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一章 選拔考試

「獲得第一名的是路易·克洛迪榮和羅傑·欣斯達爾。」朱利安·阿德校長聲音洪亮地宣佈道。

校長話音一落,場上響起了歡迎考試獲得並列第一名的兩位優勝者的喊聲和掌聲。

場上平靜下來以後,校長站在安的列斯中學大操場中央的講台上,名單舉到眼前,繼續宣布。

「第二名阿克塞爾·威克本。」

「第三名艾伯塔斯·勒文。」

又是一陣般的掌聲,儘管沒有前次熱烈,但卻來自一群熱情的聽眾。

阿德先生繼續宣布。

「第四名約翰·霍華德。」

「第五名馬格努·安德斯。」

「第六名尼爾斯·阿爾伯。」

「第七名休伯·佩金斯。」

校長宣布速度加快,場上群情激奮,掌聲經久不息。

此次特殊選拔考試應有九名獲勝者,還有一名沒有宣布。

這一名的姓名這時由校長向大家作了宣布:

「第八名托尼·雷諾。」

托尼·雷諾雖然排名最後,但大家仍然對他抱以熱烈的掌聲。托尼·雷諾是個好同學,既樂於助人,又聰明伶俐,在安的列斯中學的寄宿生中沒有對手,儘是朋友。

每個優勝者聽到叫自己的名字後,先後上了講台,接受阿德先生的握手祝賀,然後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和沒有他們幸運,但由衷祝賀他們的同學呆在一起。

大家肯定注意到了這九名優勝者姓名的多樣性。這說明他們的國籍各不相同。單憑這種多樣性就說明,朱利安·阿德先生領導下的倫敦牛津街314號安的列斯中學有著很高的聲望和知名度。

十五年來,這所中學一直接納大小安的列斯群島——現在叫安地利群島——居民的子弟就讀。學生由安的列斯群島千里迢迢來到英國或開始,或繼續或完成學業。他們一般在英國要一直呆到二十一歲,接受很實際,又很全面的文學、科學、工業、貿易教育。安的列斯中學現有六十幾名寄宿生。他們的學阿費相當高昂。畢業以後,無論呆在歐洲,無論返回安的列斯群島——如果他們的家庭沒有離開西印度群島這塊土地的話——他們都能勝任各種各樣的工作。

在上課期間,經常可以見到數目相等的西班牙、丹麥、英國、法國、荷蘭、瑞典,甚至委內瑞拉的學生,他們都是歐美各國所屬向風和背風群島土生土長的孩子。

這所國際學校得到了許多著名教授的資助。只接收安的列斯群島的青少年學生就讀。校長是朱利安·阿德先生,五十來歲年紀,工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博得了學生家長們的高度信任。他手下的教員,或教文學,或教理科,或教藝術,水平都是無可挑剔的。在英國十分流行的板球、拳擊、馬上比武、門球、足球、游泳、跳舞、騎馬、騎自行車、划船,以及各種現代體操之類的體育和運動項目都在安的列斯中學受到高度重視。

阿德先生設法使脾性各異的不同民族青年學生和睦相處,儘可能把學生培養成「安的列斯群島人」,教育他們要永遠互敬互愛,但他的設想不總能成為現實,種族的本能比良好的典範和誠摯的忠告有力,有時甚至佔據上風。總而言之,學生在離開學校時,身上仍然有些許改不掉的不同脾性的印記。由此可見,不同種族同校接受教育的制度在將來不但會結碩果,而且會給牛津街的安的列斯中學帶來榮譽,值得加以肯定。

不言而喻,在寄宿生中間使用西印度諸群島的多種語言是很常見的。阿德先生甚至別出心裁,硬性規定在課上和課下輪流講西印度諸群島語言。一周大家都講英語,另一周都講法語、荷蘭語、西班牙語、丹麥語、瑞典語。安的列斯中學裡盎格魯一撒克遜裔寄宿生無疑是大多數,在學校耀武揚威的傾向在所難免。但是,安的列斯其他諸島的學生在學校也佔有相當的數量,斯堪的納維亞諸國管轄的聖巴特勒米一個島就有好幾名學生,名列選拔會考第五的馬格努·安德斯就是其中之一。

不管怎麼說,阿德先生及其同事們的工作還是有一定的實際困難。因此,必須一視同仁,處事方法要可靠有連貫性,手段剛柔結合,靈活應用,這樣才能在富家子之間不得已發生爭鬥時有效地加以制止。

