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敵後鬥智 第06章 欲奪城防圖,智收秦大豐

春天來了,遍地已有了融融的春意。

在江淮河漢之間,浩浩蕩蕩向南挺進的解放大軍,已成為1949年春天中國大地上最為壯觀的景象。

青島外圍靈山以北,藍村以西的解放區已連成一片。青島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孤島了,十一綏靖區稍微敏感一點的軍官們,都隱隱感覺到了那逼人而至的不祥預兆。

此刻的中共中央,已進駐北平香山的雙清別墅。

3月23日上午。

浩浩蕩蕩的車隊停在西柏坡,整個黨中央機關一切都準備好了,只待毛主席一聲令下,就登車出發。

周恩來總是那樣忙,他稱得上是整個黨中央中最忙的人,他匆匆走來,向毛澤東請示說:「主席,上車吧!」

毛澤東點點頭,在周恩來及身邊工作人員陪同下,凝望著住了十個月的小平房和小院內的那座石碾子以及正開花的梨樹,默默地站了許久,最後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來到那輛已給他準備好的美國中吉普車跟前。

再見了西柏坡,這裡是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驛站,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曾在這裡駐紮過,從此,戰爭的車輪在這裡扭轉,歷史的軌跡在這裡轉彎。

一個偉大的事變由此誕生了!

中華民族將由此走出黑暗!

毛澤東一邊上車,一邊詼諧地對周恩來等同志說:「走,我們進京趕考去。」

周恩來也朗聲笑著說:「我們都應當考及格,不要被退回來。」

「對,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要考個好成績。」

毛澤東言罷,胸有成竹地上了車。

進京後的黨中央,研究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當時的時間非常緊迫。

國共兩黨的和平談判,正在北京緊張地進行著。

國民黨當局對於和平,從來就沒有過誠意,他們是想借談判的機會苟延殘喘拖延時間,我方給予南京政府的最後期限是4月20日,到時,不管南京政府簽字與否,人民解放軍的百萬大軍都要渡江南下。

這是一個十分英明的決策。

渡江的時間為什麼定在此時,而不定在5月份,這牽扯一個汛期問題,汛期一到,長江水位肯定暴漲,江面增寬水急浪大,必然增加渡江的難度。如果避開汛期再渡,又是幾個月以後的事了,這樣,就正好中了蔣介石計畫的「二至三個月內再擴編二百萬軍隊」的如意算盤。果真如此,不僅僅是增加了渡江的難度,對於我們爭取全國解放,其難度都是很難估量的。

或許是厭倦了國民黨沉悶腐敗的統治,或許共產黨即將穩坐江山深得民心,歷史的腳步,在1949年的春天顯得格外匆忙。

4月20日傍晚。

強大的人民解放軍渡江部隊開始挺進江南,被湯恩伯吹噓為「固若金湯」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國民黨守軍狼奔豕突倉皇向南潰逃。

4月21日。

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向各野戰軍指戰員和南方各游擊區的解放軍,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當日夜,人民解放軍渡江部隊,一舉突破了長江天塹,潮水般地湧向江南大地。南京政府的要員們驚慌失措,急急忙忙地開始了大撤退。

4月24日,南京偽總統府被人民解放軍佔領。

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一路南下,南下……

隨著南下人民解放軍的隆隆炮聲,收復青島的作戰計畫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

4月25日。

國民黨十一綏靖區宣布實行軍事管制,頒布了《緊急治罪辦法》。青島的國民黨守敵,此刻已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

其實,自濟南戰役結束後,青島國民黨上層就颳起了一股南逃之風。1948年的11月26日,京津滬平及青島的一千餘名美僑離青返美,使青島的國民黨黨政軍要員、富商巨賈頓覺大難臨頭,紛紛卷銀攜眷而逃。南逃之風愈刮愈烈。至4月底,全市各政府機關的公職人員,大部分辭職南逃,實有人數不足原定額的一半,政權實際已經處於癱瘓狀態。

可外地「流亡」來青的國民黨黨政軍機構的牌子卻比比皆是,例如:山東省政府、省參議會、省黨部等。還有平度、萊陽、蓬萊、膠縣、煙台、高密等縣(市)黨部,文登、黃縣、威海、煙台、即墨等縣(市)政府,第十七區專員行政公署,十三區保安司令部,煙台保安隊,魯東師管區司令部,萊陽、膠縣、濰縣團管區司令部,保安第四、第五大隊,登萊青人民剿匪義勇總隊掖平昌邊區大隊等,五花八門,幾乎是大半個山東的國民黨機構都匯聚在這裡,青島成了各地流亡機構的大雜燴。當然,這些流亡機構,一個個也是空架子。

