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解放海南 第11章 發起總攻,全島解放

4月16日黃昏,在雷州半島的最南端,大大小小數百艘戰船,沿著彎彎曲曲的海岸線,密密層層地一直排到天和水的相連處,長達5公里多。新油過的船身和船桅,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格外耀眼。桅頂上迎風招展的紅旗,在漲滿風的白帆襯托下,顯得更加鮮艷奪目。

在這數百隻戰船上,肅立著準備渡海的英雄健兒。他們是兩個軍的主力,將要乘著這些木船,踏平萬頃波濤,跨海南征。他們雖沒有飛機掩護和軍艦護航,卻有著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必勝的信心。在這莊嚴的時刻,他們嚴肅地舉起了手,向黨、向祖國、向人民宣誓:「堅決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奮勇前進,打到海南島去!」這些誓言響徹雲霄,震撼山嶽。

重9時30分,無數信號彈騰空而起。船隊啟航了,數萬名英雄健兒,背負著人民的希望,在遼闊的海洋上,乘風破浪,揚帆前進,開始了解放海南島的總攻。

向海南島發起總攻,是偉大的歷史時刻。

然而,要正確決定總攻的時機,是要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在我軍兩批4次偷渡登島成功之後,已接近4月,有利於我軍渡海的東北風季節就要過去了。

然而,在這緊要關頭,在決定我軍下一步行動部署的關鍵時刻,領導機關中對海南戰役的下一步行動又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是乘尚有東北風可以利用的時機,堅決以主力渡海登陸,一舉解放海南島;另一種認為應繼續組織小股部隊偷渡,為大舉登陸作好充分準備。

兩種意見似乎都有道理,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辦?

3月底和4月初,43軍和40軍黨委分別召開會議,統一大家的思想。會上,大家擺事實,講道理反覆分析研究了當前的主客觀形勢和我軍擔負的作戰任務,聯繫前兩批偷渡成功的經驗和教訓,使大家認識到:第二種意見弊多利少,而不失時機地大舉渡海登陸最為有利。其理由是:

1、自從我軍兩批4次偷渡登陸成功,分別與瓊縱的1、3總隊勝利會師,並在兩次運動戰中擊潰敵人5個團、殲滅1個團以上兵力之後,瓊縱及登陸部隊總共已有2.8萬餘人,聲勢浩大,引起限敵我形勢的新變化。其特點是:(一)打破了敵人以1/2兵力「圍剿」海南根據地的部署,使全部敵人掉轉頭來防我大舉登陸作戰,對海南戰役的策應起了很大作用。(二)造成了有利於我大舉登陸作戰的有利形勢,因我2個軍已有近1個師的兵力及瓊縱的內應,他們可在任何一段海防線上打開缺口,掩護登陸。(三)為大舉登陸提供了經驗,增強了部隊渡海作戰的信心。如果此時繼續分批小股偷渡,採取「添油戰術」,則會分散我軍的主力,不能形成拳頭消滅敵人,且敵人已經有了對付我軍小股偷渡的準備與經驗,加強了海岸防禦,並已組成了快速部隊實行機動防禦,小股偷渡失去了突然性,登陸更加困難。

2、4次偷渡帶去的船隻多數有去無回,而我軍徵集船隻已十分困難,如繼續小股偷渡,則船隻問題無法解決。

3、季節不等人,我軍主力渡海作戰若不抓緊在穀雨(4月)前的東北風季節採取斷然行動,錯過時機,則南風勁吹,主力部隊渡海作戰就失去了可能性,解放海南島的時間就要推遲到冬季。而島上有敵軍10萬之眾,且有海空優勢,形成立體防禦,如果曠日持久,坐失良機,敵人就可以動用其機動力量對我瓊縱和登島的部隊進行「圍剿」,島上部隊堅持長期鬥爭將面臨嚴重困難,我軍將由主動變為被動。

4、部隊海練已基本成熟,指戰員的求戰情緒高,戰鬥意志旺盛,而敵人兵力分散,士氣低落。

5、前兩批部隊登島成功,已經取得了渡海作戰的重要經驗。在前幾次的登陸作戰中,不管是從敵人側翼還是正面,不管我軍是1個營,1個團,甚至1隻單船,都能利用敵人弱點,突破敵人防禦,進入縱深戰鬥。

6、等待購買軍艦已無希望,因為香港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是不可能賣艦給我軍去打老蔣的。因此,不失時機地全力渡海登陸,一舉解放海南島,是可行的、必要的,舍此別無出路。

