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以打求和(下) 第16章 藏軍官無惡不作,九代本起義

昌都戰役前,西藏地方政府軍第九代本駐在昌都以南寧靜(芒康),任務是負責寧靜宗以東金沙江防務和當地社會治安。代本德格·格桑旺堆,下屬兩個如(營)、4個甲(連),甲下設頂(排)、腳(班),總兵力約500人。九代本武裝配備較差,除了幾挺機槍外,其餘全是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式步槍。軍隊素質也較差,70%以上的官兵年齡在40歲左右,兵士絕大多數帶著家眷,並飼養牛、羊、馬等牲畜,大部分時間放牧、砍柴和料理家務,極少進行操練,和當地藏族居民幾乎沒有區別,所以戰鬥力很差。

我軍渡金沙江前,九代本派兩個甲本在竹巴籠以北一線布防,妄圖阻止我軍渡江。

南線集團是昌都戰役馬蹄形包圍圈中的重要一環,它有效地阻止了西藏地方軍向南潰逃,同時還促成了西藏地方軍九代本格桑旺堆的起義,對整個昌都戰局的變化起到重要作用。

昌都戰役前,157團先遣部隊已把巴塘建成了一個進軍基地。

10月7日,南線各部隊進入渡江位置。他們將分三路渡過金沙江:由157團政委冉憲生、副團長柴洪泉率一、二營於側翼暗渡金沙江,向寧靜(今芒康縣)縣城以西以北地區迂迴;3營正面從竹巴籠渡口渡江,沿空子頂、莽嶺、古樹等地,直取寧靜;警衛連從牛古渡渡江,向寧靜前進。

10月9日拂曉,解放軍從竹巴籠渡口發起攻擊。對面,號稱西松貢的地方,有幾座西藏地方軍盤踞的碉房。解放軍的步槍、機槍、無後坐力炮和山炮,像驟雨一般落在金沙江對岸。西松貢成了一片火海。

起初,西藏地方軍還在抵抗。

從江西岸射來的子彈卟哧卟哧跌落在解放軍戰士身邊,西藏地方軍一邊拚命吹著小銅號報警,一邊「啊嘿嘿,啊嘿嘿」地怪叫著壯膽。解放軍已對西藏地方軍了如指掌,西藏地方軍

一是年齡大,都是鬍子兵,可以經商做生意;

二是糧餉微薄,生活艱難。除每天供給兩餐糌粑外,一年才發兩塊藏洋,而10塊藏洋才值一個銀元。有的藏兵一個人娶不起老婆,就幾個人合取一個,吃不飽肚皮,就去打工糊口;

三是武器落後,軍無鬥志。他們用的是已被淘汰的英國馬槍,每槍只發幾顆子彈。由於西藏尚武愛槍,丟槍之事時有發生。西藏地方軍為防止槍支被盜,把所有槍支捆在房內的立柱上,白天派人看守,晚上大家圍著槍睡覺。風聲緊了,才把槍從立柱上解下來。因此,有些槍銹得栓都拉不開;四是紀律鬆弛,欺壓百姓。老百姓的日用家什,只要西藏地方軍看得上眼,就要白白被徵用。軍官們出行,都要讓頭人派「烏拉」,不給工錢不說,反而讓支差戶給他們一二塊藏洋的「上馬費」。更有甚者,馱牛支完了差,就被他們宰殺吃掉了,支差的人只有抱著牛骨頭大哭著回家。有的軍官閑來無事,專門到各村尋花問柳,看見哪個女人漂亮,就得去支「喂馬差」。還有的軍官走著路,就把一顆子彈扔在某個女人面前,這個女人就得趕緊把子彈撿起來給他送去,否則便會有大禍臨頭。

如此軍隊,怎能和強大的人民解放軍對抗。

解放軍的一顆顆炮彈,拖著長長的藍色光尾飛向西藏地方軍。深夜渡江潛伏在西岸的戰士,也衝過亂石灘,呈半圓形犄角之勢逼近西松貢。只聽到一聲巨響震耳欲聾,一座碉房被擊中,一片熾紅色的煙霧迅速在四周擴散,土屑、木片、石塊被拋向空中,又雨點一般落下來。十幾個藏兵雙手舉槍,從一堆燃燒著的廢墟中拱出來。

炮擊停止,但戰鬥仍末結束。靠西側碉房內的藏兵拒不投降,開槍打死了解放軍三名戰士。戰士們聲嘶力竭地大叫著:「燒死他們!為戰友報仇!」嗵嗵幾聲,一排火箭筒射過去,碉房成了一片紅色的火浪。藏兵們哭喊起來,過了一會兒,才從冒著濃煙的屋子裡扔出幾條被烤焦了的馬槍。緊接著,有七個藏兵從火焰滾滾的門洞里,殭屍般地鑽出來。因煙熏火燎,他們一個個都像黑鬼,有的衣服在燃燒,有的頭髮上還冒著裊裊青煙。七個藏兵一起匍匐於地,磕頭謝罪,一個只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直嚇得渾身篩糠,嘴裡嘟嚷著什麼,並舉著雙手不斷作揖。面對殺害戰友的兇手,解放軍戰士強壓怒火,安慰、開導俘虜,告訴他們不要害怕,投降不殺,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紀律嚴明,優待俘虜。