與十一綏靖區實行軍事管制的同一天,人民解放軍山東軍區,制定了解放青島的作戰方案,並上報中央。

4月28日,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以軍委的名義擬電批准了山東軍區的作戰方案。

「同意對青島舉行威脅性攻擊……其目的,是迫使敵人早日撤退,我們早日佔領青島。」

根據軍委指示,山東軍區決定以三十二軍六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警備四旅三個步兵團,警備五旅一個步兵團及膠東軍區兩個基幹團,一個榴炮營,並有一部分基幹和縣武裝配合,擔任威脅性攻擊青島的任務。

戰役由許世友、譚希林擔任正副指揮。

正是庄稼人做晚飯的時候。

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已開始陸續往家趕了。村子裡炊煙裊裊,風箱的「呱嗒」聲此起彼落,組成了一種優美的音樂,解放區的黃昏是祥和的。

在解放戰爭迅猛發展的大好形勢下,為了解放國民黨在華北地區最後的重要據點——青島,華東軍區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重建山東軍區,並由膠東前方指揮部所屬新五師、新六師和炮兵團,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二軍,譚希林任軍長,彭林任政治委員,劉涌任副軍長,趙一萍任參謀長。編入第三野戰軍序列。

軍指揮部設在一家普通的農舍,警衛員已將屋裡的馬燈點亮,軍部的幾位領導人正在面對一張圖仔細地分析著,這是一張國民黨青島市外圍防禦工事的城防圖,對解放青島將起重要的作用。

這是國民黨十一綏靖區司令部作戰處的絕密文件,怎麼會落到我軍攻擊青島的最高指揮機關的手中呢(青即戰役時,不另單組指揮部,由三十二軍司政機關兼任)?說來話長,這裡面還有一個曲折驚險的動人故事,它飽含著我方敵工人員的機智與膽魄。

前面曾提到過任道治巧探情報,引軍統特務杜學詩一步步上鉤,最後將其一網打盡的事迹。而智取城防圖,比巧計探敵特困難得多。任道治智取城防圖的成功,確實為我軍攻佔青島減少傷亡立了頭功。

任道治是1948年三四月間,從濟南來到青島的,受黨的派遣,通過他在十一綏靖區司令部任少校秘書的哥哥任林圃介紹,進入司令部總務處第二科當了上士文書。別看他年輕,辦事卻十分老練,凡是黨交給他的任務,他總能設法完成。

時勢造英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打入敵人內部之後,他如同蛟龍入水,採取廣事結交的策略,很快就得到了敵上校科長等人的賞識。

為迎接解放青島做好準備,需要儘快探明敵人在青島市外圍的防禦工事情況,膠東區黨委指示,駐平度南村的中共青島市委情報部門,要設法儘快搞一份青島市外圍軍事部署的城防圖。這是一項十分艱巨而重要的任務。經青島市委仔細分析,對已派進青島市區打入敵人心臟的有條件的同志,一一進行了認真選擇,最後鄭重決定,將這項任務交給了於淑明小組的任道治同志。

接受任務後,首先要摸清楚敵人藏圖的地點,知道了藏圖的地點後,再設法將圖搞到手。看來,摸清楚藏圖的地點成為至關緊要的關鍵。

任道治所在的綏靖區司令部總務處第二科,是專管綏靖區糧秣軍餉的機構。該科科長經常到所屬各部去巡視檢查,因為科長對他頗有好感,外出時總喜歡帶上他,他也正好利用隨行的機會,直接看到了一些前沿的防禦工事,但無法繪製成完整的防禦工程圖。

怎樣才能把敵人的城防圖弄到手呢?他絞盡了腦汁,也沒想出條萬全之策來。

他了解到,城防圖屬絕密文件,只有司令部第三處——作戰處存有城防圖,可作戰處把守森嚴,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很難與之接近,要想打進作戰處盜圖,可以說是比登天還難。

一個月轉眼即逝,關於防禦工事圖紙的事,連邊也沒沾上,著實令人心焦。

東北失守,人民解放軍揮師入關。

唐山失守,人民解放軍直逼京津。

特急電報,左一份右一份流星式飛向南京,敵人的陣腳亂了。

正當解放戰爭捷報頻傳的時候,青島的敵人也匆匆忙忙地拼湊了一個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