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海南革命形勢

海南島與瓊州海峽的自然情況

海南島,即現今的海南省。亦稱瓊崖,當時是屬廣東省管轄是我國僅次於台灣的第二大島。是我國南部海上的屏障,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後盾,是廣東、廣西兩省的門戶,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海南島總面積33900平方公里,當時的人口約280多萬(號稱300萬)。沿島海岸多天然良港,大部分港灣都可以停泊中小船隻(艦艇),沿海岸除少數地段多暗礁不能登陸外,大部分地帆船都可以靠岸。海南島中部偏南是有名的五指山,像五個手頭一樣,伸向海南島的南部廣大地域,故名五指山。

島的中心腹地山高林密。以五指山為最高峰:沿海一帶多為平原,但叢林斤陵地帶也較廣闊。主要港口有海口、崖縣、榆林、三業港,其中翰林港是著名的軍港。主要河流有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四季常春,是我國重要熱帶作物基地。

五指山橫亘于海南島中部編南。漫山由原始森林覆蓋。終年雲遮霧罩,唯天氣晴朗時始見五峰伸出雲端,由西南向東北排列,先疏後密,形同伸掌,故得此名。五指中二指最高,海拔1879米;一指和二指之間,有深谷相隔,遙相對峙;三、四指逶迤相連又各自獨立,蔚為壯觀。五指山又是海南島主要江河的發源地.山光水色交相輝映,益顯山色壯麗,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

山區叢林密茂,有很大一部分屬於原始森林。整個山脈當時沒有正式的道路,只有山間小路,交通極不方便。居住有苗、瑤民族和漢族,很有利於我黨的游擊隊的生存與活動。海南島的北部地區,地形起伏叢林很多,有鄉間大路,公路只有東部沿海及北部海口市以西有土公路,交通比南部較為方便,人口大部分也都分住在海南島北部。

海南島的氣候,特點是高溫多濕,四季如春。冬天,當北國大雪封山的時候,這裡依然風和日麗,山清水秀。古人曾有一首《海南雜詠》的詩,稱道海南的氣候,詩云:海外風光別一家,四時楊柳四時花。寒來暑往無人會,只看桃符紀年華。

海南島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中間的海峽稱瓊州海峽。海峽寬距30至50公里不等,海峽的自然情況較為複雜。海峽每天早晚有2次漲潮與落潮(海峽北岸漲潮,南岸落潮,北岸落潮,則南岸漲潮),海峽海水流速很快,而且海峽中線兩邊的海水流向不一致。如果中線以北海水向東流,那麼中線以南海水就向西流,這反向流水是受潮汐的影響而變化。海峽上空的風向變化也較大。每年12月至次年4月上旬,多北風和西北風,4月「穀雨」前後(4月20日左右),風向變化很大,但有時仍有北風和東北風,這個時節,最利於木帆船向南航行,木帆船主要是靠風力,北風和東北風正好是順風。海峽上空風向變化在當時的條件下,是難測的,即使在航行中,也可能發生停風或風向和海水流向的變化。「穀雨」(4月20日)以後,即大部分是東風或東南風,而且風向變化很大,太帆船是逆風航行,就很難向南航行了。由此可見,氣象對軍事行動的影響是很大的。

葉劍英同志1959年2月視察海南島時。留詠「蝶戀化」詩一首,對海南島的過去和現在以及大好風光作了生動的概括,詩中寫道:南海浮珠歷萬古,閱盡滄桑.挺作南天柱五指峰高人宿露,當年割據紅區固。舊是東坡留句處.椰樹凌霄,掃凈長空霧。海角天涯今異古,豐收處處秧歌鼓。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吳明、魯易、羅漢、李實等共產黨員和先進的知識分子就來到瓊崖,與瓊崖的先進分子徐成章、徐天炳等一起,進行革命活動,1922年成立了瓊崖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瓊崖旅京,旅滬、旅穗學生楊善集、王文明、許俠夫、陳垂斌、羅文淹、莫孔融、柯嘉予等人。也通過創辦各種刊物,向瓊崖人民傳播馬列主義。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瓊崖特委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和政策,與國民黨當局談判達成停止內戰、團結抗戰的協議。1938年12月5日,紅軍游擊隊在瓊山縣雲龍墟改編為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第14區獨立隊,1939年3月擴編為獨立總隊。在各界人民和愛國僑胞的支持下獨立總隊不斷發展壯大,1944年擴編為瓊崖抗日獨立縱隊:經過8年的英勇奮戰,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挑起全國內戰,1945年10月,蔣介石派46軍來瓊,妄圖消火我瓊崖革命力量、1946年1月,特委在白沙牙又召開會議分析形勢,作出了加緊準備自衛反擊戰爭的決定。

