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全國形勢 第02章 美看到國民黨敗局已定,蔣李邊「和談」邊準備戰爭

隨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特別是戰略決戰開始以後,美國政府不得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在軍事上的失敗已成定局。遼瀋戰役結束後,美國駐華使館召開聯合軍事顧問團和各兵種武官會議,討論中國內戰的軍事形勢。

11月6日,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致電國務卿馬歇爾,稱:「我們非常不願意地得到這樣的結論:國民黨現政府之早日崩潰是不可避免的了」。

12月31日,紐約《先驅論壇報》發表評論說:「南京的軍事力量竟崩潰得這樣快,以至於許多權威方面現在相信在中國抵抗共產主義是一件已經失敗了的事情。」美軍《關於1948年軍事發展的情報總結》中稱:

「過去一年中特別是最近四個半月的事態發展結果,國民黨軍隊遭到損失之慘重,使其軍事地位已下降到沒有可能獨立恢複的地步。另一方面,同樣的事態發展使共產黨的地位大大上升,能力大大加強,現已有能力對國民黨軍隊取得完全的軍事勝利。」

根據中國內戰情況,美國政府不得不重新審查其對華政策,開始考慮改變政策。1948年9月7日,美國國務院政策設計司提出了一份題為「重審並制定美國對華政策」的文件。該文詳細敘述和分析了中國的人口、地理、歷史、資源、社會矛盾,以及國民黨失敗和共產黨勝利的原因後認為:「『全力以赴地援助』國民政府是一條規模巨大沒有盡頭和十分冒險的行動路線。美國政府不能這樣拿美國的聲譽和財力去賭博」,「中國目前的局勢發展對我們不利,因此我們需要自由改變航向,或者哪怕是拋錨停泊,直到我們找到正確的方向為止。」同時,文件認為,由於中國的人口和經濟因素等原因,共產黨的勝利「並不標誌著他們麻煩的結束,即使他們如願以償,實現了一個全國性的聯合政府。……內戰可能繼續。」並將會遇到諸如管理國家,實現社會主義集體化和工業化,民族問題等等的麻煩和困難。而前蘇聯則不大可能給予很多的幫助。這樣,當中國共產黨遇到上述一系列無法克服的困難時,特別是與前蘇聯的矛盾加深時,美國的機會就會到來。

基於上述認識,文件認為,美國的「傳統目標在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我們需要制定一項實際政策,在可見的將來指導我們渡過中國的迷津。」據此,文件提出了「在可見的將來的對華政策」,即:

1.繼續承認現存的國民政府;

2.在國民政府如我們所預料的那樣消亡之後,視當時的情況決定承認誰的問題;

3.儘可能阻止中國成為前蘇聯的政治、軍事附庸。」

當遼瀋、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又於1949年1月11日提出了對華政策建議書,指出:

「1.美國的對華目標是,讓中國人自己最終發展一個對美國友好的統一、穩定和獨立的中國,以防止由於任何一個外國統治中國而造成對我們國家安全的威脅。

2.美國應當認識到,在可預見的將來,在中國看得見的任何一個或幾個集團都不大可能建立一個美國能接受的統一、穩定和獨立的中國。

3.因此,美國當前的目標應當是,阻止中國成為前蘇聯力量的附庸。為實現這一目標,美國應當:

(a)制定相應計畫並適時作好準備,以便在中國出現機會時,加以利用;同時保持靈活性,避免無可挽回地束縛在一條行動路線或一個派別身上。

(b)在先後次序上,把中國排在另外一些地區之後,這些地區對美國的安全利益更加直接攸關,與美國為之花費的財力更為相稱。

1949年2月4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式批准了上述兩份建議書,要求國家安全委員會制訂具體措施。2月28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了一份報告稱:美國「目前應該:

(1)不再援助其他反共力量,除非它能證明即使沒有外援也能有效地抗擊共產黨。

(2)與中國各種成分保持最廣泛的聯繫。

(3)不斷加強文化宣傳工作,宣傳美國對華的『傳統政策』。

(4)在謹慎避免干涉內政的條件下,盡量利用中蘇之間的政治、經濟磨擦。」

根據上述政策,1948年11月12日,杜魯門拒絕了蔣介石於11月9日向美國政府提出的「迅速給予並增加軍事援助」;「發表關於美國政策之堅定聲明,支援我國政府從事奮鬥之目的」;「儘速派遣一高級軍官與本政府共商有關軍事援助之具體計畫,包括美國軍事顧問參加指揮作戰」等三條要求。1949年1月2日,美國政府正式宣布停止訓練國民黨軍隊,並召回美國駐華聯合軍事顧問團團長巴大維。27日又宣布撤回美國軍事顧問團。3月15日,美國國務院拒絕了參議員帕特·麥卡倫提出的,並得到50餘名參議員支持的關於以15億美元援助國民黨政府的提議。