就拿這次選拔考試來說,有人開始擔心考試結果公布後,有些學生的個人願望若得不到滿足會引起混亂,甚至招致抗議和妒忌,但考慮結果令人滿意,一名法國學生和一名英國學生因得分相等而並列第一。要是維多利亞女王的臣民排第二,那麼法國學生就名列第一。還真沒有哪個學生嫉妒托尼·雷諾。以後名次排列依次是生長在英、法、丹麥、荷蘭、瑞典所屬安的列斯群島的學生,委內瑞拉和西班牙學生沒有,儘管當時在安的列斯中學就讀的有十幾名委內瑞拉和西班牙學生。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那一年來自古巴、聖多明各、波多黎各、大安的烈斯的學生年齡最小,大都在十二歲和十五歲之間,不能參加要求最小年齡為十七歲的選拔考試。

考試內容不僅涉及科學和文學,也涉及同安的列斯群島有關,又在人們預料之中的種族、地理、貿易問題。這些問題與安的列斯群島的歷史,過去、現在、將來及其同歐洲各國交往有關聯,因為歐洲國家在早期偶然發現安的列斯群島以後,就將它的一部分與它們各自的殖民帝國連在了一起。

現在,對考試優勝者來說,此次考試的目的與考好的好處,就是給他們提供旅遊費用,讓他們出去旅遊幾個月,滿足一下他們這些不滿二十一歲少年合情合理的探險慾望。

根據考試成績排名,九人被選中。並不像他們中大多數人期望的那樣,他們要去週遊世界。他們去的不是舊大陸就是新大陸比較有意義的地方。設立旅行基金的點子是誰想出來的呢?……是英裔安的列斯女富翁凱倫·西摩夫人。凱倫·西摩夫人住在安的列斯群島英國殖民島之一的巴貝多島。首先泄露凱倫·西摩夫人名字的人是阿德先生。

他把西摩夫人的名字一叫出來就受到在場師生們的熱烈歡迎,有的師生甚至喊出這樣響亮的口號:

「好哇!好哇!好哇!西摩夫人!」

安的列斯中學校長雖說把凱倫·西摩夫人的名字提早透露了,旅遊到底是何種性質的旅遊?他不知道,其他人就更不知道了。但二十四小時內是會確定下來的。校長要通過電報把考試結果告知巴貝多。凱倫·西摩夫人再通過電報告訴阿德校長,享受旅遊資助金的學生將遊覽什麼地方。

誰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享受旅遊資助金學生的心已經飛到地球上最神秘、最遙遠、最陌生地方去了。他們之間的討論一定非常的熱烈。就他們各人的脾氣或者性格而言,他們也許或懶散或內向,但是都很激動。

「我認為,」徹頭徹尾的英國佬羅傑·欣斯達爾說,「我們將去遊覽英國的某個殖民地,因為它相當大,我們可以選擇……」

「目的地將是中非,」路易·克洛迪榮肯定地說,「將是我們後勤總管所說的著名而神奇的非洲。我們將有可能踏著偉大探險家的遺迹前進!……」

「不會的……」馬格努·安德斯說,「去極地探險,一般都是踏著我赫赫有名的同胞南森的足跡走……」

「我希望是澳洲。」約翰·霍華德說,「就是在塔斯曼、丹皮爾、伯斯、溫哥華、博丹、迪蒙·德·烏維爾,仍有許多東西要去發現,說不定會有金礦……」

「都不是!」心直口快的托尼·雷諾說,「我打賭,肯定是環球旅行……」

「怎麼會呢!」智多星阿克塞爾·威克本說,「咱們只有七八周的時間,探險只能局限於周邊地區。」

這個丹麥青年說得對。學生家長們不會答應讓他們的孩子去很遠的地方冒幾個月的險,要是出個閃失,阿德校長也擔不起這個責任。

討論了凱倫·西摩夫人資助旅遊計畫的意圖以後,話題又轉到怎麼去旅遊上了。

「我們將像遊客一樣背著背包,拄著拐杖,獨步旅遊嗎?……」休伯問道。

「不,坐汽車……郵車!……」尼爾斯·阿爾伯自信地說。

「坐火車。」艾伯塔斯·勒文有異議,「買的往返票,並在庫克旅遊公司的協助下……」

「我看是坐旅遊船,沒準是乘坐橫渡大西洋的客輪。」馬格努·安德斯說,那神氣彷彿已經在茫茫大西洋上了。

「不,是坐氣球去北極!」托尼·雷諾大聲說。

討論繼續熱烈地進行。大家各抒己見,不會有什麼一致意見。羅傑·欣斯達爾和路易·克洛迪榮雖對此持較多地保留態度,但面對同學們如此淳樸的熱情,他們就沒有想再堅持己見。

校長出面了。校長的出面即使不能使他們意見一致,起碼可以告訴他們先耐心等等巴貝多的複電。

「不要著急!」校長說,「我已將考試優勝者的姓名、名次以及國籍寄給了凱倫·西摩夫人。這位慷慨的夫人將告訴我們,她對旅行基金如何使用的意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