2月,敵46向我白沙解放區人舉進攻,瓊崖全面內戰爆發,我解放區軍民對敵人進攻進了英勇的反擊。同年10月,敵46軍調離瓊崖,由國民黨蔡勁軍保安隊按替,瓊崖縱隊堅持鬥爭,先後粉碎了他們的「清剿」,勝利建成了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據地。

1947年,中共瓊崖特委改為中共瓊崖區黨委,瓊崖獨立縱隊也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1948年g月至1949年7月,瓊岸區黨委領導瓊岸縱隊發動了秋、春、夏三大攻勢,大量消滅了敵人有生力量,發展壯大了人民力量,取得重大的勝利。到我野戰大軍渡海作戰前夕,瓊崖縱隊已發展到近2萬人,已有了大塊的五指山中心根據地,解放了全瓊2/3的土地。更重要的是,瓊崖革命已有了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這就為接應和配合野戰軍渡海作戰,全部解放海南,準備了充分的條件。

海南島當時有馮白駒同志領導的特區黨委和瓊崖縱隊。他們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在與外界幾乎隔絕的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獨立地堅持了23年(從1927年到1950年)的武裝鬥爭,以馮白駒同志為首的特區黨委依託五指山,發動人民群眾,建立人民的武裝,建立了黨領導的基本根據地,還有一直延伸到海南島各縣的游擊隊,游擊區。在我軍登陸前,以馮白駒同志任司令員兼政委的瓊崖縱隊已發展到10個團,共約15000人,這支革命的英雄部隊已經解放了全島三分之二的地區和三分之二的人口。

我很敬佩馮白駒同志,他能在與黨失去聯繫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在海南島建立和發展了黨的組織,並展開了武裝鬥爭,堅持了23年,不僅沒有垮掉,而且還不斷發展壯大了黨和武裝力量以及建立了根據地。他的所作所為完全符合黨的方針路線,完全符合毛澤東思想,完全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這樣為黨為人民的好領導、大功臣,聽說在解放海南島勝利以後不久,就遇到了不公平的對待,這真使我不明白。

在我第四野戰軍還沒有向兩廣(廣東、廣西)大舉進軍時,海南島還沒有引起國民黨蔣介石的重視。直到1949年10月我軍取得衡寶戰役(湖南省衡山、寶慶)的勝利和解放廣州後,對海南島的防衛才引起國民黨蔣介石的重視。

1949年10月29日,蔣介石決定將駐守海南島的國民黨軍進行整編。撤消陳濟棠的海南特區警備司令部,成立海南防衛總司令部,並任命薛岳為總司令。

薛岳字伯陵,在國民黨軍中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戰將,他在北伐戰爭、反共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曾打過幾次硬仗,軍銜升至一級上將,在國民黨軍中只有蔣介石是特級上將(五星),一級上將也只有少數幾名(四星),其他的上將是三星。薛岳是蔣介石中央軍的嫡系將領,這個時候蔣介石想利用薛岳昔日的名氣,重用他,企圖以他來收攏敗退到海南島的兩廣國民黨軍,固守海南島果然,廣東的余漢謀集團的殘部,向海南島逃竄;白崇禧在我軍進行廣西戰役時,也作出了向海南島撤逃的準備。

薛岳到海南島後,即組成海南島防俠總司令部。他將逃到海南島的余漢謀集團的殘部,白崇禧集團的殘部,及原在島上的廣東陳濟棠部,共有5個軍的番號(19個師),進行了整編,重新部署了防衛。他以5個軍編為1、2、3、4路軍,劃分為4個守備區,進行環島防禦和分區守備,並控制5個半師在他手中作為拳頭,也就是戰役機動部隊,防禦重點在海南島北部的瓊州海峽正面及其兩側,在這一守備地區內,敵人認為便於我軍登陸的各個重點地區,都構築了野戰工事、支撐點,並在主要防禦地段,設置了部分水上障礙。

逃到海南島的國民黨軍海軍第3艦隊,有各型作戰艦艇共20餘艘(另還有輔助艦艇約30艘),主要部署在瓊州海峽,在海南巡邏,以阻止我軍渡海進攻。但這支艦隊沒有作過戰,可以說戰鬥力很弱。

逃到海南島的國民黨軍空軍,有4個大隊,共有各型飛機(戰鬥機、轟炸機和運輸機)40多架。主要用於轟炸、掃射雷州半島各漁港,企圖炸壞我軍船隻的集結和襲擊我軍在海上訓練的船隻,襲擾我湛江至徐聞的公路運輸線,並對我廣州、湛江等城市進行騷擾轟炸,妄圖破壞我軍的戰役準備工作,偵察和轟炸、掃射我渡海登陸部隊。

薛岳認為他擁有陸軍l0多萬,有絕對優勢的海、空軍,又隔著瓊州海峽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