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未雨綢繆 第03章 海上大練兵,木船戰勝軍艦

1950年初,我軍還是只有陸軍單一軍種的部隊。渡海作戰,不僅沒有海、空軍的配合,也缺乏海上作戰的經驗。瓊州海峽有數十公里寬,隔岸不能進行炮火支援。渡海的工具均是古老的木帆船,最先進的也只是在木船上加裝汽車發動機的機帆船。要突破敵人由陸、海、空軍組成的立體防線(敵人把它稱為「伯陵防線」,「伯陵」是守敵總司令薛岳的別號),確實需要排除萬難。除了自然條件和我軍當時的裝備落後等困難外,還有廣大指戰員思想上的疙瘩,也必須下功夫去解決。

在陸上作戰,40軍、43軍這兩支勁旅,從松花江畔打到南海之濱,稱得上是無堅不摧、銳不可擋。可是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這些北國健兒卻有不少擔心。一是擔心海上無風三尺浪,浪大船小過不了海;二是擔心暈船嘔吐失去戰鬥力;三是擔心船翻在海里不會游泳又沒有救生器材;四是擔心在海上航行迷失方向;五是擔心登陸時水深下不了船干挨打;六是擔心敵人飛機在海上轟炸無處藏身;七是擔心闖不過敵人軍艦在海上攔截。針對上述問題,海南戰役政治動員的重點是,如何對待這次作戰任務。按照我軍的傳統做法是先黨內後黨外、先幹部後戰士逐步展開。幹部、黨員帶頭暴露思想,積极參加討論,引導大家正確理解這次任務的重大意義。

針對一些人的錯誤認識,兩個軍在部隊中組織了一場大討論,題目是:「要不要把革命戰爭進行到底,怎樣才算到底?」和「接受艱巨任務是『命苦』還是上級的信任,是『倒霉』還是難得的光榮?」

說到這裡,43軍127師政治部主任魏佑鑄不由回顧起一段往事。那是部隊從平津南下的時候,進行將革命戰爭進行到底的教育。在江西休整之後,向廣東進軍時,部隊流傳過一句順口溜:「個把月1000里,打到廣州就是底。」廣州解放之後,為了完成對桂系集團的戰略包圍,部隊又向廣西挺進,參加粵桂邊戰役。這時,就有人用開玩笑的口氣說:「底漏了!」現在,面對解放瓊崖的任務,又有人講怪話:「到底到底,沉人海底!」最後,魏主任說,部隊每次接受重要任務時,都要出現一些錯誤認識。關鍵在於領導幹部如何引導,如何教育。討論第一個題目時,各級領導認識基本上是統一的,因而對部隊的教育也很深刻。

同志們說:「這是底,那是底,徹底消滅敵人才是底!」「解放祖國的全部領土才是底,除惡一定要除盡,不能給新中國留下後患。不然怎麼對得起為革命事業而犧牲的戰友和先烈們呢。」

討論第二個題目的時候,就有爭論了。有的同志說:「南下的時候,我們打頭陣,走在前頭,作開路先鋒;如今仗快打完了,又由我們包尾了,輪班也該輪到別人了,怎麼吃苦頭的總是我們?」有這種想法而且敢於當眾說出來的人不多,而存在心裡不講出來的卻不是少數。為解開這個疙瘩,幹部、黨員們帶頭回顧了以往歷次擔任艱巨任務,從而使部隊獲得榮譽的戰鬥歷程。

他們說:「沒有焦家嶺上7次衝鋒、刺刀見紅的勇氣;沒有遼西會戰中敢於鑽進敵軍窩裡去東擋西殺的膽略,哪有『鋼鐵紅二連』的稱號。」「沒有錦州城裡連續搗毀敵軍3個高級指揮部的戰績,哪有『攻堅老虎』的美譽。」

「作為一支部隊,能不能承擔艱巨任務,是戰鬥力強弱的主要標誌。」

人們越講越激動,不少幹部說:「上級把解放海南的任務交給我們,正是對我們的信任,相信我們能戰勝海洋,創造陸軍打海戰的奇蹟。」

應該肯定,這一場討論是有顯著效果的。海上練兵的第一個口號「不向大海低頭」,就是在這樣的思想基礎上喊出來的。

就在我軍海上練兵已經普遍展開的時候,瓊崖縱隊派來了迎接我軍的同志,他們冒著極大的危險偷渡海峽,海南人民的聲音也通過他們傳到了海北,給廣大指戰員以極大鼓舞。其中有一首民謠是十分激動人心的,歌中唱道:「龍不翻身不下雨,雨不灑花花不紅,解放大軍不過海,海南人民翻不了身!」

大家說:瓊崖縱隊在島上苦鬥了23年,如今仍然在浴血奮戰。敵軍為了消除這個「心腹之患」,正集中兵力圍攻他們。大陸的大部分地區解放後,海南人民遙望海北,望眼欲穿,急切地盼望我軍早日過海。他們都是我們的階級弟兄,我們能忍心看著他們還在受苦受難,自己去追求安逸和享受嗎?

