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以打求和(上) 第13章 千里大迂迴,重擊「葫蘆頭」

慎重初戰,是毛澤東的一貫作風。

從8月18日到23日6天時間中,毛澤東曾3次電詢昌都戰役準備情況。可見此役在他心中的分量。他指示「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他要求在西藏地方軍心理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殲滅其全部有生力量,避免以後再與西藏地方軍漫山遍野地打游擊戰與消耗戰。

8月18日,他給西南局去電,詢問有關情況:

西南局:

你們關於向昌都進軍各電均悉。今年如能進到昌都當然是很好的,問題是:(一)甘孜到昌都一段很長道路是否能隨軍隊攻進速度修築連通車;(二)昌都能否修建機場及是否適於空投;(三)一個師進攻昌都是否夠用,西藏地方軍似有相當強的戰鬥力,必須準備打幾個硬仗,這方面你們有足夠估計否。我們對於以上幾點尚不清楚,請分析電告為盼……

西南局賀龍、劉伯承於8月20日向毛澤東寫去了昌都戰役實施計畫報告,逐一解答毛澤東提出的問題。其中提到,昌都之戰決定使用十八軍4個主力團及2個營,戰鬥部隊共有13萬人,連同指揮機構16萬人,火器配備也是好的,等等。

經過一個不眠之夜的深思熟慮,8月23日,毛澤東複電,同意了昌都戰役實施計畫。明確提出了昌都戰役要達到的目的:

西南局,並告西北局:

8月20日電悉。(一)你們力爭今年佔領昌都并力爭留三千人鞏固昌都的計畫是好的,你們可以照此作積極準備,待本月底下月初判明公路已通至甘孜無阻,即可實行進軍,期於10月佔領昌都,這對於爭取西藏政治變化及明年進軍拉薩是有利的。(二)現印度已發表聲明承認西藏為中國領土,惟希和平解決勿用武力。英國原不許西藏代表團來京,現已允許。如解放軍能於十月佔領昌都,有可能促使西藏代表團來京談判,求得和平解決(當然也有別種可能)。現我們正爭取西藏代表來京,並使尼赫魯減少恐懼的方針。西藏代表到京時,我們擬以既定的十條作為談判條件,爭取西藏代表簽字,使十條變為雙方同意的協定。果能如此,則明年進軍拉薩會要順利些。你們在佔領昌都後只留三千人在那裡過冬,今年不進拉薩,並將主力撤回甘孜,在西藏方面看來,可能覺得是我們向他們表示好意的一項措施。(三)三十架飛機正在籌備中,但需時間,短期內你們不用靠望。(四)你們一萬六千人由甘孜向昌都進軍,糧食全靠部隊攜帶及氂牛載運,其中三千人須有過冬糧食,準備撤的主力一萬三千人至少須有往返期間三個月糧食,甘孜是否已有這麼多的糧食,部隊及氂牛是否有這樣大的運輸力,仍望查告。(五)昌都等處可購買一部分糧食及肉類,你們是否已準備一批金銀及藏民需要的貨物如綢茶等帶去。

毛澤東

八月廿三日

電報中,毛澤東說得很清楚,進行昌都戰役,總的目的還是爭取政治解決,和平解放西藏。

按照毛澤東的指示精神,西南局加緊了有關方面的準備工作,將甘孜準備情況向毛澤東做了彙報,並對十八軍進藏布置進一步予以落實,加緊督促檢查。十八軍也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一項一項地檢查落實。

從8月28日起,十八軍參戰部隊呈階梯式地推進到金沙江畔的甘孜和巴塘,進行戰役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在調兵遣將的同時,中央仍沒有放棄和平談判的努力,直到1950年9月30日,在全國政協慶祝建國一周年大會上,周恩來總理在講話中再次敦促噶廈政府,速派人來京和談。周總理說,人民解放軍決心解放西藏,保衛我國邊防,我們願以和平方式求得實現。西藏愛國人士是歡迎進軍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我們希望西藏當局不再遲疑,以使問題得到和平解決。

西藏方面沒有一點反響。達扎們異想天開,真以為金沙江能擋住一切。

10月4日,西南軍區發出昌都戰役的動員令。

就在這一天,十八軍軍長張國華,率天寶以及十八軍政治部主任劉振國,西藏工委辦公室主任樂於泓等,來到玉隆夏克刀登家中。玉隆是一個牧區,帳篷極多。在這些如蘑菇般的帳篷中間,夏克家的碉房顯得非常高大、醒目。碉房是仿宮殿建築,天花板上繪有花紋,四周牆上掛滿了步槍。夏克家奴僕如雲,並雇有四川和湖南的廚師。

夏克按漢族禮儀接待張國華一行。

張國華專門到玉隆,是因為他對後勤運輸保障不放心。如不解決這一關鍵問題,我主力從北線渡江作戰將是十分困難的。談了五六個小時,夏克的表態非常好,保證讓大批氂牛跟上去,他還給張國華一行送了禮物。這樣,張國華最後下定了決心。

