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縱橫馳騁 第07章 粟裕進軍魯西南,陳士榘兵圍開封府

粟裕揮師渡黃河,把千軍萬馬主動帶進魯西南「三角區」。這使得國民黨軍統帥部精神為之一振,感到此系「送死」之舉,大大有利於國民黨軍作戰。於是,蔣介石斷定,粟裕定要先取兗州,而後繼續向南,尋機打整五軍。

解放軍向魯西南進軍

蔣介石說:「粟裕胃口越來越大,剛打了張靈甫,又要犯邱清泉,我看他這回是自取滅亡來了!」

蔣介石命令,「三角區」左邊線劉汝明部,堅守菏澤曹縣,邱清泉停止追殺陳唐,立即回頭向北,截住粟部廝殺。除此之外,徐州「剿總」火速增調整編八、十三、二十五、七十二師和六十二師一旅,由「三角區」底邊部下角向北推進,準備以絕對優勢,兜住粟裕,使粟裕背水決戰,一戰而解決問題。

這真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粟裕一身擔起了天下安危!

中央軍委鑒於蔣介石已把11個整編師全部壓到魯西南「三角區」戰場,且隊形密集,不易各個擊破等情況,也急電栗裕,提醒他說,在這種形勢下,打運動戰的機會是很多的,但要有耐心,勿急勿躁。只有多方面調動敵人,破壞其陣法,方能創造機會。

粟裕在大敵壓境的嚴重態勢下,一如既往,泰然自若。中央軍委的指示提醒了他,他一遍又一遍地掂量著自己的一個又一個預備方案。

原來,精於韜略的粟裕,早在部隊過河之前,便把南渡後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預先設想了應變措施。「南渡黃河,斬殺五軍」這是軍委要求,也是他和朱總司令、陳毅軍長共同確定的主要方案,這一方案有利有弊,但不利因素較多。具體說便是殲敵兵力不夠,地形不好。邱清泉的五軍是蔣介石在關內僅剩的兩大主力之一,有兩個師、四個旅,還附一個騎兵旅和一個快速縱隊,且全系美式裝備,火力威猛,戰鬥素質不在張靈甫七十四師之下。自七十四師被殲以後,蔣介石更視之為掌上明珠,袖中利刃,我軍動他一根毫毛,蔣介石必傾全力救援。那時,華野在此地有六個縱隊,分別活動,難以快速集結。加上戰鬥減員,一直得不到補充,即便圍住整五軍,打起來也會比較吃力,而要殲滅整五軍,突擊力量至少要四至五個縱隊。這四至五個縱隊一上場,便只剩一兩個縱隊阻援了。平原作戰無山無嶺,無險可守,機械化半機械化武裝起來的敵軍,就不是一兩個縱隊能擋得住的。國民黨軍隊的援兵,機動性強,人數眾多,一旦突進戰場,我軍頓顯被動,有被擊潰的可能。在黃河南岸大戰,如遭潰敗,後果不堪設想。

基於上述考慮,粟裕感到,在這種條件下尋殲邱清泉,沒有十分把握。不打無把握之仗,這是毛澤東主席一貫的思想。作為一路大軍統帥,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忽視。為此,他在有風險的主要方案之外,又獨具慧眼,設計了一個「先打開封,後殲援敵」的作戰腹案。胸藏這兩條妙計,粟裕才驅馬過黃河,面對面地向蔣軍橫槍殺將過去。

不打邱瘋子,便打開封,這是粟裕臨機立斷的又一傑作,其妙處有三:一是可以用殺敵五軍的標準高揚士氣,一旦殺不成五軍,也可用這股旺氣去打開封。與邱清泉這頭野牛相比,開封守敵顯然屬於「雞」的行列;二是拉開拚命架式,誘敵來魯西南「三角區」集合,然後虛晃一槍,撥馬直取開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三是邊打開封,邊看住邱清泉,遇有機會,挺槍便刺,在運動中把他挑下馬來摔死。

這叫疑兵計,也叫連環計,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妙著多用,萬無一失!

所以,儘管此時粟裕大軍被抵在狹窄不堪的鄆城地帶,儘管後邊是黃河,左邊是長長的京杭大運河,儘管迎面潮水一樣湧來了一路路一層層的蔣介石大軍,粟裕仍臨危不亂,談笑風生,雙目依舊炯炯有神,鋒銳如刀,緊緊地逼視著魯西南「三角區」左下角那片空空蕩蕩的豫東地區。就在國民黨軍潮水般大舉北進的空隙,粟裕放眼遠望,終於看到了他們身後那座遙遠的古城。

粟裕問:「陳唐兵團到了什麼位置?」

張震說:「他們已到達睢縣與杞縣之間,距開封只一日行程!」

粟裕聞聽大喜。他這一問,問得恰到好處,張震這一答,也答得恰到好處。顯而易見,身為參謀長的張震,在剎那間已經迅速捕捉到司令員的意圖,他預感到司令員要在敵軍重圍中突然撥轉馬頭,去戰開封。