瓊崖縱隊同志的到來,變成了對指戰員的進一步政治動員。許多同志真的動了感情,激動地說:「我們在舊社會也受過苦,知道那種日子是什麼滋味。如今我們翻了身,有了土地,過上了好日子,就不顧還在受苦的窮哥們了,這能說得過去嗎?」

共產黨員們更是痛心地說:「毛主席教導我們,就是仗打完了,對革命事業來說,也只是萬里長征走出了第一步。如今第一步還沒有走到底,我們就想抽身退步,去過自己的小日子。這哪裡還像一個共產黨的樣子!」

這種自我教育活動,指戰員們稱之為「倒糊塗」。從此,部隊海上練兵的情緒更高了。大家說:「打最後一仗是難得的光榮,不僅要敢打,而且要會打,打得漂亮,要打出陸軍打海戰的威風來。」

政治動員工作的深入和海上練兵的進展,提高了部隊的勝利信心。

海上練兵是以大海為操場,以木船當課堂。開始時,指戰員們對大海是陌生的,甚至有些畏懼。人們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在尚未摸清它的底細之前,難免有些疑慮。但是我軍不曾被任何困難嚇倒過。「戰勝海洋!」是海上練兵中喊出的又一個口號,全軍上下正是帶著這種無畏的精神投入到大海的懷抱。

要學會用船,首先就要有船,而且還要有教會用船的師傅——船工。要徵集大量的船隻,聘請到足夠的船工師傅,這在一個地方政府剛剛建立的新區卻是不容易辦到的事。

民船改戰船,到海上去打仗,在沒有戰鬥經歷的人看來,當然是有去無回;用木船去和龐大的鐵甲軍艦較量,無異以卵擊石;就算能僥倖開過海去,在槍林彈雨下登陸,人和船怕也很難保全。正是由於上述擔心,一聽說大軍要用船,沿海的漁民和從事運輸的船隻都被藏匿起來,在海上已難得一見船的蹤影。

我軍指戰員深知人民戰爭一定要依靠群眾的道理,堅信只要把解放海南的意義講清楚,制定出合理的賠償和撫恤政策,群眾是通情達理的,也一定會全力支援我軍。

徵集船隻的工作隊組成了。在地方黨和政府的配合下,歷盡千辛萬苦,在不長的時間裡,他們踏遍了廣東沿海的山山水水,通過廣泛深入地發動群眾,許多藏匿起來的船隻都開出來了。特別是飽受漁霸欺凌的貧苦漁民,把他們賴以為生的小船也開出來了。

真是「人心齊,泰山移。」從單桅的小木船,到三桅的大木船,從四面八方,一批又一批地開到了海上練兵場。船來了,船工師傅也跟來了。

海上練兵剛開始時,困難很多。不要說在海上戰鬥,就是風浪大一些,這些北方大漢在船上站不穩,一不小心掉下海去,不會游泳的人如沒有救生器材,就有滅頂之災。

為了解決暈船嘔吐、救生器材、海上聯絡、船上架炮、瞄準射擊,以及敵前強行登陸的戰術動作等一系列問題,人人開動腦筋,個個獻計獻策。

有了主意,幹部戰士去付諸實踐,多少人為了觀潮測風熬紅了眼睛,多少人為了演練登船下船劃破了手腳。常常是討論中有點眉目就去實踐,實踐中發現新問題再回過頭來討論。摸規律、找竅門,到了寢不安席的程度。有的同志說夢話都在喊著:「找到辦法了!」

開始漂海的時候,幾乎人人暈船。有的人甚至連胃液都吐出來了。為了防止嘔吐,人們作了各種各樣的試驗,如在船上聊天、講笑話、低聲唱歌、閉著眼睛不動等等。

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鍛煉,暈船的人越來越少了。開始在近岸處白天漂海,以後又改為夜間漂誨、遠距漂海。漂海的時間逐漸加長,太陽一落山就出海,一直漂到凌晨3時。暈船這一關終於被克服了。

過了暈船關,還要闖海上射擊關。因為木船在晦上起伏不定,把握射擊的時機就成了一道難題。人們在船上練,在浪橋上練,終於熟練地掌握了這個難度較大的動作。步槍、衝鋒槍射擊的問題解決後,按此規律,輕重機槍的射擊,也找到了竅門。

與此同時,經過不斷摸索,登陸時怎樣實施不問斷的火力掩護,也有了辦法。先是重機槍在船上射擊,掩護步槍手、衝鋒槍手和輕機槍手下船,他們搶佔灘頭陣地之後,再用火力掩護重機槍下船登陸。

為了對付敵人的軍艦,護航隊的小船在船上架炮,經過多次試驗也有了著落。六○炮、迫擊炮、九○火箭筒,都找到了架設的辦法,而且掌握了瞄準和發射的要領。

敵前登陸不同於陸地上的衝鋒,組織和指揮都有特殊要求。因為大船的船身距離海面較高,登陸時往下跳容易碰撞,速度也慢,而且容易造成隊形混亂。為解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