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一章 四重奏

如果旅行開始就不順,恐怕到末了都會磕磕碰碰的了。至少下面的這四位演奏家理直氣壯地支持這種說法。現在他們的樂器就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呢。原來,他們在附近的一個火車小站不得已乘坐的那輛馬車剛才突然翻到路旁的斜坡上了。

「沒人受傷吧?………」第一位飛快地爬起來,問。

「我只是擦破了點兒皮!」第二位擦著被玻璃碎片劃得一道道的面頰說。

「我也是受了點擦傷!」第三位應道,他的腿肚流了幾滴血。

總之,問題不大。

「哎呀,我的大提琴呢?……」第四位叫了起來,「但願我的大提琴沒出什麼岔子!」

還算幸運,連幾個樂器盒都完好無缺。不論是那把大提琴、中提琴,還是兩把小提琴都沒被撞壞,而且幾乎用不著重新定弦。到底是名牌樂器,不是嗎?

「該死的火車,竟把我們甩在了半道上!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其中一位恨恨地說。

「還有該死的馬車,竟把我們摔在了這麼個荒郊野外!……」另一位接了一句。

「況且正好又是天開始黑的時候!……」第三個人補充道。

「幸好我們的演奏會後天才舉行!」第四位提醒說。

隨後,幾位藝術家便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了俏皮話。對眼前的這件倒霉事,他們表現得很樂觀洒脫。其中一位舊習不改,借用音樂術語開玩笑說:

「在此期間,我們的馬車就是要『咪哆咪』 嘛!」

「潘西納!」他的一位同伴大聲喝道。

「而且依我看,」潘西納又說,「這是因為譜號的臨時變音太多了點 !」

「你不能不說嗎?……」

「那麼,我們最好轉到下一個節目去 !」潘西納大著膽子補充了一句。

是的!一路上意外的確太多了些,讀者不久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這些對話全是用法語交談的,不過他們也能用英語說。這四位音樂合奏者多次去盎格魯—撒克遜人居住的國家和地區旅行,現在說起瓦爾脫·司各特 和庫柏 的語言來就像說本國話似的。故此他們就用這種語言來和馬車夫交談。

這位誠實的人受傷最重;馬車前軸斷裂時,他被從座位上甩了下來。不過,也僅限於幾處不怎麼嚴重的挫傷,有點痛罷了。但是由於腿上的韌帶輕微扭傷,他無法再走路。因此,需要想個什麼辦法把他送到最近的村子去。

這次車禍竟沒有造成人員死亡,的確是個奇蹟!道路彎彎曲曲穿越一片山區,路邊不時現出深邃的山澗或湍急的水流,沿途還有幾處被水截斷,很難涉水而過。假如再往下走幾步車前軸才斷的話,毫無疑問馬車已經滾落山崖了,而且恐怕誰也逃不掉,全都要死於非命。

不論怎麼說,馬車是報銷了。兩匹馬,其中一匹當時一頭撞到了一塊尖石上,此刻躺在地上喘著粗氣眼看不行了;另一匹胯骨傷得相當嚴重。因此說,不僅馬車沒了,連套車的牲口也沒了。

總而言之,這四位藝術家在下加利福尼亞 的地盤裡是交上厄運了。24小時內連遇兩次意外事故……除非他們看得很開……

那個時候,加利福尼亞首府舊金山有火車直達聖地亞哥。後者差不多位於古老的加利福尼亞州的邊界上。這四位旅行者正是去那座大城市的。後天他們必須在那兒舉行一場演奏會。這場演出的廣告早就打了出去,那兒的人們正眼巴巴地等著呢。他們是頭一天晚上從舊金山啟程的,火車行駛到距離聖地亞哥差不多隻剩下50英里時,發生了第一件意外事故。

不錯,就是「強休止符 」!他們當中最會調侃的那位說得非常對,大家不能不承認這位曾得過試唱練聲優勝獎的人用詞恰當。

因為突然漲水,三四英里長的一段路被沖壞,火車不得不在帕夏爾小站停了下來。因為事故是幾個小時前才發生的,有關方面還沒有組織乘客轉車,所以即使走過去2英里,也不可能再搭上火車。

只有做出選擇了:或者坐等鐵路通了再走,或者到最近的小鎮隨便搭輛車去聖地亞哥。

四位演奏家正是選擇了後一種辦法。他們在附近的村裡找到了一輛破舊的雙篷四輪馬車。這車全身蛀滿了蟲眼,走起來吱吱嘎嘎亂響,坐在裡面一點不舒服。他們與車主談妥價錢,又許給一筆不少的小費讓他做了車夫,然後把行李留在火車上,隨身帶著樂器出發了。那時是下午2點鐘左右,直到晚上7點,一切還算順利,既沒有遇到多少困難,也不太累。但是沒想到現在又出現了第二個「強休止符」;馬車翻了,而且更倒霉的是不可能再乘這輛馬車繼續趕路了。

而這四位演奏家此時距離聖地亞哥足足還有20英里呢!