竹巴籠一役,消滅敵人一個連,繳獲馬槍20餘支,機槍一挺。第二甲本帕卓和他的司號員被打死在屋後的野地里。帕卓穿著一身袖口鑲紅邊的英國劣等呢子軍官服,一隻耳朵上戴著一個大金耳環,胖胖的黑臉半側在一攤紫紅色的散發著腥臭的血泊之中。

解放軍乘勝追擊,從竹巴籠直插寧靜。

空子頂是解放軍經過的一個較大村落,有幾十戶人家。小麥剛收割完,仍有一群群灰白色的麻雀盤旋在麥田裡。村口,在一塊用阿嘎土打成的曬麥場上,藏胞們早已架起了11口大鐵鍋,正為部隊燒水煮茶。20多隻紅冠大公雞、6背簍鮮核桃和三大堆圓根堆在大路邊,這是藏胞們用來慰問解放軍的。部隊剛到村口,莽嶺喇嘛寺附近幾十個村的頭人和代表就圍上來,索要文字證件和《入藏守則》等石印宣傳品。整個村子處於一種節日般的歡慶之中。

駐紮在莽嶺的西藏地方軍,聽說解放軍武器先進,英勇善戰,百發百中,以一當十,便一個個嚇得臉色發黃,雙腿發抖,甚至來不及把軍需物資運走,就倉惶逃竄。西藏地方軍共丟下糌粑102袋,燒柴數百斤,還有彈藥多箱。

一位藏族老阿媽獻給部隊一首歌:

解放軍是從東方飛來的神鷹。

你們經過的地方,

牛羊肥壯,五穀豐登。

你們落足的地方,

百花盛開,天朗氣清。

你們的到來,

是我們的造化。

是我們的福氣,

我們怎能不從心裡喜歡這樣的軍隊。

我們怎能不熱情歡迎這樣的軍隊,

我們怎能不用最美的山歌去歌唱這樣的軍隊!

路上,不時有零散的藏兵主動跑來繳械投降,並索要一張解放證。解放軍將繳獲的槍支、馬匹和其他財物,全部發還本人,同時還發一張釋放證和3塊銀元。這是一個藏兵15年的收入。許多藏兵手捧銀元,淚如泉湧,不僅不回家,還要參加解放軍。

10月11日,157團三營及53師指揮部到達古樹。這裡距寧靜縣城還有不足一天的路程。古樹物產豐富,曾是大商人邦達多吉的舊居,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如一條潔白的哈達,輕柔地飄向遠方。

部隊在一塊剛收割過的麥田裡搭起帳篷,安營紮寨。一陣陣麥草的香氣隨風蕩漾,沁人心脾。這是一種家鄉的味道。勾起許多戰士絲絲縷縷的鄉愁。有跡象表明,寧靜的西藏地方軍正在進行某種新的動作。解放軍幾個參謀正伏身在一個長滿荊棘的高坡上,望著遠方。在空氣微妙的震顫中,一個重要的時刻到來了。駐守寧靜的西藏地方軍九代本德格色·格桑旺堆決心起義,此刻,他正率一班人馬向古樹走來。山路彎彎,黑影里格桑旺堆的身影顯得魁梧而高大。他濃眉大眼,身穿深黃色毛呢藏裝,足蹬黑皮高筒馬靴;棕紅色的臉膛顯得很寬很胖,左耳掛著一個足有半尺長的翠綠松耳石大耳墜,右耳戴一個寶石鑲嵌的銀質小耳環;還戴了一幅茶色墨鏡。他這身打扮非常古老,並有自相衝突之感。

跟在他身後的,除幾個侍從外,還有胖胖的第一代本貢布和一個叫伯爾的英國人。

在路上,他們遇到了解放軍的一支小部隊,並被帶到了一個寬敞的房子里。格桑旺堆表示:他將無條件地放下武器。

夜風一陣緊似一陣。當夜,就在解放軍營地的一架軍用大帳篷里,雙方就九代本起義事宜進行了磋商。

帳篷出口,點燃了三支牛油蠟燭。帳篷內有兩個行軍床當成坐墊;並排的馬馱子上擺上幾個搪瓷茶缸,當作條桌。雙方就在這裡入座。燭光搖曳不定,在每個人臉上晃動著。

部隊代表開門見山地說道:

「格桑旺堆先生,我們遵照中央人民政府的政策和號召,進軍西藏,解放西藏,驅逐帝國主義勢力出西藏,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我們一貫主張用和平的方式解決西藏的問題。然而,噶廈政府卻聽信帝國主義的挑撥,拒絕和平解放西藏。因此,他們應對目前的局面負完全責任!」接著,他又簡要地闡明了我黨解放軍進軍西藏,解放西藏,保衛國防,統一祖國,團結西藏包括一切上層愛國人士在內的廣大僧俗人民的方針,以及中央人民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各項入藏的規定。

通訊員端著一小鍋開水走進來。他很快把幾個茶缸添滿,又端到客人面前。格桑旺堆早已摘掉了墨鏡和大耳墜,使他看上去順眼了許多。他的嗓音很渾厚,但因情緒激動而顯得聲音沙啞。他說:「藏漢本是一家人,有事好商量,應化干戈為玉帛,打下去對雙方士兵,對西藏人民都不會有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