨意擺布她,只要給她一小包白粉。這時候,你就會警覺到「金三角」所扮演的角色。有一根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實際存在的千千萬萬像微血管般的管道,從「金三角」無聲無息的向世界各地伸展,到達每一個陰暗的角落,落到癮君子癮淑女焦急而顫抖的手中。世界上當然還有其他地方也有毒窟,像土耳其西部就是,但已日益萎縮。一九七零年代,「金三角」毒品產量,不過佔世界毒品產量總額的百分之五十。到了一九八零年代,已猛進到佔百分之七十五。

根據泰國安全院秘書長巴頌先生的報告,泰國的吸毒者有六十萬人,那就是每一百個泰國同胞,就有一位癮君子和一位癮淑女,每年要消耗七十四億銖,折新台幣約一百三十億,以市場金價計算,約摺合黃金七十四萬兩。而在最重要的轉運站香港,四百萬人口中,有八萬人吸毒,也恰佔全人口的百分之二。然而,這都不是西方國家關心的,西方國家關心的是他們自己人被害的程度。荷蘭全國吸毒者只不過八千人,其中還包括一千人左右的中華人,已使荷蘭大起恐慌。海洛英原產地「金三角」價格,每公斤不過五千美元(約黃金十兩),可是到了荷蘭,每公斤至少賣到十二萬美元(約黃金二百四十兩),每一個毒梟都成了超級富豪。俗語云:「賠錢的生意沒人做,賠命的生意有人做。」更何況不一定賠命。而美國則成了受害者的終站,聯邦毒品及危險藥物局對毒品流入美國的速度,形容為「勢如雨下」。蓋各國都是過路站,無論是香港或阿姆斯特丹(東西兩大毒都),除了留下小部份自己消化外,大部份都轉運出口——荷蘭雖只有八千吸毒者,可是每年卻「進口」六七百公斤海洛英,這些多出來的毒品,以及其他地區多出來的毒品,最後都進入美國,立即全部被估計為數三百萬的吸毒者所吸收。美國好比是一個龐大無比的「吸毒器」,對世界各地毒品,來者不拒。

三百萬吸毒者,是一個使人歇斯底里的數字。吸毒者不是孤立的,平均一家四口的話,就有一千二百萬人心靈破碎,而他們發動的搶劫、殺人——目的只為了買一小包海洛英,帶來的道德墮落和社會混亂副產品,更明顯的擺在眼前。美國聯邦毒品及危險藥物局顯然束手無策,他們所做的只是「切斷」管道,也確實切斷了不少管道,平均每年都逮捕大約一千名毒販。可是,就好像一個全是裂縫的木桶在汪洋的毒海里一樣,憑几個手指是堵不住所有漏洞的,每切斷一次管道,徒使毒品的價格作一次猛漲,反而養肥了那些沒有落網的毒梟。

只有一個辦法可以根絕,那就是,塞住毒源,消滅「金三角」。

這是發動這次金三角戰爭的主要原因,沒有一個人不贊成徹底剷除鴉片,包括這次戰爭中被指責為「毒梟大王」的坤沙先生在內,這就構成了一個微妙的形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