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惟一出路 第11章 夢未醒北平和談一波三折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雲集於北平周圍,像鐵箍一樣,對北平城內的國民黨軍層層嚴密包圍。傅作義欲戰無力,欲逃無路,欲守無能,完全陷入絕境。2個兵團部、8個軍、25個師,共25餘萬人,被層層嚴密包圍於北平城中。

坐困愁城的傅作義,何去何從,亟待抉擇。因此,終日深思苦慮,憂心仲忡,常常徹夜不眠,獨自繞室散步,或階前廊下徘徊不定。

此時,傅作義顧慮最大的是,在北平城內歸他指揮的蔣介石的嫡系軍隊近10倍於他的嫡系部隊。和共產黨求和,蔣嫡系部隊不聽指揮怎麼辦?他們會不會蠢動?和共產黨和談不僅要冒被中央討逆的危險,而且處置稍一不慎,便會出大亂子,還有把北平文化古都打爛的危險。因此,能否把中央軍穩住,是北平和談的關鍵。

12月14日,人民解放軍東北第5縱隊攻佔丰台,第五縱隊攻佔香山,傅作義率華北「剿總」總部在夜幕的掩護下,由西郊倉促轉移到中南海。傅作義決定試一下各位指揮官的意圖,以定下步行動。他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集由各軍軍長、獨立師長、兵團司令和總部處長以上參加的軍事會議。會上,傅作義故意擺開守城的架勢,試探大家的態度說:「共軍先頭已到西山,我在城外的部隊,大都已撤回北平城內,幾十萬大軍入城,應有一個適當的部署和作戰方針,盼望各兵團司令、各兵種軍師長,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想出好辦法來,打好這場保衛戰。」

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第9兵團司令石覺首先發言:「我們首先是在傅長官的統一領導下鼓舞士氣,各盡所能,打好這場保衛北平大會戰,我們決心破釜沉舟打好打勝這一仗。否則,對不起黨國,對不起委員長。」

接著發言的是蔣介石的另一嫡系第4兵團司令李文:「我同意石司令的發言,我們要在傅總司令指揮下,精誠團結,拚命打好這場保衛戰!」.

第三個發言的是傅部軍長安春山:「我過去和兩位兵團司令是同樣主張,軍人帶上軍隊就是打仗的,打仗就要打勝仗,打好仗。但我經過這幾年打仗的經驗,認為今天我們所處的形勢,用打仗的辦法已肯定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從日本投降就開始打仗,已經3年,打的結果怎樣?八路軍越打越強大,我們則越打越縮小,這就是3年打的結果,再打的前途怎樣?我的軍隊,已經打完了,沒有談打的資格,再打就全靠各位了,要打必須出去打,北平不能打仗,人口太密,死傷的平民太多了,人民不願打。單靠軍隊打,人民反對打就不勝。」

安春山還想說下去,傅作義卻打斷了他的發言說:「現在休會!」由於安春山的發言,會場一時議論紛紛。

傅作義把安春山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單獨談話,劈頭就問:「你今天的發言是否代表共產黨,來向我們勸降!」

安春山誠懇地回答說:「不是!絕對不是。我是為國家、為人民、為軍隊、更為你著想,說出我的心裡話,供你決策參考!」

傅作義語氣緩和下來,囑咐他說:「你今天對我說實話是對的,但你今天說話的場合太冒險,如果李文、石覺他們當場提出安春山叛變,你教我怎麼處理?今天的會還要開下去,你要承認說錯了,重新表示擁護主戰,你明白嗎?向共產黨求和就是通敵,會有危險的!今天晚上咱們兩個再詳細研究。」

復會後,傅作義說:「方才安春山軍長,由於懷來戰敗,有點泄氣,說泄氣話,文不對題,我感到他說的不對,在休會中我對他作了嚴厲的教訓,他已認了錯,不過他跟我多年,他的軍隊這次損失很大,回城後我們業已調整軍旅為他補齊,他還是能打的。」

傅作義講完後,安春山接上說:「我接受傅長官對我的申斥,我堅決擁護李文、石覺兩位司令的發言,準備接受艱巨的重要任務,準備打下去,決不泄氣。」

當天晚上,安春山避開外人,悄悄來到居仁堂,同傅作義密談。當安春山談到蔣介石肯定要完蛋,不能跟他一起完,應該找出路時,傅作義說:「當前形勢只有求和是出路,走和平的路,也符合北平幾百萬老百姓的願望,但要冒風險,有人會罵我們是降將,是國民黨的叛徒,可能有人認為我們是叛徒而打死我們;也可能定我們為戰犯,把我們關起來,所有這些風險我們都要承擔。」

