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

至1948年3月,東北戰場上國共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國民黨衛立煌集團只有正規軍48萬餘人,加上非正規軍7萬人,共計約55萬餘人,分別困守在長春、瀋陽、錦州三個孤立的點上,彼此互不相聯,企圖集中兵力重點守備,以鉗制東北解放軍於關外,並相機打通北寧線,若形勢不利即撤往關內。

與國民黨相比較,林彪、羅榮桓指揮的東北人民解放軍連同地方部隊已有100萬人,兵力佔優勢,裝備也比較好,而且解放了東北97%以上的土地和86%的人口,控制著95%以上的鐵路線。

在此情況下,國民黨守軍士氣低落,處境艱難,就連國民黨的國防部長也不得不承認:經過解放軍的迭次進攻,東北「軍心戰力均未恢複常態,將士亦多無鬥志」。因此,決戰首先選擇在東北,可以把初戰勝利建築在穩妥可靠的基礎上。

此外,衛立煌集團是國民黨軍的主要戰略集團之一。1948年春,蔣介石在考慮南撤問題,準備保存這支隊伍,放棄瀋陽,將主力撤至錦州,進而轉用於華北、華中戰場,但因政治、軍事上的種種原因而顧慮重重,舉棋不定。打東北國民黨軍隊,可以抓住蔣介石猶疑不定的時機,將東北國民黨軍就地殲滅,以免其撤向關內,增加以後決戰的困難。

同時,毛澤東根據敵情分析認為,如果解放軍把戰略決戰的方向首先指向華北戰場,一是力量不足。二是會受到傅作義、衛立煌兩大集團的夾擊而陷於被動;如果把戰略決戰的方向首先指向華東戰場,同樣是力量不足,而且會使東北敵人迅速撤退,從而實現了蔣介石的戰略收縮企圖。所以,決戰從東北開始,不僅對東北解放軍有利,而且有利於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

如何「封閉蔣軍在東北」呢?毛澤東又將東北決戰的首要方向指向了錦州。其理由是:從局部看,長春孤敵,為解放軍久困,是東北戰場敵人的弱點,消滅該敵可以解除解放軍後顧之憂,而蔣介石卻企圖以長春來牽制解放軍,掩護瀋陽、錦州國民黨軍,同時進行撤退準備。如果人民解放軍把作戰方向指向長春,瀋陽、錦州之敵會迅速嚇跑。錦州是北寧線上的戰略要地,是東北和華北國民黨軍賴以聯絡的樞紐,只有攻打錦州,才能調動敵人,迫敵決戰,形成「關門打狗」之勢,進而全殲東北國民黨軍。

經過1947年7月以來的激烈角逐,蔣介石在軍事上一蹶不振,他所代表的國民黨反動統治也隨之江河日下,陷於風雨飄搖之中。向解放區進攻的300萬國民黨軍隊,死傷、被俘110多萬,佔三分之一以上。從建制上說,蔣介石共有248個旅,被消滅97個半旅,也超過三分之一,國民黨軍必敗,解放軍必勝,將成為事實。

與此相反,毛澤東作為善於駕馭戰爭規律的戰略大家,以其精湛的指揮藝術和卓越的膽識,贏得了扭轉戰爭全局的主動權,戰線迅速向長江北岸推進。無論從陝北這個局部,還是從全國戰局來看,中共中央、毛澤東堅持留在陝北的任務已經勝利完成。形勢的發展,要求中國革命的統帥部不能再限於陝北這個小地方,要走出陝北,向華北進發,在更寬廣的天地間繪製更加壯闊的歷史畫卷。

中共中央前委決定,中央機關和軍委總部東渡黃河,到河北平山縣同以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會合。

1948年3月10日,周恩來在中直機關全體人員會上宣布:一年來,敵我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中央堅持在陝北的任務已經勝利完成。為了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全國範圍的勝利,中央決定東渡黃河,移駐華北。

3月21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和軍委機關離開楊家溝,經過兩天行軍,穿越吉鎮、媳蜊峪,於23日中午趕到黃河西岸的吳堡縣川口園子塔渡口。

經過精心挑選的二百多名水手組成了水手營,船隻也編了號。

前面是洶湧激蕩的黃河,身後是陝北黃土高原。站在黃河渡口,毛澤東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從1947年3月18日至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轉戰陝北,凡一年零五天,行程2000多華里,途經12個縣,駐足38個村莊。這是一次艱難而偉大極富意義的行程。