10月6日,解放軍發起昌都戰役。

各參戰部隊於9月26日向戰區開進,到10月初,解放軍完成戰役展開:北起青海玉樹,經西康境內的鄧柯、德格、巴塘,南至雲南德欽沿金沙江約700多公里的寬大正面,對昌都地區西藏地方軍形成了馬蹄形大包圍。直接參戰兵力約2萬人,各種大炮57門。

據原十八軍52師副政委陰法唐分析,把守昌都地區的西藏地方軍,以昌都為核心,向西、向北和向東在金沙江西岸布防,一支腿向南伸向寧靜(今芒縣)等地。

如把昌都及其周圍視為頭,寧靜視為腳,很像平放而南伸的一個葫蘆。它的重點很明確,「葫蘆頭」的西藏地方軍佔到百分之八九十。所以張國華把作戰地區劃分為南北兩線,而以北線為重點。

在作戰地圖上,兩線的5路大軍如一支支紅色的利箭,飛向昌都,一旦將其射出,必將石破天驚,地動山搖。

北線為解放軍進攻的主要方面,由52師統一指揮,兵分左中右三路鉗擊合圍昌都及其以後地區。

右路,由陰法唐、李明(軍宣傳部長夏川隨行)等率154團、青海騎兵支隊、52師騎兵偵察連、炮兵連組成,疾撲恩達,實施千里大迂迴。

中路,由吳忠師長、陳子植副師長及52師政治部主任周家鼎率155團、156團、師直、軍炮兵營組成,擔任戰役主攻、穿插切割任務,於7、8、9日渡過金沙江,依次作斜梯形展開,向生達、昌都攻進。

左路,由軍偵察營長蘇桐卿、軍直屬政治部主任王達選率偵察營、工兵營組成,擔任正面鉗制任務。7日,於崗托強渡金沙江,向西藏地方軍進攻。

南線由53師副政委苗丕一指揮,擔任殲滅南線西藏地方軍,搶佔邦達、八宿的任務。5日,雲南十四軍126團及125團一個營在鹽井方向發起戰鬥;7日,157團三路渡江,進擊寧靜。

大軍西進,帶著來自東方的希冀,橫掃千軍如卷席。

鄧柯是北線右路和中路部隊的過江地點。

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看上去,這裡的江水碧藍清澈,十分可愛,但水流湍急。特別在鄧柯,金沙江水深五六十米,寬200多米。江東岸,是一片開闊的河灘,開滿的野花間布滿了拳頭大小的鵝卵石。江水,如一匹脫韁的野馬,野性發作,嘶鳴著由西北向東南急馳而去,遇到礁石則驟然驚立,捲起一陣陣如雪的浪花。也有人試著下水,流速太快的江流如觸電一樣,把人擊出老遠。

金沙江邊有東西兩個鄧柯。東鄧柯是一個縣城,西鄧柯是一個寺廟,叫青稞寺。現在,一邊歸四川省,一邊屬西藏自治區。

這天早晨,東鄧柯的人家起來去擔水,發現漫山遍野都是解放軍。他們是什麼時候到的?怎麼一點聲息都沒有?藏胞們議論紛紛。一位老阿媽講起當年情況時這麼形容道:「我們自古沒見過這麼多人,大概在河邊排了20多公里,密密麻麻像螞蟻似的多,實在找不出合適的詞來說。」

10月6日,擔任迂迴任務的右路部隊首先渡江。他們將在划出一個半弧形之後,到達恩達。恩達是個「口子」,無論昌都西逃的敵人走哪條路線,都要經過恩達。堵上這個「口子」,才能圍殲西藏地方軍。

52師騎兵偵察連因為要到青海巴塘與青海騎兵支隊會合,在戰役發起前的10月4日就提前渡江,6日已到達巴塘,納入騎兵支隊戰鬥序列。8日,騎兵支隊南下。154團於6日渡江,隨騎兵支隊南下。

按軍部指示,154團要在鄧柯隱蔽渡江。

團里抽出一個排,讓其在渡口上游進行夜間偷渡,並約定成功後迅速包抄青稞寺,解決江對面的五六十個藏兵,不許一人漏網。偷渡成功後,發3顆信號彈,大部隊立即渡江。

10月5日夜。戰士們抬著牛皮船和木船向渡口走去。當時正是農曆9月初,沒有月亮。

夜漆黑一片,數米之外就看不清人的影子。隱隱約約間,羊腸小道像一張白紙條貼在懸崖上,兩旁荊棘叢生,抬著船,稍有不小心就會掉下去。為了不讓敵人發現,團里規定不準出現火光,大家手拉著手,半拖半抬,簇擁著船向江邊挪動。牛皮船是當時西藏江河上惟一的交通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