緊接著,傅作義又在居仁堂召集嫡系部隊師長以上人員,秘密磋商求和問題。參加會議的有閻又文、劉春方、王建業、王克俊、趙樹橋、朱大純、安春山、孫英年、張樹泉等。會上大家談了對時局的看法後,傅作義說:「北平只有『和平』二字,你們跟我走不走?」

多數表示支持和共產黨和談,只有個別反對和談,主張背城一戰。散會時,傅作義嚴肅地說:「此次會議嚴格保密,泄露求和機密者,軍法處置。」

傅作義在設法與共產黨溝通聯繫的同時,為了取得社會輿論對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支持,邀請了北平一些學者名流,徵詢他們的意見。

待人員到齊,傅作義說明邀集大家的來意後,著名國畫大師徐悲鴻第一個站起來發言,他堅定有力地說:「北平是一座聞名於世界的文化古城,它在世界建築藝術的寶庫里也屬罕見的。為了保護我國優秀的古代文化免遭破壞,也為了保護北平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免受損失,我希望傅作義將軍顧全大局,順從民意,以使北平免於炮火的摧毀……」

著名歷史學家楊人椴教授也發言說:「如果傅將軍能順從民意,採取和平行動,使北平免於炮火,我作為一個歷史學家,對此義舉,一定要大書特書。」

著名生物學家胡先嘯、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教授葉淺予等許多人都紛紛發言,熱烈希望傅作義將軍以北平人民的安全和保護古都文化勝跡為重,盡量爭取早日和平解決北平問題。夜晚,傅作義回到中南海寓所,面對北平地圖,望著那一幢幢著名古迹,幾天來親信們的意見,著名學者的慷慨陳言,又一幕幕在腦海里呈現,同時,他想起了北平這座古老城市近代奇特的歷史。

1901年以來,北平(包括天津)曾經出現過一種奇特的現象:北方戰爭連年不斷,而且多以北平為目標,但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敢於在近郊作戰,更不用說市區,因而北平始終是世外桃源。其間的戰爭,舉其大者,有1917年的張勳復辟;1922年第一次直奉之戰;1924年第二次直奉之戰,以及同年馮玉祥等發動的北京政變;1925年馮玉祥的中華民國國民軍與直魯聯軍的楊村之戰;1926年國民軍與奉直兩系及直魯聯軍的南口大戰;1928年國民黨北伐軍的困守涿州及同北洋軍閥的總決戰;1930年的蔣、張與馮、閻的大混戰;1931年東北軍閥討伐石友三之戰,直到1937年神聖的抗日戰爭在盧溝橋爆發。在長達30餘年的時間裡,大小戰爭數十次,都只是發生在平津周圍,而平津兩市卻能倖免於戰爭之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在半殖民地的中國,平津是重要的工業城市,洋人在這裡佔據重要地位,各派大小軍閥,都只是洋人的走狗,所以不敢入城作戰。這雖是國恥的標誌,但客觀上,保護了平津的文物古迹和發達的工商業,也保護了平津人民的生命財產。

「著名古都一旦毀於我手,將成為千古罪人呀!」傅作義不停地自言自語著。

北平,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自12世紀金主完顏亮在此建都之後,元明清三代又因襲相傳,均以北平為都城,在此留下了頤和園、故宮、天壇、景山等無數亭閣台榭和數不清的古迹文物。此外,北平還有不少馳名國內外的高等學府,那裡有著環境幽雅的校園,散發出千年古國濃郁的書香。

平津戰役發起前夕,中共中央華北局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從保全北平的工商業基礎和文化古迹,減少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出發,認真分析了傅作義的情況,認為傅作義雖然反共甚久,給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但他曾是抗日將領,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有過聯合抗日的歷史,與蔣介石有根深蒂固的矛盾,在國民黨蔣介石反動政府行將覆滅時,有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決的可能性。因此,華北局指示北平地下黨,應利用平津戰場有利的軍事形勢,大膽利用各種社會關係,特別是傅作義的親信親屬,直接做傅作義的工作,重點放在爭取傅作義走和平解決北平的道路上。

解放戰爭初期,傅作義堅決執行蔣介石的,「戡亂」、「剿共」政策,瘋狂進攻解放區。但隨著軍事形勢的不斷惡化,傅作義認識到,「中國的情況變了,共產黨變為中國的主力了」。國民黨的失敗已不可避免,不能再盲目地信賴蔣介石了,必須走自己的路。

但同時,他對與中國共產黨「罷戰言和」又顧慮重重。他說,同共產黨和談會冒「三個死」的危險:「第一,幾年來,我不斷對部屬講『戡亂、剿共』的話.而今天秘密地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他們的思想若不通,定會打死我;其次,這件事如果做得不好,泄露出去,蔣介石會以叛變罪處死我;再者,共產黨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