果然,粟袼命令張震:「你速向陳唐通報敵情,徵求他們意見,怎麼打?」

張震敏捷轉身,應聲而去。粟裕再次轉到地圖前面,沉思默想,他在想開封,也在想陳唐。

所謂陳唐兵團,是指由陳士榘、唐亮指揮的由華野第三、第八、第十縱隊組成的外線作戰兵團。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該兵團轉戰在陳粟大旗下,攻城掠地,屢建奇勛。尤其殺人中原以來,他們竟一舉打開號稱九朝古都的洛陽,確令天下人大吃一驚,並從此贏得了長於攻堅的美名。這年5月25日,中原劉鄧報請中央軍委批准,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宛東戰役。該戰役以劉鄧五個縱隊為主,分東西兩個集團作戰,由陳賡統一指揮,宗旨是殲滅中原敵正規軍一部。為達成此目的,還須借用華野陳唐兵團三個縱隊助戰,以在郾城附近牽制敵軍。6月3日,歷時10天的宛東戰役結束,陳唐勝利完成阻截胡璉兵團的任務,殺敵兩千,有力地保障了主戰場作戰。劉鄧在給予充分表彰後全兵團歸建,並及時通報了粟裕。當時,陳唐在行軍途中,並不知道粟裕已有打五軍和打開封兩套方案,他們只知道要回華野了,要打仗了。因此,一路高歌,士氣旺盛,都願在粟司令指揮下殺敵立功。

6月9日,張震代粟裕拍發的電報傳來,陳士榘眼前一亮,頓時產生一種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認定粟司令這一計是從天而降,堪稱絕妙,必能收到最佳突襲效果,開封城有一大半已經穩穩托在掌中了。於是,他和唐亮交換意見,取得一致,然後,緊急召集各縱隊領導,分析研究,大家一致認為粟司令頗像個貌不驚人的武術高手,三招兩式便把顧祝同引出家門,兩個刀去槍來,卻見他猛揮手甩出一支袖箭,便打到顧祝同的炕頭上了——結論當然是完全贊同打開封,以避開魯西南,轉入敵人側面,調敵人於運動中殲擊。

10日,粟裕接到陳唐電報,心中大悅,對張震說:「陳士榘攻城上癮,他早就想拔開封城了!」

張震笑道:「陳司令員一聽華野要打大仗,非常高興,他表示令行禁止,隨時服從粟司令調遣!」

粟裕長舒一口氣,說:「看來是上下一致嘍!下決心打開封,這個決心有四個依據:一、開封是國民黨的省會,這個不一般。開封有事,蔣介石坐不住,勢必又要調兵遣將,亂調一氣。他這一亂吶,整個魯西南千軍萬馬就熱鬧了,他一熱鬧,我在鄆城可是邊看戲邊找機會,一有機會,我可要打運動戰的。二、開封有兵3萬,不多不少,正好打!那個主力六十六師不怎麼樣嘛!在羊山集就叫我們打爛過一回。三、敵重兵集團都找我來了,加上其他據點都距開封百里以外,蔣介石、顧祝同至今沒看到險情,真是愚蠢!我華野、中野靠得緊吶,不管打攻擊,還是打阻擊,兵力時間都充裕,這點他們是比不了的!最後一條,陳唐有經驗,又有決心,打一個40萬人口的開封是可以的——古人云:臨敵預算者勝,上下欲同者勝。你看,我們已經有好幾個勝利了!」

6月15日,粟裕幾經推敲,最終下定攻開封、準備打援的決心,並將這一決心與具體作戰方案上報中央軍委、中原局以及華東局。電文分析形勢,剖析敵情,陳述方案,盡皆簡明扼要。雖字數不多,但意義重大。一年之內,這是粟裕第二次向中央軍委提出不同意見。他的天賦與智慧,責任與勇氣,都在字裡行間放光發熱。主要內容如下:

一、我們渡河後本可於5日及12日兩次戰機中殲擊五軍及七十五師,但兵力不夠,一、四、六縱隊很難達成殲敵,雖能分割敵人,但距離太短,難以鉗制,因此只好放棄該兩次殲敵機會,甚為可惜。

二、顧祝同為尋我決戰,已調八十三師、二十五師、七十三師及十八軍,並調六十三師之一個旅增防商丘,今晨敵七十五師又放棄定陶,東竄成武,此刻敵五軍等部仍與我對峙於菏澤、巨野線以南地區。

三、在上述情況下,我不宜在正面與敵對峙,因此決定以陳唐兵團於16日晚包圍開封,而攻佔之。我們率一、四、六縱隊於同晚轉到曹縣及其東南地區,以阻擊敵五軍等部西援,掩護陳唐完成攻殲開封守敵任務,而後待機圍擊邱清泉一部或向南殲敵十八軍於運動中。

四、在開封未攻下之前,請即令陳謝向鄭州進逼使鄭敵不能東援,並盼設法阻滯敵十八軍之行動。

五、我們採取上述行動後,敵可能以一部向兗州進逼,以解兗州之圍。果如此,對許譚攻兗行動將受阻礙,望許譚注意。

兵貴神速。在大膽向上呈報的同時,粟裕也果斷下達作戰命令:

第三、第八縱隊組成攻城集團,先奔襲,後包圍,奪占城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