這四位音樂家是法國人,而且生於巴黎。那麼,他們為什麼冒險橫越下加利福尼亞這一帶連行路都不近人意的地區呢?

為什麼?……我們來簡單說說吧,順便大致描述一下這四位音樂演奏高手。命運,這個變幻不定地支配著人的未知數,即將使他們成為下面這個不同尋常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那一年裡(我們不能肯定是30年代的哪一年),美利堅合眾國的國旗上星數增加了一倍。在兼并了北面的加拿大自治領地直到北冰洋最邊遠的廣大地區,南面的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直至巴拿馬運河的各州以後,美國的整個工商業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同時,這些野心勃勃的美國佬身上的藝術細胞也漸漸發達了起來。雖然他們的產品能稱得上美的屈指可數,雖然他們這個民族在繪畫、雕塑、音樂方面還顯得有點叛經離道,但是在他們中間欣賞優秀藝術品的風氣至少已經普遍流行。通過高價收購古代和現代藝術大師的名畫構築私人或公共畫廊,通過重金聘請著名的歌劇或戲劇藝術家以及最有才華的樂器演奏家前來表演,他們耳濡目染終於熏陶出了一向欠缺的對美好和高尚事物的感受力。

音樂方面,新大陸 的音樂愛好者們最初迷戀的是梅耶貝爾、阿列維、古諾、柏遼茨、瓦格納、維爾地、馬塞、聖—桑、雷耶、馬斯內和德立勃,這些19世紀下半期作曲家們的作品。後來,在追溯於18世紀得到蓬勃發展的這門崇高藝術的源泉時,他們逐漸能夠理解莫扎特、海頓和貝多芬的更為震撼人心的作品了。戲劇方面,他們首先醉心於歌劇,然後是抒情劇,接下去是交響曲、奏鳴曲、管弦樂組曲。而就在我們談論這件事的時候,美國的好幾個州恰好正如痴如狂地迷戀著奏鳴曲。在此期間,哪怕是按奏鳴曲的音符計價,每個二分音符20美元,每個四分音符10美元,每個八分音符5美元,他們也會樂意付錢的。

正是這個時候,四位很有才華的演奏家得知了此情,於是他們產生了去美國淘金的想法,以此獲得名利雙收。四位好夥伴以前是法國音樂戲劇學院的學生。他們在巴黎很有名氣,在人們稱之為「室內樂」的音樂演奏會上頗受好評。當時在北美,知道室內樂的人還寥寥無幾呢。莫扎特、貝多芬、門德爾松、海頓和肖邦曾寫了一些弦樂四重奏。這種樂曲是用四件弦樂器即: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來演奏的。這四位藝術家每次都是以多麼罕見的完美、多麼奇妙的和諧和多麼深刻的情感來解繹這些樂曲啊!毫不嘩眾取寵,沒有一絲匠氣,不是嗎?相反,他們的演奏是那麼出神入畫,技巧是那麼嫻熟精湛,簡直無可比擬!這四位演奏家之所以能獲得成功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人們已開始厭倦了聽陣容龐大、和聲齊全的交響樂隊的演奏。就算音樂只是聲波藝術性組合的一種振蕩,也不應把它們放大成震耳欲聾的風暴。

長話短說,我們的四位演奏家決定讓美國人見識見識室內樂種種美妙而不可言喻的樂趣。他們一起動身來了美國。最近這兩年,美國的音樂迷們既沒少了為他們鼓掌喝彩,也沒心疼大把大把地給他們塞錢。無論是上午還是晚間,只要有他們的演奏會,聽眾總是擠得水泄不通。那些巨富們的邀請使得「四重奏」——人們這麼稱呼他們——應接不暇。如果少了他們的演奏,節慶、聚會、晚會、下午五時的茶點、甚至值得引起公眾注意的遊園會都失去了意義。聽眾們的這種走火入魔使得四位演奏家的口袋裡塞滿了美元。假如把這些錢存進紐約銀行的保險箱話,早夠建一座漂亮的新首都了。但是為什麼說「假如」呢?因為我們的這幾位巴黎同胞已經美國化了,因為他們花起錢來大手大腳!這幾位琴弓王子,四弦皇帝,幾乎就沒想過攢錢的事!他們已經熱衷於這種冒險生活,自信隨時隨地有人獻花和出錢;他們時而從紐約跑到舊金山,時而從魁北克跑到新奧爾良,時而又從新蘇格蘭跑到得克薩斯,竟然有那麼點兒波希米亞人 的生活味道。具有青春活力的這個波希米亞是我們老法蘭西最古老,最有魅力、最值得嚮往、最受愛慕的外省了!

閑話少說,現在該來給我們的讀者分別介紹一下他們四個人的名字了,伊韋爾奈——第一小提琴手—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