總之,在這一時期,美國政府已認識到,國民黨政府的失敗已成定局,美國給予再多的援助也將無濟於事,因而準備放棄援蔣。在政策上由「儘力阻止中共在中國取勝」,變為「儘力阻止中國變為蘇聯的附庸。」

但是,美國政府的階級本性決定他們決不甘心在中國的失敗。他們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反對中國革命,只是在反對中國革命的策略上有些變化,「已經由單純地支持國民黨的反革命戰爭轉變為兩種方式的鬥爭:第一種,組織國民黨殘餘軍事力量和所謂地方勢力在長江以南和邊遠省份繼續抵抗人民解放軍;第二種,在革命陣營內部組織反對派,極力使革命就此止步;如果再要前進,則應帶上溫和的色彩,務必不要太多地侵犯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利益。」

1948年11月初,淮海戰役開始後,魏德邁曾要民社黨的負責人之一的蔣勻田帶口信給蔣介石,建議國民黨政府在徐州失守後,退保中國東南及台、澎地區,守福州至昆明三角地帶,同時儘可能試守四川。魏德邁並告之,美國海軍將固守青島基地,以支持平津地區的傅作義守軍,使之牽制中共軍隊,延緩其南下,以便國民黨政府有時間部署東南地區的防務。

為此,美國政府於10月間增調第36特種艦隊至青島,使美國駐青島的海軍實力達到3艘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13艘驅逐艦,人數增至9700人。11月,美國又增派海軍陸戰隊到中國。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11月17日說:「美國加派一千二百五十名海軍陸戰隊赴華後,將使美國在華海軍陸戰隊總數達到四千八百五十人。此乃美國海軍陸戰隊現時在外國土地上最大的一個集中力量」。為了幫助國民黨政府保持江南半壁山河,美國政府還打算直接出兵干涉中國內政。

1948年12月10日,美國西太平洋海軍艦隊總司令白吉爾在上海正式宣布,即將以運輸艦載送海軍陸戰隊至滬,聲言:「在滬市當局不能控制局勢時將用美國人出面維持」,表示美國海軍陸戰隊將借口「美僑生命財產受威脅」而隨時「登陸」上海。1948年12月,經濟合作總署署長霍夫曼來華訪問前夕,美國政府曾舉行對華政策的會商,決定「在華南華中扶植軍閥制度」。霍夫曼來華後,也就此事多次與司徒雷登和蔣介石進行密談。

為了幫助國民黨政府繼續抵抗解放軍的進攻,美國政府繼續援助國民黨政府,雖然杜魯門拒絕了蔣介石和麥卡倫等人繼續增加對華援助的要求和提案,但並未完全停止運送「1948年援華法案」剩下的6000萬美元的「特別贈款」(即軍火)。

1948年11月至12月間,美國運交國民黨政府的軍火,每周達到400萬美元。1949年1月底,巴大維、魏德邁向美國國務院建議停止向國民黨政府運送武器。2月初,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也通過一項提案,請總統向國會建議暫停對國民黨援助項下的一切軍火供應,但杜魯門總統否決了上述建議和提案,決定「為了不給反共的中國人泄氣,不停運軍火,但也不採取催運措施」。

3月15日,美國新任國務卿艾奇遜在杜魯門的支持下,給康納利送去一份備忘錄,在拒絕麥卡倫關於增加15億美元援助國民黨政府的建議的同時,指出「美國對於它繼續承認的中國政府管轄區域,不應突然停止援助。中國未來的發展包括正在進行中的政治協商的結果在內,卻還不能確定。所以,我們現在考慮請求國會將1948年援華法案的期限予以一定期限的延長。」

1949年4月3日,「援華法案」到期,但尚有5400萬美元的款項尚未支付。14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國務院要求延長該「法案」的議案,明確表示「國會的新法案授權總統按照他所決定的方式與條件,運用這項經費,對於中國的沒有為共產黨所控制的區域予以援助。此外,並且使運用這款項的期限延至1950年2月15日以前」。

美國政府在繼續援助國民黨政府的同時,加緊進行「換馬」活動。隨著國民黨政府的軍事、政治、經濟形勢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