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盧漢起義 第05章 長春城下滇軍起義,盧漢下決心棄暗投明

盧漢從1945年12月就任雲南省主席,到宣布和平起義,統治雲南整整四年。其間,他同蔣介石國民黨中央,既有矛盾鬥爭,也有勾結同流合污之處。為鞏固其統治,四年來他跟隨蔣介石多次鎮壓過雲南人民的反抗鬥爭,儘管有些活動他並非心甘情願,而是迫於形勢和屈服於蔣氏壓力,但總還是有難以推卸的責任。而自內戰爆發以後,人民解放軍以雷霆萬鈞之力,橫掃國民黨的軍隊,尤其是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軍隊主力喪失殆盡,將不聽令,士無鬥志。在蔣家王朝面臨總崩潰邊緣之際,盧漢既不願意成為蔣家王朝的殉葬品,與人民對抗到底,又擔心不能得到人民的諒解,尋求不到新的出路而陷入憂慮、傍徨之中。正當盧漢搖擺不定和尋求歸宿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及時地向他伸出挽救之手,為他指明了走和平起義和投向人民的光明大道。正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早在抗戰時期,中共南方局和雲南工委,根據中央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和反對頑固勢力的指示精神,不斷派遣幹部到雲南和滇軍中做地方實力派的工作,不僅使滇軍在抗日前線能英勇抗戰,雲南後方成為赫赫有名的民主堡壘,也為解放戰爭時期做雲南地方勢力的統戰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1945年12月盧漢剛上台,周恩來在重慶就指示雲南省工委說,盧漢地方勢力與蔣介石集團歷來有矛盾,蔣介石要拉著盧漢跟他走一條道,而盧漢對蔣並不很放心。鑒於此種關係,我們對盧漢應採取中立、爭取的統戰政策。根據這一指示精神,雲南省工委積極展開對盧漢集團的爭取工作。由於不久滇軍主力調往東北前線,之後對滇工作就分別於東北和雲南兩處齊頭並進,同時展開。

滇軍在越南整編時,中共地下組織趁整編機會將自己埋伏在滇軍中的黨員和靠攏黨的積極分子,安插在重要崗位上,有的擔任了師、團長,有的在機要部門工作。1946年4月,滇軍到達遼寧,地下黨員搜集了許多重要情報,分別遞送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人民解放軍前線指揮部,為黨正確及時地開展滇軍工作提供依據。由於滇軍遭受蔣幫嫡系的排斥、壓制,尤其是中共地下組織的長期工作,5月30日,184師在師長潘朔端率領下於海城起義,投入人民懷抱,為盧漢及其軍政人員樹立了榜樣。

正當滇軍踏入東北大地之時,中央就決定派雲南籍的共產黨員到東北做爭取滇軍工作。4月下旬,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中央領導人,在延安召見劉浩,對派他到東北做好滇軍工作作了詳細指示。朱德說,根據東北敵軍情況,做好爭取滇軍工作意義重大。滇軍同中央軍有矛盾,受歧視,對蔣介石和中央軍有不滿情緒;部分軍官還有點愛國思想;我們在滇軍中有黨的地下工作。要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依靠黨的政策影響和人民解放軍的威力不斷進行工作,有可能爭取大部分滇軍起義。劉少奇除了強調做好滇軍工作的重要性外,還明確指示從三個方面對滇軍進行工作:一是依靠在滇軍中的地下組織,從滇軍內部做工作;二是依靠解放軍的威力和黨的政策,對滇軍開展政治攻勢,三是利用一切可能機會,直接與滇軍將領接觸,公開進行策反。總之,要盡一切可能爭取和迫使滇軍大部起義。5月上旬,劉浩帶著朱德給滇軍將領的信前往東北。在北平,葉劍英接見了他,對他的工作也有所指示。到了東北,他晉見東北局和東北人民解放軍領導人羅榮桓、彭真、李立三等,東北局派他擔任滇軍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和東北軍區政治部前方辦事處處長,負責對滇軍的策反工作。由於工作需要,劉浩後來還擔任了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聯絡部部長職務。他很快就同滇軍中的地下黨組織建立了聯繫,並有效地開展了工作。

1948年夏,國民黨長春守軍10萬人,巳被解放軍重重包圍。駐守長春的滇軍第60軍中的中共地下黨員,為配合解放軍加強對60軍的政治攻勢,提供名單,從吉林敗逃而失散的敵軍官家屬中挑選出一百多人,進行教育,使其了解共產黨和解放軍的政策後送到長春,與其親人團聚,擴大解放軍的政治影響;再從被俘經過教育已有一定覺悟的敵軍校級軍宮中,選擇一批同第60軍軍長曾澤生等人關係較深的人,如原60軍上校團長張秉昌、副團長李崢先等人,送回60軍做策反工作;又讓原滇軍起義將領潘朔端、鄭祖志等給曾萍生及其師長隴耀等人寫信,勸其審時度勢,迅速選擇光明前途,潘朔端還親臨長春前線做策反工作。

經過這一系列的工作,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面前,在共產黨英明政策的感召下,60軍軍長曾澤生同其部屬暫編21師師長隴耀、183師師長白肇學等經過密商,於10月17日發表通電,宣布起義,參加人民解放軍,調轉槍口打蔣介石。在此前兩日即10月15日,滇軍第93軍已被人民解放軍全殲於錦州城下。至此,被蔣介石調到東北打內戰的滇軍兩個軍已全部瓦解。盧漢藉以同蔣介石討價還價的籌碼已喪失殆盡,迫使他不得不認真考慮下一步棋如何走才好?