不久,15兵團在徐聞前線召集40軍和43軍領導幹部台加作戰會議,討論分析當前形勢,制定新的作戰部署。

會議認為:我軍前4次偷渡登陸作戰的成功,證明了敵機、敵艦的封鎖並不可怕,瓊州海峽的滔天巨浪也是可以踏平的。我軍渡海主力部隊經過一段時間的海練,戰術、技術均獲得很大的提高。而這時,「伯陵防線」被我軍兩批偷渡部隊突破之後,敵頭目薛岳驚慌失措,急忙改變了他的戰略部署及作戰方針,從「以除心腹之患,拒外來之難」,依海據險相結合的戰略部署,改為「重點對外」,在瓊北防線、瓊西北沿海4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採取處處設防、分兵把口的戰略部署。

這一部署使敵人防線拉長,兵力分散,更有利於我軍渡海部隊集中兵力,突破敵防線,進而撕開口子,進入縱深地帶。另外,風向問題是渡海作戰的重要條件,穀雨一過,瓊州海峽就再無北風、東北風,如果錯過時機,解放海南島的戰役將長期拖下去。

15兵團及2個軍的領導經過反覆研究,權衡利弊,作出了兩軍主力實行大規模渡海作戰的決定。經報請4野和中央軍委批准,15兵團於4月10日下達了作戰命令:

40軍以6個團(118師353團、354團,119師355團、356團、357團,120師358團),43軍以2個團(128師382團、383團2個營、384團1個營),共總8個團為渡海作戰第一梯隊,於4月13日前集結完畢,待風向、潮水有利時起渡(具體時間臨時下達);

兩軍起渡地點以徐聞西南的鯉魚港為界,以西歸40軍,以東歸43軍。登陸分界線為臨高縣的馬裊港,以西屬於40軍,以東屬於43軍。登陸後應迅速佔領並鞏固灘頭陣地,殲滅反撲和來援之敵,保障後續部隊渡海登陸;

以43軍主力為第二梯隊,在第一梯隊登陸突破後,即迅速起渡登陸,協同第一梯隊聚殲守島之敵;

島上的瓊縱接應部隊由兩軍直接指揮。

同時,15兵團還向軍委、野司建議:增調個1—2師為總預備隊。

登陸成功後的作戰部署是:兩軍登陸後,應乘敵混亂或增援時殲敵主力,並求得打開一條走廊,保證兩軍後續部隊在短時間內全部渡過;爾後,40軍主力應向加來市急進,包圍敵64軍,另一個團向那大市前進;43軍應向澄邁急進,包圍敵62軍,以分割包圍敵指揮機關,吸引敵援,救得在運動中殲敵;兩軍將以上敵人殲滅後,預定40軍以1個團配合瓊縱5總主力斷敵退路,43軍主力則向海口前進。

為了嚴密組織渡海作戰,在開始進行渡海作戰準備時,就由兵團和40軍、43軍、瓊崖縱隊派人組織了一個聯合工作委員會,並在瓊島北部分設兩個小組,配備電台與雷州半島的委員會聯繫。40軍還建議4野機要處編寫專用密碼,由軍派人偷渡過海送給馮白駒,用這種密碼確保瓊縱和40軍互通情報,密切聯繫。

大舉登陸之前,40軍派偵察科長鄭需凡帶領偵察人員乘一隻帆船,化裝成漁民,在臨高我軍預定登陸點海面進行偵察,測量水深、流速、風向,記錄1小時帆船能走多遠。經過兩天的偵察,掌握了潮流和風向,為渡海登陸提供了可靠的情報。

可是,幾天來的風向都不理想,人家心急如焚,恨不得老天爺立即刮東風,把我軍送過瓊州海峽。全軍上下,都在觀測天氣,就連軍首長和機關幹部們也都坐在海邊,觀察天氣,同船工、漁民座談。

整個部隊,無論是機關駐地,還是連隊宿營點,乃至海邊,到處豎立著一根根竹竿,上面拴著布條,這就是簡易的「風向標」,遠遠望去,好像是一片枝條搖曳的柳樹林。

韓先楚軍長在下部隊檢查渡海準備工作時,不時地讓司機把吉普車停下來,親自下車觀察風向。眼下,對大家來說最需要的是東風,真是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然而,東風遲遲不來,有的戰士風趣地說:「如果諸葛亮活著的話,我寧可六顧茅廬,請他來借東風。」

4月16日早晨,平潮伏流,東風拂面,是南渡海峽的理想天氣,大家非常高興,做著登船的準備。可是,指揮部遲遲不下達起渡的命令。到了中午,突然變成了東南風,這正是南渡海峽的頂頭風,大家又泄氣了,心想這一天又不能起渡了,有人小聲罵著:「該死的老天氣,說翻臉就翻臉,成心和我們搗亂!」

韓先楚軍長焦急地來到船工中詢問:「天黑以後能不能變風?」

多數人都不敢回答,他們懂得「軍中無戲言」這句話的份量,如果說錯了,影響了大軍的行動計畫,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但是,唯獨有一位老船工很肯定地回答:「晚上一定會轉東風,要是不轉東風就殺我的頭。」

其他船工聽了這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