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戰前部署 第01章 閻錫山加強設防,解放軍會師太原

抗日戰爭勝利後,人民公敵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張牙舞爪,興師動眾,「下山摘桃子」來了。1946年6月26日,他憑仗擁有美式裝備的百萬軍隊,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發動了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妄圖在短期內撲滅革命的烈火。

歷史的車輪豈能倒轉。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不到三年時間,全國形勢就發生了巨大變化,我軍由局部反攻,轉入了全面進攻。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蔣家的一統天下變成了風雨飄搖的半壁河山。華北大地,只剩下太原一座孤城。閻錫山統治山西的末日即將來臨了。

閻錫山是一個十分狠毒陰險的大軍閥。他憑藉山西的地理形勢,大搞封建法西斯統治,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都自成體系,成為獨霸山西達38年之久的土皇帝。

山西,憑山控水,據高負險,進能依險勢而攻,退能據關塞而守。歷史上曾有佔住山西,就能「俯天下之背而扼其吭」的說法。它東有太行山可依恃,西、南有黃河天險相圍繞,北有恆山作屏障,南有中條山為依託。內地依山脈、河流走向,分成了若干個丘陵地勢。一道山一道川,山川相間,形成了大同、忻定、太原、上黨、晉南幾個平原。同蒲鐵路,將南北貫通,正太鐵路,與冀中相接。依仗這樣的地勢,東面據守娘子關,卡住了山西與河北的出入咽喉;北面控扼大同,關上了北部的大門,西南鎮守天險禹門口和咽喉風陵渡,就掌握了秦晉來往的主動權,東南把守長治上黨,便腰系了通達中原孔道的鎖匙。當年,陳毅同志曾作這樣描寫:「山西在懷抱,河北置左肩。山東收眼底,河南示鼻端。長城大漠作後殿,提攜捧負依陝甘。」認為自古以來,這裡「外河而內山」,是個可為依託的天險。

抗日戰爭剛結束,閻錫山以留用技術人員為名,收編日本戰俘3000多人。於1945年8月30日,同偽軍一起正式改編為5個省防軍,用以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戰爭。

1946年1月10日,國共兩黨簽訂了停戰協定,規定雙方自1月13日起停戰。由國民黨、共產黨、美國政府三方代表,在京成立了「軍事調處執行部」。為了謀求和平,共產黨代表周恩來副主席率八路軍總參謀長葉劍英、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等來山西,同閻錫山進行商談。野心勃勃的閻錫山大耍兩面手法,表面上擁護調處,暗中卻與美國代表馬歇爾、國民黨代表張治中互相勾結,破壞調處,竭力主張美、日、蔣合力剿共。

閻錫山為加強設防,保住山西,進而向全國發展,專門成立了碉堡建設局,在日本技術人員指導下,以太原為中心,在全省範圍內大修碉堡。

當時,太原有30萬人口,擁有鋼鐵廠、兵工廠、機械廠等80多座工廠,能製造山炮和多種常規武器。遠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修有工事。日寇侵華時期,做了增修。經閻錫山一番苦心經營,太原的設防,由城內一直延伸到了城外幾十里。北起周家山、關口,南達武宿、小店,西從石千峰,東至罕山的所謂「百里防線」之內,都修了大量工事。並以楊家峪、淖馬、牛駝寨、觀家峪、馬庄、南坪頭,楊家堡、人馬庄、小馬庄、大井峪、小並峪、白家莊、西銘、上下蘭村、新城、向陽、趙道峪、東坪、卧虎山等支撐點為依託,在城垣和城郊有利地形,組成了三道環形防禦。

閻錫山為了加強太原的防務,還吸收中外城市設防的經驗,到處布設堅固奇巧的堡壘。低的一層堡,叫伏地堡,還有二層、三層堡。有半班碉、班碉、排碉,還有炮碉。全是磚石、磚夾洋灰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各碉依地形狀況,修有圓的、方的、長方形的、六角形的。在山頭的叫守山碉,圍山坡的叫護山碉,山溝里的叫殺傷碉和伏地碉。火力點的形狀,有半月形的、長方形的。有的能向周圍射擊,有的是專向兩側射擊。有的在前面不開射口,專門倒打,稱為「沒奈何碉」。為防堵外來子彈射入碉堡,還將碉堡射口改為球形射口——在射口內藏一活動的圓球,圓球上開有供步槍、機槍的射孔,向外射擊。停止射擊時,將圓球旋轉至實處向外,即行堵塞。因怕士兵逃跑,還在碉堡里放了存糧、存水,把口給堵起來,讓其死守。