1948年4月12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一行翻越長城嶺到達阜平縣西下關村。

當即由任弼時主持召開有部分縣、區委書記參加的座談會。在阜平參加土地改革和整黨試點工作的鄧穎超也趕來出席座談會。她同周恩來已有一年多沒有見面了。見面時,毛澤東握著鄧穎超的手,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堅持在第一線工作,取得了成績,又有了經驗,很好啊。可你這個後勤部長沒有當好。這麼久,你連到前委慰問也沒有啊。可苦了恩來呀。」

鄧穎超笑著說:「周恩來身體很好,又有警衛員照顧,又有主席的關心,我不去也很放心呀。」

毛澤東開玩笑地說:「那可不行。我們都代替不了你這個後勤部長啊。」

周恩來也笑著說:「通信聯繫,也等於見面了。」

13日下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和黨中央機關從西下關村出發,前往城南庄。

城南庄是中共晉察冀黨政軍機關所在地,聶榮臻是晉察冀黨政軍的主要領導人,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他的指揮所離城南庄還有一段距離,雖然簡陋,但不失幽靜清雅。一片新蓋的白色灰頂平房,修在山坡上。

聽說毛澤東要來,聶榮臻和晉察冀中央局領導人認真進行了研究,並派晉察冀中央局副秘書長周榮鑫帶領一個小分隊趕到五台山去迎接毛澤東一行。

當時,華北戰事正緊,城南庄一帶敵情複雜,聶榮臻出於對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安全考慮,命保衛處在城南庄實行短暫的戒嚴。但山裡人有著自己的奇思妙想,雖然不知道來到城南庄的是什麼樣的大人物,但看到聶司令員都走出老遠去迎接,認定要來的是個很大的官兒,於是他們扶老攜幼,攀梯登房,居高臨下觀望。一雙雙睜大的眼睛專註著街心。

傍晚時分,毛澤東一行來到晉察冀邊區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阜平縣城南庄。聶榮臻、劉瀾濤、蕭克等晉察冀黨政軍領導人高舉火炬,到菩薩嶺以北迎接。

聶榮臻等人等候多時,遠遠看見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逶迤而來,焦灼的心一下子踏實了。

「榮臻同志,我和恩來、弼時來打擾你呀。」毛澤東下車笑著和聶榮臻等握手。

「這一路不好走吧,聽說西邊下了雪。」聶榮臻關切地問。

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下了雪,好風景!五台山上一片潔白,整個世界一片潔白,多愜意呀!榮臻呀,嚴冬已經過去,這春天的雪,踩上去咯吱咯吱的,我心裡蠻舒服唆。」

周恩來也高興地說:「一到龍泉關,我們就有這樣的感覺了。一路上經過的村莊,群眾都是這樣的熱情。」

4月23日,周恩來、任弼時等前往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毛澤東因準備出訪蘇聯而繼續在城南庄留住,並為即將召開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作準備。

4月25日,毛澤東致電在西柏坡的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提出了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的議題,包括邀請港、滬、平津等地各中間黨派及民眾團體的代表人物到解放區,商討關於召開人民代表大會並成立臨時中央政府問題;關於在今冬召開二中全會的議題;關於酌量減輕人民負擔、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問題;關於消滅某些無政府狀態和酌量減小地方權力的問題;關於區、鄉、村人民代表會議組織大綱草案;陳粟兵團的行動問題及其他問題。毛澤東請他們在西柏坡先作討論。

4月底,毛澤東審時度勢,親自起草了《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號召鞏固和擴大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為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而斗。團結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新的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並響亮地提出「打到南京去,活捉偽總統蔣介石」的口號。

毛澤東委託聶榮臻用電話將這些口號逐條口述給在西柏坡的周恩來。4月30日,由陝北廣播電台向全國播放。

《五一口號》公開發表後,立即得到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廣泛響應,紛紛表示願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結成民主統一戰線,為徹底實現新民主義而奮鬥。就連與蔣介石結為金蘭之交的馮玉祥將軍,也對蔣介石的獨裁內戰政策不滿,表示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的主張。

這些表明蔣介石已正在走向窮途末路。

4月30日至5月7日,毛澤東在城南莊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史稱「城南庄會議」。

會議討論了把戰爭引向國民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