原93軍副軍長、盧漢的妻弟龍澤匯,在93軍被殲前僥倖離隊,逃脫了當俘虜的命運,後在盧漢催促下回到昆明。盧漢一見到龍澤匯就詳細詢問遼瀋戰役情況和平津動向,然後若有所思地說:「中國情況複雜,雲南環境特殊,我們要在困難中找出路,在安定中求進步。」

盧漢要找的出路在哪裡?他所要求的進步又是什麼?當時不僅聽者不清楚,恐怕就是盧漢本人也還無所定指。所以他告訴龍澤匯說,「為了使三迤父老免受刀兵,保全桑梓,我催你回來的主要目的,就是負責擴充軍隊。」盧漢擴軍的目的何在?是對抗共產黨游擊隊?還是同蔣介石中央軍抗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估計當屬後者,因1948年底的盧漢尚在左右搖擺之中,他守的仍是有兵即有權的信條,他想不管國共兩黨誰勝誰負,只要他手握重兵,他就有發言權。

為了爭取盧漢,雲南省工委一直是遵照黨中央決策和部署開展工作的。根據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配合解放戰爭形勢發展,雲南省工委從1946年起就建立了專門從事爭取盧漢工作的機構「特別小組」,由省工委書記鄭伯克和昆明市委書記陳盛年親自領導。特別小組利用各種社會關係,廣交朋友,建立和發展外圍進步組織,先後分別在軍隊、警察中建立「新民主主義同盟」、「新民主主義軍人同盟」和「新民主主義警察同盟」。1948年12月,建立三人統戰小組,次年初再成立三人黨小組,加強對盧漢及其家屬和部屬的統戰工作。盧漢的三任警衛營長;兩人是共產黨員,一人是「軍盟」成員。統戰工作採取公開鬥爭與隱蔽鬥爭相結合、爭取進步勢力與瓦解反動頑固勢力相結合、城市和平鬥爭與農村武裝鬥爭相結合的原則,積極團結爭取雲南地方實力派,孤立國民黨嫡系勢力。中共地下黨組織還派出大量黨員、積極分子深入農村、廠礦、機關、學校、新聞出版、金融財貿等各行各業,廣泛發動群眾,造成反獨裁、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和要民主、要和平、要自由、求解放的社會輿論壓力,促進盧漢的思想、立場轉變。

三大戰役以後,國共和平淡判時,盧漢遠避西南邊陲,靜觀國共兩黨的軍事鬥爭,對形勢仍認識不清,仍不相信蔣介石政權會徹底垮台,不相信人民革命會迅速取得全國勝利。這時,他謀劃三種主意。其一是,如果國共兩黨以長江劃線,勢均力敵,隔江分治,形成南北朝的局面,那麼他就可以保持雲南的獨立,繼續割據稱雄;其二是,如果蔣介石得到美帝國主義的支持,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或者頂住了解放軍進軍江南,蔣介石必定會加強對雲南的控制,那麼他就得向蔣介石效忠聽命,繼續拼力,參加反革命內戰;其三是,如果人民解放軍渡江而過,解放全中國,那麼他就率部起義,跟共產黨走。這些情況表明了盧漢對蔣介石政權還抱有一定程度幻想,對人民革命的本質更缺乏認識,他的思想鬥爭很激烈,何去何從,還在猶豫不決。

1949年3月,中央決定從起義滇軍軍官中挑選一批派回雲南,做盧漢及其部屬的工作。60軍起義後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50軍,張秉昌做了代理參謀長。由於張與盧漢關係較深,中共黨組織決定派他回雲南做盧漢工作,行前有關領導給他布置任務,要他向盧漢說明目前在盧面前有三條路可供選擇:一是跟蔣介石逃台灣,最後被蔣拋棄;二是逃出國境當「白華」(十月革命後一批敵視革命的俄國人逃離蘇聯,被稱為「白俄」分子,故此引伸那些敵視中國革命而準備外逃的人為「白華」);三是走曾澤生、潘朔端起義的路。我們希望盧漢選擇起義這條路。5月,張秉昌回到昆明,向盧漢傳達了共產黨的意見。7月,盧漢委張任保安11團團長,9月升為師長。在張之後,黨組織先後從東北起義滇軍或被俘軍官中,派回團以上軍官五十多人,盧漢對這批軍官一一作了妥善安排。這個事實說明中國共產黨的統戰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這批軍官回來,對促成盧漢起義無疑起了重要作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