為了構成火網,加大火力密度,閻錫山對碉堡的配備,也是多種多樣:有品字形,有倒品字形,有菱形和梅花形。而且,在每個碉堡周圍,建築有三個火力點,下面伸出三條喑道,互相策應,形成犄角之勢。在太原城牆上也修了工事。一般城牆都構成了上中下三層工事。為加強硬度,中下兩層全用水泥鋼筋被複。在城牆四角上,修了步、炮聯合使用的強固工事。把新南門兩邊豁口堵起來,另開了兩個門,城門上修了能容一個營兵力的四層射擊工事。為加強城東北方向的防禦,還在城東北角修了炮碉。在城外護城壕及城裡的各主要街道,尤其是靠近城門和接近城樓的地區,修了許多種類不同的工事。在太原東門外,還築有十幾里掩護全城的地下坑道。淖馬,牛駝、剪子灣,皆有坑道互相貫通。在西城、北域等處,修了九條暗道,通向城外,與各主碉相連。這樣,太原就形成了一個全面的、縱深的、鱗次的集團防禦體系。

即使這樣,閻錫山還不滿足,他說:「地球轉動一天,工事就要加強一天。我們的工事要隨著地球的轉動而不斷加強。要把每個陣地,都修成能經得起一萬發炮彈轟炸的永久性工事!」對於太原的工事,美國人見了感到吃驚。蔣介石也把它捧為「反共模範堡壘」,並號召所有國民黨軍事將領向閻錫山學習。閻錫山也認為,有了這樣的工事,加上近千門的大炮,有日本人的技術,美國人的支援,還有幾萬士兵,幻想完全可以維持住他的統治了。

然而,在我人民解放軍的沉重打擊下,一貫堅持反動立場的閻錫山,損兵折將,失城棄地,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早在日寇剛剛投降後的1945年9月,閻錫山就集中其19軍、23軍、83軍的13個師約38000人的兵力,侵入我上黨地區。閻錫山妄想插入一把刀子,分割我太行、太岳兩解放區,然後把我主力逼到山區消滅掉。我黨中央和毛主席識破了敵人的陰謀,令劉伯承和鄧小平同志組織了上黨保衛戰。在劉伯承、鄧小平同志英明、果斷,機智、靈活的指揮下,我人民解放軍於10月發起反攻,殲滅敵人35000餘人,俘敵副總指揮胡三餘及閻匪長治守敵十九軍軍長史澤波等將官27人,粉碎了敵人的進攻,打破了蔣介石、閻錫山企圖迅速佔領全華北的野心,也打亂了國民黨的內戰日程。

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後,晉察冀和晉綏我軍,於7月發起晉北戰役,解放晉北七座縣城和廣大鄉村,使晉綏與晉察冀西區連成一片,斬斷了太原、大同間的交通。8、9月間,我發起大同戰役,掃除大同外圍各點,沉重地打擊了敵人,使大同成為晉北的一個孤立據點。1947年4、5月間,我人民解放軍在晉南戰役中,攻克了二十餘座縣城,殲敵17000多人,腰斬了同蒲南路,切斷了閻錫山與蔣介石的陸上聯繫,從南面關上了山西的大門。與此同時,人民解放軍控制了正、太鐵路,切斷了山西與河北之敵的聯繫。我再發起運城戰役,殲敵13000餘人,把閻錫山流亡的三個專署、16個縣政府一網打盡,摧毀了晉南反動勢力的老巢。從1948年3月起,經72天激戰,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晉南孤城臨汾,殲敵25000餘人。6、7月間,徐向前司令員指揮我人民解放軍,又在晉中廣大地區內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運動戰,殲敵100000萬餘人。解放了榆次等14座縣城及晉中廣大鄉村。使閻錫山統治的地盤,只剩下太原及其郊區和大同兩個孤點了。

晉中戰役之後,閻錫山的主力被我軍大部殲滅。太原只剩下第60、68、69師和暫編第45師、49師及暫編第8總隊等6個師了。而且,士氣沮喪,兵無鬥志。蔣介石為了保住這個反動堡壘,從西安空運了第30軍軍部及其第27師、第30師的一個團,共11000多人,前來增援太原。閻錫山又到處瘋狂抓兵。從十幾歲的少年,到5、60歲的老人,都被抓了去。一個月里,抓了8000多人。又重新恢複了第61軍軍部,重建了第19、33,34、43軍四個軍部和第70、71、72、73師、暫編第39、40、44、46師及暫編第9、第10總隊。此外,還新編組了工兵師、追擊炮師、機槍總隊,共有步兵師13個。相當於師的總隊3個,特種兵師3個,連同各種勤務部隊,兵力為68700餘人。在晉中戰役中,被我人民解放軍俘虜的官兵釋放回去以後,閻錫山把他們編入了「雪恥奮鬥團」。另外,還有為數不少的保安團,民衛軍等。連同抗戰結束後,被閻錫山收編並奉為上賓的戰犯今村中將、岩田少將以下日本官兵3000多人,太原敵軍的總兵力共達86700餘人。

閻錫山為死守太原,在外圍組成了東、西、南、北4個防區,以11個師和21個保安團防守。城內設中心防守區,以特務團、憲兵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